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全程音控大课间活动为载体 弘扬国学经典与民族传统文化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全程音控大课间活动为载体 弘扬国学经典与民族传统文化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大课间为载体弘扬国学弟子规促学生健康成长——湖北省建始县红岩寺镇民族小学德育精品案例综述【学校简介】湖北省建始县红岩寺镇民族小学始建于1975年,于1997年经州县批准正式更名为“建始县红岩寺镇民族小学”,历经了三十七载的风雨磨砺,亘古长青的狮子山见证学校的岁月变迁和神奇发展。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含附属幼儿园),在校学生1200余人,在职教师7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1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40人,骨干教师3人。

学校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学校拥有远程教育教室、试验室、阅览室、图书室、画展室、舞蹈室等多功能教室多间,五六年级学生现已实现班班通与远程教育互助教学;学校拥有200米田径场一个,篮球场、羽毛球场、毽球场、押加、高脚竞速、陀螺、三人板鞋、跷旱船等项目的运动场地器材较为充足,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近年来,红岩寺镇民族小学在州县民宗、教育部门及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宗旨,倡导“凝聚人心,弘扬正气,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的办学精神,秉承“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为办学理念,以“立志、博学、和谐、创新”的校风,“求真、求实、求新、求效”的教风,以“勤读、勤问、勤记、勤练”的学风,确立了以“以研促教,以教带研”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以艺体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研究为中心,以教学科研为支撑,以特色求发展的内涵式发展思路,致力于打造一所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示范学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红岩寺镇文明单位、红岩寺镇优秀基层党支部、建始县文明单位、建始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建始县民族学校“五个一”工程建设示范校、恩施州语言文字示范校、恩施州民族传统传统体育学校、湖北省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等体育锻炼先进学校等荣誉。

【产生背景】当前,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问题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去探寻解决这两大问题的途径,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将国防教育、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对艺体教育活动的学习体验和实践,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吃苦、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息和决心,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全面健康发展。

积极发挥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独特效应,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接受国学经典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体验民族音乐与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其鉴赏美的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于2010年3月正式启动大课间活动,历经两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由“吟走、对跳、齐跑、慢舞”四个篇章架构而成,融国学、民族文化、艺术、体育、音乐、舞蹈等于一体的“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

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取集中活动与分组活动相结合、校内锻炼与校外锻炼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的逐步展开,逐步渗透德育教学内容,通过“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使学生感受体育与艺术的魅力,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掌握必须的艺体技能,提高终身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锤炼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学校德育工作开辟新途径,创新做法,培植精品,促进实效。

【具体做法】近年来,学校在德育工作在“以大课间为载体,弘扬国学弟子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下,以学生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始终把德育工作当做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德育工作中不断探索德育新思路,开创德育新方法。

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正逐渐形成“两个群体”,即一个讲团结、比奉献、识大局的和谐教师群体和一个校风浓、学风正、班风好的学生群体,摸索出一条“在艺体活动中促德育,在文化熏陶中启智慧,在德育教学中学文化”的育人之路。

其主要做法如下:一、夯实基础,构建精品学校确立以“艺体促德育、以艺体启智慧”的办学特色,开发了融国学经典《弟子规》,民族体育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旨在将学生身体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相结合,通过艺体活动达到“强身健体,育德促智,审美悦心,磨练意志,发展个性”的目的,以艺体教育和国学教育为出发点,以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锤炼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成长。

1、组建管理队伍:健全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学校组建了四支坚强有力的管理和教育队伍:即领导班子队伍、中队辅导员队伍、学科教师队伍和校外辅导员队伍,这四支队伍分工明确,并拧成一股绳,组织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

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支部、政教处——大队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教育网络,着重抓好四条德育工作线,即班主任的教育主导线,学科教师的学习指导线,学生自我管理线和家庭社会辅助线。

学校政教处和大队部是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起草和组织实施德育工作计划、班级评比办法,充分发挥指导、检查、协调作用;各班级是执行层,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具体实施德育工作计划,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创造性的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学校的每个工作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要求和考核细则,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有德育岗位。

2、制定活动制度:德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制度保障。

学校先后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章程、艺体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安全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预案、国学弟子规校本课程指导纲要、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指导纲要等,出台了一整套诸如艺体器材借还制度、国学弟子规评价量表、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评分细则、班级德育量化评分细则等;还建立了班级德育量化考核制度。

3、确立活动特色:学校德育活动独创了“四校”:编印了《国学〃弟子规》校本课程、《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编制了《国学〃弟子规》校操以及制作了校服;校内开辟了文化长廊,将《国学〃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华传统文化臵于其中;平整了运动场,添臵了艺体器材,创编了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开设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墙,弘扬民族体育精神;装扮了校园环境,将师生书写的弟子规书法作品装裱后分布在各楼层的墙壁上;校外设立了德育教育实践基地等等,所有这些德育软硬件设施的到位,为学校德育精品创建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构建活动体系:(1)确立以“吟走、对跳、齐跑、慢舞”四个篇章架构的“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为载体,以制作的与队列口令“一二一”协调统一的《弟子规》诵读音乐和开发的《国学〃弟子规》校本课程内容、地方民族文化常识为重点知识目标;(2)确立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长爱幼的传统美德,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目标;(3)确立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教育理论的结合点,进一步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引导青少年学生在承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荡涤心灵,滋润心田,积善行德,促进青少年学生孝亲尊师、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等基本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等的差异,细化出若干个体现低、中、高段不同层面学生的分支目标,从而形成以教育学生“先学做人,再做学问”为总目标的德育教育体系。

二、开展活动,培育精品1、活动突出“新实创优”以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为载体,弘扬国学经典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构建艺体特色学校,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

无论是常规活动,还是阶段性活动,每次在活动设计、安排及实施中突出“新、实、创、优”。

用全新的理念设计,突出一个“新”字。

前苏联教育思想泰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德、智、体、美、劳教育都是这一统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能有第一、第二之分。

为此,在设计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时,也就突破了体育的界限,融国学经典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体育、艺术等因素,体现大素质的概念,以“学中乐、乐中学、学乐结合、健康成长”为目标,激发每一位师生内在的潜能,让他们能各尽其能、各显神通;让校园“知识与个性齐飞,人文与修得共舞”。

从中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以操健体、以操促德、以操育美、以操明志的大课间全新理念。

用扎实的态度开展,突出一个“实”字。

小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喜欢那种无拘无束自由的感觉,而体育运动中又拥有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

为此,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贯彻德育教学内容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但对于如何让1000多人的集体每天自愿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又能实现德育教育功能与活动目标,就需要我们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合理安排人员、场地、训练等,细致地开展大课间活动。

项目选择上,我们选择诸如队列、武术、民族舞蹈等这些易于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项目,创编国学入场操,引导学生吟走诵读,弘扬国学道德范本弟子规,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用创新的音乐指挥,突出一个“创”字。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也处处体现着创新的过程。

从形式内容的选择到步骤音乐的运用,从入场线路的确定到师生站位的安排,从锻炼器具的准备到整齐划一的律动……都凝聚着全校师生的无限智慧和辛勤汗水。

如在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音乐的选择上,不仅要满足内容的需要,还要达到用音乐调整和指挥队伍的效果,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暨锻炼身体,又有美的享受,从根本上废除死板的口令指挥,而且还要合理渗透德育教育。

所以我们不仅选了具有严明纪律的军歌《打靶归来》,有激励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追逐太阳》,有培养学生克服意志的《蜗牛与黄鹂鸟》,也有陶冶情操《童年》,更有放松心境的《歌声与微笑》。

用优质的成果展现,突出一个“优“字。

学校自开展全程音控体育大课间活动至今,在州县教育、民族部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走向成熟,更趋向科学、艺术、全面、自主,真正做到了行动一体化、动作规范化、纪律军事化,调控音乐化。

大课间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性、科学性、地方性、全员性、教育性、民族性等原则,力求优势互补,达到最优化;各环节音乐题材、旋律与内容的完美集合,不仅很好控制了活动进程,而且愉悦了学生的身心,给人以美感;师生同台,全员参与,构建了学校和谐、团结、健康、向上的活动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