340
道常见病毒及鼻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 志,2007,25(6):457—461. [15]vail der Zalm MM,Uiterwaal CS,Wilbrink B,et a1.The in. fluence of neonatal lung function on rhinovirus-associated wheez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183(2): 262—267. [16]Lahti E,Peltola V,Wafts M,et a1.Induced sputum in the diagnosis of childhood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 Thorax,2009,64(3):252—257. [17]鲁继荣,刘丽,Ji—Rong LU,等.儿童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和 诊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O08,23(16):1 125—1 128. [18]黄蓉,段荣.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进展与临床意义 [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4):4. [19]Henriekson KJ.Advances in the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viral respiratory disease[J].Pediatr Infect Dis J,2004,23 (1 Supp1):S6一¥10. [20]陶国华,郭新荣,吴俊渊.541例呼吸道病毒和病毒抗体 检测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0,7(1): 19—2】. Guangxi Medical Journal,Mar.2012,Vo1.34,No.3
[21]顾伟忠,曹群,汤宏峰,等.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呼吸道 分泌物多种呼吸道病毒检测的Il缶床意义[J].实用儿科 临床杂志,2004,19(1O):3. [22]耿素珍.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多种呼吸道病毒快速检测方 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24(5):2. [23]赵海龙,姜涛,陈水平,等.重要呼吸道病毒病原的多 重RT—PCR检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9):3. [24]Louie JK,Roy-Burman A,Guardia-Labar L,et a1.Rhinovirus associated with se ̄r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J].Pediatr Infect Dis J,2009,28(4):337—339. [25]Lieberman D,Shimoni A,Shemer—Avni Y,et a1.Respiratory viruses in adul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 Chest,2010,138(4):811—816. [26]赵林清,钱渊,朱汝南,等.巢式PCR诊断儿科患者鼻 病毒感染的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O06,27(2):3. [27]黄岩山,陈峰,周林福,等.基因芯片技术在呼吸道病毒 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4):4. (收稿日期:2011—11一O1修回日期:2011—12—05)
小儿唇腭裂整复术中麻醉管理的研究进展▲
朱冬敏综述王伯钧审校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柳州市545002;E.mail:zdm888888zdm@163.tom)
【摘要】 本文主要对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法进行小儿唇腭裂整复术中的麻醉方法、药物剂量以及麻醉
期间呼吸管理等进行综述。经过效果评价得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法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安全
可靠,麻醉及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 唇腭裂整复术;气管插管;麻醉;呼吸管理
【中图分类号】 R 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253-4304(2012)03-0340-03
先天性唇腭裂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颜面
美观的先天性疾病,早期手术整复是治疗唇腭裂的唯
一办法。近年来dxJL麻醉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
唇腭裂整复手术区域靠近呼吸道,唇腭裂患儿年龄小
且喂养不好,常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甚至贫血,给
麻醉增加了风险。而且术者位于患者头部,麻醉医生
远距离操作,给麻醉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小
儿麻醉更安全,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气管插管全
身麻醉最为安全。本文就小儿先天性唇腭裂行唇腭
裂整复术中的麻醉管理作一综述。
1 唇腭裂整复术的手术类型
先天性唇腭裂混合畸形是较严重的先天性发育
畸形,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同期整复手术是国内
外学者公认的良好时机手术。张宏等 研究表明,2 岁以上唇腭裂患者唇腭裂同期整复术是安全可行的。 1.1 唇裂手术唇裂可表现为从上唇红唇部的小切
迹一直延伸到鼻底的完全裂开,裂口可位于一侧或两 侧。唇裂修补术经不断改进,现有Tennison法(下三
角瓣法)、Millard法(旋转推进法或称上三角瓣法)和 口周肌肉复位的功能性修复法。 1.2腭裂手术有些腭裂仅仅是口盖后部很小的一
部分,但也有一些是自前而后的完全裂开。与唇裂相 同,它也可累及单侧或双侧。腭裂手术方法种类多,
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封闭裂隙为主的腭成形术称 为改良兰氏法(Langenbeck法)或双侧减张缝合法;
第二类:延长软腭法,如后推手术、二瓣法、三瓣法、四
瓣法、腭部岛状瓣法、软腭z形术;第三类:缩小咽腔 法:咽后壁瓣成形术、腭咽肌瓣成形术、腭咽环扎术。
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腭部骨组织边缘对 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学者尝试采用自体肋骨移
▲基金项目:广西医药卫生科研课题(桂卫重2010080;桂卫科Z2010123)
西医学 2012年3月第34卷第3期
植的手法修复腭骨板的解剖连续性,腭骨植骨的材料 有自体胫骨、肋骨、髂骨、冷冻胚胎骨、脱蛋白骨和脱
异体胚胎骨等,均已在腭裂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
用 。
2唇腭裂整复术的麻醉方法及药物剂量
目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神经阻滞已广泛应
用于唇腭裂手术中,它既可以减轻手术刺激又不影响
呼吸,还能提供一段时间的术后镇痛,对患儿麻醉苏 醒期的兴奋躁动也有很好地预防作用 J。但先天性
唇腭裂患儿因年龄小、体质量轻、营养不良等,诱导用
药力求简单 J,麻醉评估重点放在对气道评估及气
管插管的准备上,要求诱导迅速平稳,避免挣扎、呛
咳、哭闹,所用麻醉药对呼吸道刺激性小,呼吸抑制轻
微 。
赵汝有等 应用七氟醚对56例唇腭裂整复术患 儿进行全麻,具体方法及剂量为面罩吸氧4 L/rain+七
氟醚7%一8%,静脉推注异丙酚2 mg/kg、芬太尼
2 g/kg、阿托品0.1~0.3 mg,插入合适型号异型气管
导管,接麻醉机,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到2%~3%、氧 流量1—3 lMmin维持麻醉,术者加用局部浸润麻醉的
气管插管复合诱导麻醉法,结果证明手术时间不受限
制,苏醒陕,不良反应少,呼吸有保障,安全可靠。梁勇
升等。。 应用5%~8%七氟醚吸人,用于20例A,JL先
天性唇腭裂修复术全麻诱导,并与常规静脉麻醉进行 比较,结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气
管插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静脉麻醉,插管优良率均
为100%。可见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起效迅速,
可明显缩短患儿意识消失时间,容易被A,JL接受,且
七氟醚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能增加正常心肌的能量储 备,使心肌ATP水平升高 卜加J。陈洁等 在20例
4,JL唇腭裂修复术中,应用诱导吸人氧气和七氟醚,
氧流量2~5 L/min,七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8%,
复合静脉注射异丙酚1.5 mg/kg,罗库溴铵0.6 mg/kg
全麻诱导,结果表明,该麻醉法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并指出全麻插管的时间点一般应控制在静脉注射肌松
药6o s之后,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气管插管效果。张国生
等 在30例小儿唇腭裂修复术中,应用咪达唑仑 0.2 n kg、氯胺酮2 mg/kg、阿曲库铵0.5 mg,'kg静脉陕
速诱导后气管插管,以氯胺酮15~20 ・ 。。・nn‘n~、
瑞芬太尼0.1~0.2 g・kg~・min 泵注维持全麻,
观察其苏醒时间、苏醒延迟发生率、呼吸再抑制发生
率,结果提示咪达唑仑半衰期短,与小剂量氯胺酮、瑞
芬太尼合用后镇静镇痛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 苏醒迅速,是婴幼儿唇腭裂手术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可见,七氟醚麻醉诱导可控性强,具有起效和苏 341
醒迅速,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气味芳香,患儿易于接
受,且对呼吸道刺激小,很少引起喉痉挛或支气管痉
挛,便于麻醉诱导和术中管理,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
点 。瑞芬太尼各年龄组药物清除的半衰期相
似,具有快速清除的特性,不依赖于心输出量及肝肾
功能。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呼吸中枢发
育不完善,术后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瑞芬太尼超 短效的消除半衰期决定了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功能
的迅速恢复,使之成为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患者术 中的理想药物。氯胺酮镇痛作用强且迅速,小剂量应
用麻醉持续时间短,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不良反
应少,能维持呼吸道肌肉张力,起效快、消除快、苏醒
快。陈洁等 研究表明适量七氟醚吸人诱导,不但
可以使麻醉过程平稳,而且由于吸人药在患儿体内能
达到一定浓度,从而缩短罗库溴铵的肌松起效时间, 增强罗库溴铵的神经肌阻滞作用,术中患儿可保留自
主呼吸,避免了使用肌肉松弛剂带来的许多不良反
应,使手术麻醉更加安全,是唇腭裂修复手术较为理
想的麻醉药物¨ 。黄爱兰 采用少量静脉麻醉药
并加大吸入麻醉药浓度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3唇腭裂整复术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先天性唇腭裂整复术患者均为婴幼儿,其呼吸系 统发育不完善,易出现低氧血症和CO 蓄积,故麻醉
期间的呼吸管理和术中SPO 、PetCO:的监测显得尤 为重要。
3.1控制呼吸刘家兴 对193例唇腭裂手术患者 应用咪唑安定、氯胺酮、芬太尼、维库溴铵及异丙酚,
间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然后接Drager麻醉机控 制呼吸,呼吸频率婴儿20—30 ̄/min,幼儿14—20
 ̄/min,全程监测ECG、NIBP、SpO2、P CO2,结果所有
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醒 后在手术室拔管送回病房,无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发
生。刘小平等 选择4—6个月小儿唇腭裂修复术患
者20例,应用静脉缓推丙?白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 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然后接/bJL麻
醉机以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PC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观察患儿诱导前、插管时、手 术即刻、手术15 min、手术30 min及清醒拔管时血流
动力学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
时间,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苏醒期躁动、呼吸抑制及 嗜睡等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
定,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聂红玉等 在400例5
个月一1岁的婴儿唇腭裂修复术中,均采用紧闭循环
回路,机械控制呼吸,所用呼吸模式为A,JL模式或 PCV,各项呼吸参数的设置:潮气量10—15 ml
/kg,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