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察机关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民生问题为主的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求日益增强,各种矛盾纠纷更多地以诉讼形式不断地进入司法领域,这对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检察机关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不断地加强探索和研究群众工作。
一、做好群众工作中应坚持“四种原则”。
一是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开展检察工作。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听民声,察民情,顺民意,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检察工作的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检察工作的第一选择,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作为检验检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诚心诚意的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二是坚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具有专业性,但监督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要善于将检察工作贴近基层、联系群众,要善于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检察工作、谋划检察工作,要善于运用检察职能便民利民,要善于从化
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热点问题去开展监督工作,要将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重心、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追求,做到法律监督与群众要求有机结合,使检察工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三是坚持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要牢固树立群众工作意识,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将执法为民落实在具体实践上。
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检察业务工作能力,坚持走群众路线,杜绝官僚习气、霸道作风,说群众话、系群众情、忧群众事,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四是坚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社会各界的群众监督,检察工作要习惯于在监督下开展、在注视中发展。
二、做好群众工作要树立“三种理念”。
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指导思想,勾画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美好蓝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和谐,检察机关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应当牢固树立民生司法、和谐司法、权威司法的理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民生司法的理念。
必须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充分运用法律监督职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服务民生、保障民生。
二是和谐司法的理念。
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检察机关作为专政机关、维护社会和谐
稳定的重要力量,应该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准确把握批捕、起诉条件,慎重适用强制措施,努力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适度。
通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尽可能的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
三是权威司法的理念。
检察机关执法能力集中体现在执法公信力上,执法公信力是检验检察工作是否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支持和是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检察机关树立法律监督权威,赢得社会尊重的重要基础,因此检察机关必须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以公正促公信,以公信树威性。
三、做好群众工作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完善信访制度,服务群众的新需求。
由热情接待向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转变,不断完善涉检信访工作机制。
坚持一把手负责制、首办责任制,推行“双向承诺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让群众在我们每一次接待中、每一句话中、处理的每一起纠纷中,感受到检察机关的热情,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落实信访责任倒查制度,对因违法办案、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责任。
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要探索实行个案救助,树立亲民、为民、护民的良好形象。
(二)畅通诉求渠道,确保群众诉求实现。
在受理环节上,要依托驻乡镇检察室、驻农村检察联系点,社区联系点等,整合网络受理、电话受理、信函受理和接访受理四种方式,构建完备的受理渠道,推进各类受理渠道快捷、畅通,方便群众反映诉求。
在接访环节上,定
期接待、预约接待、上门接待、远程视频接待、联合接访、随访随接下访巡访、带案下访等多种形式并用。
办理环节上,要“说清事理、说准法理、说透情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三)树立大局意识,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要进一步探索联合接访机制。
对于复杂的长期上访案件,上报政法委协调有关部门,由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承办过案件的其他司法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联合接访,形成解决问题、息诉罢访的合力。
对于无理访案件,商请公安部门联合接访,除释法说理进行疏导外,请公安民警进行必要的教育和训诫。
(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培训列为检察人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鼓励检察干警到基层一线锻炼,直接面对群众,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通过加强培训,提高检察人员了解群众疾苦的能力,掌握群众心理的能力,疏导群众情绪的能力,化解群众内部矛盾纠纷的能力,引导和说服群众的能力,协调各方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的能力。
建议市委和上级检察机关多搞一些技能比武活动,以活动为牵引,不断增强干警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护民亲民爱民。
一是认真接受群众对检察执法活动的监督。
建立健全人民群众评判检察工作的机制,坚持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一案三卡”制度,对已经办结的案件认真开展回访工作,听取群众、发案单位、有关当事人及其亲属对执法办案工作的监督意见。
二是认真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
认真落实人民监督员制度,加强人民监督员对“三类案件”和“五种情形”的监督,充分听取人民监
督员意见,规范评议程序,认真执行评议决定。
三是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
认真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的意见》,依法向社会和诉讼参与人公开与检察职权相关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有关活动和事项。
探索开展“检察开放日”等活动,接受和邀请人民群众到检察机关参观,了解检察机关工作职责、办案流程等不涉及执法秘密的事项和程序,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四是认真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建立经常性联系。
探索建立情况通报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检察机关的重大决策、重要信息和重要情况,增强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和权威性。
遇有重大紧急情况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客观事态,表明处理态度。
(六)执行责任倒查,规范干警执法行为。
严格执行涉检信访责任“倒查”制度,明确责任查究的主体,制定责任查究的具体工作规范,对因办理不力、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责任追究,提高执法水平。
用这一制度约束案件承办人的不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干警的工作责任心,有效防止涉检信访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