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11例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11例临床分析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
竭11例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近年来,随着机械通气技术广泛应用,急慢性呼吸衰竭的
治疗有了质的突破,无数患者从中受益。随着机械通气对循环影响的
深入研究,以往认为机械通气会加重心脏负担和增加心肌耗氧量,主
张在急性心力衰竭时尽量不用机械通气的观念正在改变。我们对急性
左心衰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及时应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明显缩短了心
衰患者症状缓解时间,降低了住院周期,改善了患者预后,现将我院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急诊抢救的11例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
竭病例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53~
72岁,平均60岁。病因:冠心病8例,高血压病2例,扩张型心肌
病1例。11例患者均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或白色泡沫样
痰等症状,体检见大汗淋漓,发绀,双肺布满湿罗音等体征。其中2
例张口呼吸,呈濒死状。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2治疗方法
11例患者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时
间:小于1天6例,2-3天3例,大于3天2例。血气分析单纯低氧
血症7例,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4例。
治疗根据病情采用综合治疗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给予中心静脉压、血压、心率、尿量等监测,
根据情况使用速尿、硝酸甘油、硝普钠、多巴胺等。

合理使用呼吸机治疗起始呼吸模式为容量控制通气,呼吸频率
12~16次/min,呼吸比1:1.5~2.0,潮气量8~10ml/kg,吸氧浓
度60%,吸气末正压(PEEP)5~10cmH2O,后视病情变化及血气分
析调整通气模式及参数。
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冠心病患者采取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
血供氧;对高血压者积极控制血压;心肌病患者加强心肌收缩力。其
他: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适当营养
支持治疗等。
合理使用镇静剂应用适当的镇静剂以减少氧耗量,达到人机协
调。当病情有好转,则及时减量到停用,为脱离呼吸机作准备。
3结果
本组11例经5天内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病情好转顺利脱机、
拔管。
4讨论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急性左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时,心输出量
减少,心室舒张末压增高,肺静脉血回流障碍,肺毛细血管内压力过
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液体在肺组织间质和肺泡潴留,
形成肺水肿,引起气体弥散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急性左心
衰竭引起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临床上大部
分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经吸氧、利尿、镇静、应用血管扩张剂、强心
剂等治疗后症状多可较快缓解,而部分重症患者病情却一路恶化直至
死亡,其中除与原发疾病严重有关外,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也是死亡的原因之一。正压通气可通过增加肺泡内压,减少了回流到
左心房的液体,间接降低了左心室舒张期的压力,从而提高心输出量,
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和其他组织器官灌注。同时可以减少肺间质和/或
肺泡内液体渗出,使弥散面积增大,弥散距离缩短,有利于肺泡内氧
穿过呼吸膜进入毛细血管血流,改善了患者缺氧状况。正压通气可减
少呼吸肌做功,适当的镇静剂应用也可使机体耗氧量下降,机体氧供
与氧耗重新维持平衡,有利于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因此在抢救急性左
心衰竭患者时,机械通气疗效是肯定的,应尽早使用。临床上可根据
实际情况进行机械通气,合理地调节呼吸机参数,以纠正低氧血症及
二氧化碳潴留、呼吸衰竭。其对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有积极的作
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