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

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

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分析与防范机制
近年来,国内信用卡业务蓬勃发展,发卡量激增。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信用
卡业务的风险也日益显现,信用卡欺诈案件呈不断攀升的趋势。如何在业务快速
发展的同时控制风险,防止因信用卡欺诈而给持卡人、商业银行和整个社会带来
危害,是发卡银行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
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机制。

一、信用卡欺诈风险的表现形式
、按照欺诈产生的行为主体分为持卡人本人欺诈、不法分子欺诈和商户欺1
诈。持卡人本人欺诈是指客户本人以不诚实的方式申请并获得信用卡,或在使用
信用卡的过程中恶意透支拒不归还。不法分子欺诈是指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以虚假
信息申办信用卡,或通过各种不法手段盗用、冒用他人信用卡,骗取银行资金或
持卡人信用卡上的资金。商户欺诈是指不法商户以虚假信息或虚构消费交易骗取
银行资金,或与不法分子勾结盗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盗刷信用卡等行为。

、按照风险产生的不同阶段分为申请阶段欺诈和用卡阶段欺诈。申请阶段2
欺诈是指不法分子在申请信用卡环节,通过提供虚假个人信息或盗用、冒用他人
信息骗取信用卡的行为。用卡阶段欺诈是指在信用卡核发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法
分子通过各种非法手段获取信用卡卡片或信用卡信息,非法使用或进行其他欺诈
的行为。

、按照风险产生的源头分为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内部欺诈是指来自发卡3
非包括营销人员和各类业务人员等)银行内部的欺诈案件,通常是银行内部员工(
法违规操作或与不法分子串通,骗领信用卡或非法使用信用卡。外部欺诈主要指
来自银行外部的各类通过信用卡或以信用卡为介质所进行的诈骗行为。信用卡欺
诈的常见手法有提供虚假信息或窃取他人信息骗取信用卡、利用高科技手段获取
、)(包括被盗卡和邮寄未达卡持卡人卡片信息克隆或伪造信用卡、冒用他人卡片
或其他自助设备实施欺诈等。 ATM电话欺诈、短信欺诈、网络欺诈以及通过

二、信用卡欺诈风险的成因
、持卡人缺乏安全用卡意识。目前,虽然很多人持有银行卡或信用卡,但1
是却不懂得如何有效地使用并保证其安全。为图方便不设置或随意取消信用卡
消.

费密码,密码设置过于简单,用他人很容易破译的生日、电话等作为密码,卡

遗失或被盗后不及时挂失,随意将个人信用卡转借他人或将卡片信息泄露给他人
等情形十分普遍。这些不安全的用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为信用卡欺诈风险的形成
创造了条件。

、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是产生信用卡欺诈风险2
的重要原因,如随意将个人身份证件或复印件提供给他人,随意泄露其他个人信
息资料等都有产生信用卡欺诈的风险。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网络或其
他非法手段获取大量客户信息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注重个人信息的保
护就难免成为被盗用、冒用的受害者。

、信用卡发卡审核过程中存在漏洞。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在受理客户申请,3
进行发卡审批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审核手段落后、征信方式单一和识别欺诈风险能
力有限等问题。同时,为了完成发卡任务和增加发卡数量,发卡银行放宽申办条
件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发卡审批环节的疏漏是某些信用卡欺诈案件得逞的关键一
环。

、发卡银行系统功能及风险交易监控手段有欠缺。目前,只有少数商业银4
行的信用卡为持卡人提供了境内消费使用密码的功能,有些银行没有为持卡人提
Risk 使 用 在 信 用 卡 短 信提 醒服 务。 同时 ,发 卡银 行
供完善的账户变动
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监控手段和监控力度不足,缺乏完善的风险 Management
交易监控模型和防范机制。这些系统功能和服务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为信用卡欺
诈案件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信用卡受理环境的不成熟和不规范,在信用卡受理环节存在的问题也是5
促成信用卡欺诈案件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商户收银人员操作极不规范,在受理
信用卡时根本不核对签名,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商家对伪卡识别能力也普
遍不强,这就为盗用和冒用他人信用卡、使用伪卡消费提供了绿色通道。

、部分不法商户和非法中介为信用卡欺诈提供便利。一些不法商户与不法6
机具盗取客户信用卡信息制造伪卡,或通过虚构 POS分子勾结,通过银行配发

消费交易等方式套取持卡人及银行的资金。一些非法中介为获取收益,为不法分
子的虚假申请提供包装,协助不法分子骗取银行的信用卡,对信用卡欺诈案件的
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信用卡欺诈风险的防范措施
面对日益凸现的信用卡欺诈风险,全社会及各发卡银行都应该行动起来,积
极探索防范措施,尽早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信用卡欺诈风险防范机制,从源头上遏

制信用卡欺诈的恶流。
、银行内部防范机制的建立1
严把申请受理和征信审核关,增强对欺诈申请的识别能力申请受理和发(1)
卡审批环节是信用卡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发卡银行应注重主动将风险防范的
关口前移。营销人员在受理客户申请时应坚持亲见亲签原则,在不能亲见亲签的
特殊情况下要做好营销注记,为征审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判断依据。信用卡征信
审核人员面对不法分子不断翻新的欺诈手法要不断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同时最大
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外围系统信息和资源,如公民身份核查系统、人民银行个人信
用信息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公积金信息系统等,对客户的申请资料进行有
效的排查,将欺诈申请拒之门外。

完善业务处理系统功能和涉及风险防范的服务风险管理措施。加强在卡(2)
片邮寄、卡片激活、密码设置、挂失止付和短信提醒等业务操作和服务环节的管
理,完善、优化系统控制和人工核查等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排除风险隐患,不
给不法分子实施信用卡欺诈以可乘之机。

建立和完善信用卡风险监控体系,对异常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建立风险(3)
交易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通过每日限额限次监控和欺诈侦测系统等,对可疑交
易或在高风险商户频繁使用的信用卡进行有效的管控,及时发现风险苗头,防止
风险损失的发生和进一步扩大。

ATM等自助设备的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针对当前利用 ATM (4)加强
等自助设备盗取持卡人信用卡信息的犯罪行为,银行方面可以通过对自助设备实
的卡口进行改造,使不法分子无法 施软硬件改造等措施来加以防范。例如对 ATM
密码处安装防窥ATM 安装读卡器等设备;将 ATM 键盘改造成屏幕式触摸键盘;

金属罩,防止持卡人输入密码时被针孔摄像机盗取;采取最新的磁卡防盗录技术、
采用芯片技术制作银行卡等。此外,银行要加强对自助设备的日常监控和巡查,
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加强对商户的管理。收单银行应强化对商户的身份认证和资质审核,严(5)
格执行商户准入标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商户要坚决予以
机具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商户的日常风险监POS 清理。同时,要完善对商户

控和巡查机制。

密切与公安和司法部门的合作。针对当前信用卡欺诈案件层出不穷的局(6)
面,银行方面应加强与公安和司法部门的配合,建立起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发现案件时及时主动报案,尽快解决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和持卡人的资
金.

损失。
建立和强化信用卡业务风险补偿机制。发卡银行可以根据信用卡交易额(7)
和不良贷款的一定比例计提风险准备金,以增强信用卡业务抵御风险和补偿损失
的能力。发卡银行还可以通过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理赔合同,确定险种和保险责
任,建立信用卡业务的保险机制,转移无法核销的呆坏账损失,弥补部分由于各
类欺诈风险而形成的资金损失。

、外部防范机制的建立2
提高持卡人安全用卡意识。信用卡持卡人要注重自身安全用卡意识的培(1)
养,掌握基本的用卡常识,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如不随意取消密码保护;避免
等自助设 密码设置过于简单;在刷卡消费时不让信用卡离开自己的视线;在 ATM
备上操作时留意有无异常的安装物;不随意登录不明网站进行信用卡网上交易等。

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妥善使用和保管个人(2)
信息,不随意将个人身份证件或其他信息资料提供给他人,以防落入不法分子手
中。社会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未经授权泄露他人信息的机构或个人的惩处力度,杜
绝掌握大量客户信息的企业或个人擅自泄露或转让他人信息的行为。

建立和完善社会及行业间防范信用卡风险的联防机制,应完善社会征信(3)
系统,不断完善个人信用评价机制。搭建行业之间客户信用信息互通平台,及时
传递和交换风险预警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如建立和完善银行卡风险信息共
享系统、金融行业不良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行业间风险案件通报制度等,有
针对性地共同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

完善法律法规,严惩信用卡欺诈犯罪。面对日益猖獗的信用卡欺诈犯罪,(4)
立法机关和司法部门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信用卡欺诈案件的惩治力度,
通过法律手段给予利用信用卡进行欺诈的不法分子以严厉的制裁,对犯罪分子形
成有效的威慑,遏制信用卡欺诈的泛滥,为信用卡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法律上的
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