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屈髋复位法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38例的临床观察

屈髋复位法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38例的临床观察

屈髋复位法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
38例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
2012-05-18T15:27:12.28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2年4期供稿 作者: 田鸣银
[导读] 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多数是由于下肢长期过度活动所致,如跳跃、劈叉等,或关节损伤后复感风寒而引起关节滑膜炎

田鸣银(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422100)

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多数是由于下肢长期过度活动所致,如跳跃、劈叉等,或关节损伤后复感风寒而引起关节滑膜炎。由于小儿股骨头
发育未成熟,关节囊较松,所以这种病多发生在
3~10 岁儿童,用牵引、内服和外用药物疗效欠佳。 笔者采用屈髋复位法治疗小儿髋关节
滑膜炎
38 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 例中,男性13 例,女性25 例,年龄最大的10 岁,最小的5 岁,平均年龄7 岁;发病时间最长15 天,最短4 天。最主要症状表
现为髋关节疼痛,不能站立,跛行,患肢变长。检查:骨盆向患侧倾斜,髋关节屈曲,内收受限,托马氏征阳性,鼠蹊部稍肿并有轻压
痛,
X线照片髋关节一般无明显异常或髋关节间隙可增宽,但无骨质破坏等。
1.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床榻,术者站在患侧,用一手虎口按在腹股沟处,另一手握住小腿下端,将伤肢拔直,环转摇晃伤肢6次左右,然后将患侧
小腿拔伸牵引后,将伤肢髋、膝关节尽量屈曲,使膝靠近胸部,足跟接近臀部,按伤肢腹股沟部之手改按膝部,用力向下按压,瞩患者向
健侧翻身,同时按膝部之手改按臀部,以拇指顶住坐骨结节下方用力戳按,同时握小腿下端之手将拔直
[1],再与健肢相比,如两腿长短相
等即可,复位后患肢稍内收内旋,防止外展外旋,并注意卧床休息。
2 日复查,如患肢与健肢两腿长短仍未相等,可按上述方法继续给予
手法复位。
2
结果
38
例中,有20 例1 次手法复位成功,11 例施行2 次手法,7 例3 次手法复位。复位后患肢与健肢两腿长短相等,骨盆倾斜得到纠正。
疼痛明显减轻。
38 例随访,其生长发育均正常,未发现其他后遗症。

3
讨论与体会

髋关节杵臼关节,股骨头大半部在关节窝内,关节囊较紧,并有许多韧带加强,所以它的活动范围小。小儿由于股骨头发育尚未成
熟,关节囊较松,加之下肢长期过度外损,如跳跃劈叉,或过度劳累后关节受到损伤,或关节挤压后复感风寒,或其他感染而引起关节滑
膜炎。因此本病好发于
3~10岁儿童,多数发病急,少数较缓慢,体温正常或稍高,最主要症状表现为髋关节疼痛,不能站立,跛行或膝关
节疼痛,患肢变长。检查:骨盆向患侧倾斜,髋关节屈曲,内收受限,托马氏征阳性,鼠蹊部稍肿并有轻压痛。
X线摄片髋关节一般无明显
异常改变。部分髋关节囊肿胀,关节液过多时,
X线摄片髋关节间隙增宽,但无骨质破坏。化验白细胞计数和血沉正常,偶见增加。关节液
透亮,细菌培养阴性。

屈髋复位法,通过牵引,屈髋屈膝,用力按压等方法。有效地抵抗髋关节内压力,减轻关节内滑膜充血,水肿,解除了关节囊的继续
损伤,促进关节囊的收缩,恢复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一般在施行手法复位后,其畸形即可纠正,疼痛减轻,部分再次复位后
即可达到治疗目的,此法较牵引不仅疗程短,而且方便,疗效显著。如果配合中药热敷,可加速改善该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的吸
收,关节囊的收缩。内服中药补气血,壮筋骨以巩固疗效,防止股骨无菌性坏死及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安桢,等.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