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日常操作与保养注意事项
一、上机前检查保养
1、 机油液位检查:液位低于机油标尺刻度线要及时添加专用机油。
2、 液压传动油液位检查:检查拖拉机后端传动油油位。
3、 柴油油量检查:查看油箱是否需要加燃油。
4、 发动机水箱检查:看是否缺水,需要时及时添加。
5、 检查机械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及时打黄油。
6、 检查整车部件是否有螺丝松动,及时上紧。
7、 机器发动后,检查发动机是否运转正常,传动系统是否正常(是否有不正常噪
音等)。
二、驾驶作业中注意事项
1、 按照机械操作说明,规范驾驶,确保驾驶员与车辆安全。
2、 作业时如遇到障碍物,一定要下车清除后再工作,以防损坏农机具。
3、 旋地转弯换行时,务必升起旋耕机,严禁边旋边转弯,以免造成传动轴十字架
扭曲变形。
4、 连续作业1-2小时,要停车检查农机具是否有漏油、部件损坏、螺丝松动等故障。
若有,要及时解决再工作,以免造成大的损失。
三、下机后检查保养
1、 农机停在合适的位置后,清理农具上的土块、杂草等。
2、 确保将农机具的液压悬挂系统降落到地面,是液压部位处于休息状态。
3、 检查电瓶开关是否关闭,防止漏电。
4、 根据农活安排,每干完一项活(如旋地、犁地、割草、打药等)要全面清洗农
机具,进行全面保养。
5、 农用拖拉机维修时注意的问题
四、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大小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逐渐增多,但在农
村有相当一部分驾驶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正规的培训,以致拖拉机出现故障束
手无策,所以学习和掌握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的一般知识,是所有农机手和维修人
员所必备的,在现实中,由于很多农机手和维修人员都不是专业出身,导致维修技
术水平偏低,人为地降低了拖拉机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结果是得不偿失。本文
结合一些实际工作经验,简要地阐述了农用拖拉机维修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应忌将螺钉和螺栓使劲拧紧。拖拉机传动箱、气缸盖、轮毂、连杆和前桥等重
要部位的螺钉或螺栓,其使用工具和拧紧力矩在说明书中有专门规定,如人为
拧紧会造成螺钉和螺栓折断,或螺纹滑丝或拨扣而引起故障。普通螺钉或螺栓,
其拧紧力矩一般可按4倍于螺纹直径的拧紧力矩来拧紧。
2、 应忌更换润滑油不清洗油道。很多农机手缺乏维修常识或懒惰,在更换润滑油
时不清洗油道,自己为自己埋下安全隐患。要知道,润滑油经过使用后,油中
机械杂质残留很多,即使放尽润滑油,而油底壳及油路中仍存有杂质。尤其是
新的或大修后的机车,试运转之后杂质更多,倘若不清洗干净就急于投入使用,
很容易引起烧瓦、抱轴等意外事故。
3、 应忌不按季节选用润滑油。很多农机手不注意按季节选用润滑油,冬季使用夏
季润滑油,夏季使用冬季润滑油,不管质量如何,廉价就买,结果造成机车启
动困难和烧轴瓦等不良现象。希望农机手要选用经过质量检测和适用气温标号
的润滑油。
4、 应忌安装活塞用明火加温。活塞各部位薄厚不匀,热胀冷缩度不一,容易引起
变形。如用明火加温活塞达到一定高温,自然冷却后金属组织会遭到损坏而降
低耐磨性,其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
5、 应忌安装气缸垫时涂黄油。很多农机手在安装气缸垫时习惯涂黄油,认为这样
可增加气缸的密封性,熟不知如此做法恰恰适得其反。因为黄油遇高温后部分
流失,缸垫、缸盖与机体平面之间产生缝隙,高温高压燃气易从此处冲击,毁
坏缸垫,造成漏气。此外,黄油长时间处在高温状态下会产生积炭,造成缸垫
过早老化变质。
6、 应忌将油门置于最大供油位置。一些农机手启动机车时,习惯于将油门置于最
大供油位置,这样造成喷入气缸里燃油过多,混合气过浓,很难启动着。油门
科学定位是:当气温在15℃以上时,略高于怠速。气温在15℃以下时,开始应
空转曲轴数圈,感到轻松时,再用小油门启动方可。此外,切忌轰油门,以免
因转速忽高忽低,燃油与空气混合不均,使气缸等零件产生积炭,或造成连杆
弯曲、曲轴断裂等意外故障。
7、 应忌对新车不认真检查保养。一些年轻农机手错误地认为,随着科技发展,当
前机车安全性能非常可靠,所以新车买到手后除磨合试运转外就不认真进行检
查保养,结果问题频出,追悔莫及。检查保养的方法是:⑴检查三级空气滤清
器中油盘内是否有机油。⑵检查各部螺栓的紧固情况。⑶对喷油压力进行检查
调整。⑷要换油底壳内机油,清洗油底壳及润滑油路。
8、 应忌水箱“开锅”骤加冷水。大多数农机手都晓得,发动机超负荷作业、水箱
缺水、散热不好都会使水箱“开锅”,如果骤加冷水,因温度过大,将会导致缸
盖和缸体“炸裂”。因此,农机手一旦发现水箱“开锅”,应采取应急措施,确
保发动机冷却水自行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