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高牧医041 学号 200401015102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种鸡营养和雏鸡质量 姓 名 陈 凯 系 部 畜 牧 系 专 业 畜牧兽医 指导教师 徐椿慧 职称 日 期 2009.4.20 1
种鸡营养和雏鸡质量
陈 凯
【摘 要】胚胎及雏鸡的生长发育完全取决于种蛋的营养储备。因此,雏鸡出雏时的生理状态,如雏鸡大小、雏鸡活力以及雏鸡的抵抗力等很容易受到种母鸡的营养摄入状态的影响。 【关键词】胚胎;雏鸡;种鸡
1.对经济效益影响 应密切关注种鸡饲料营养对整个生产循环链的经济影响。表1说明了在同等效益情况下,整个生产循环中种鸡饲料成本提高1%所对应的孵化和商品肉鸡生产性能的变化需求。只需其中的一项生产性能的变化就会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但实际上任何一个生产性状的变化都会造成其它所有性状的连动反应。 表1:在同等效益情况下,种鸡饲料成本每变化1%所对应的孵化和肉鸡生产性能的必要变化 项目 变化 孵化率% 0.24 42日龄活重(克) 7.4 42日龄料肉比 0.0015 42日龄死亡率 0.07-0.45* *根据死亡日龄 注;根据英国2003年家禽行业的投入/产出值计算 这个结果是根据英国2003年的生产情况计算出来的,很清楚地表明了只要鸡群生产性能有小的改善,就足以弥补种鸡饲料成本的增加。相反,单方面考虑节约种鸡饲料成本,而忽视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实际上会造成经济损失。 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也在2002年对美国的一条龙家禽生产企业作出过相似的分析研究,调查结果证明种鸡饲料营养的变化会对下一代商品肉鸡的成活率有明显的影响。见表1。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降低种鸡饲料成本,则很 2
容易造成整个生产企业的经济损失。 2.饲喂量的影响 种母鸡饲喂不足会影响其后代雏鸡的质量,特别是产蛋初期。现代的父母代种鸡开产初期的产蛋率上升速度比过去要快得多,因此开产后短时间内的产蛋量有较大的增加。然而该期间内的饲喂量并没有随产蛋率的这种增长趋势而增加。 新开产种鸡如采食量不足会影响种蛋的营养积累,结果会造成胚胎发育后期死亡率增加,孵出的雏鸡没有活力以及均匀度较差。 最近,2004年Leeson对肉种鸡产蛋高峰期饲喂140-175克不等的料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增加喂料量虽然使体重有所增加,而且对蛋重也没有影响,但是对雏鸡重量有影响(见表2)。 表2:种鸡饲喂量对雏鸡重量的影响 高峰料量(克/羽/天) 30周龄种鸡雏鸡重量(克) 140 40.3 147 40.0 155 41.5 162 41.7 169 41.8 175 42.0 当然,过度饲喂对卵巢发育的影响同样重要,试验研究表明饲喂量控制不当是造成过度饲喂的最主要原因,过度饲喂会造成卵泡过多发育或不规则排卵以及畸形蛋综合症。 有不规则排卵及畸形蛋综合症的鸡群通常蛋壳质量较差,受精率不能持久以及孵化率较低。这种鸡群精子存活数量较少,但是存活的精子是如何影响的以及是否造成弱胚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清楚。相关研究人员同时提出警告:在光照刺激后的2-4周内对鸡群过度饲喂会对鸡群一生的繁殖性能造成影响。 该阶段正是鸡只从基础生长发育阶段转换到性发育时期,年轻鸡群的性激素系统还不够成熟,还不适应较高的营养摄入,较多的营养物质通过代谢转化为蛋黄类脂化合物从而造成卵泡的过分发育。 3
研究结果表明种鸡饲料营养供给会影响雏鸡质量和产蛋性能。所以需要强调的是:营养专家必须提供正确的饲料配方;种鸡管理人员必须对鸡群制定适当饲喂计划。 3.低浓度种鸡日粮 基于改善家禽福利,给种鸡饲喂低浓度饲料越来越受到西欧国家的关注。通过实验发现,对父母代种鸡饲喂低浓度饲料可以延缓输卵管的发育,增加早期蛋重,加快胚胎的生长发育以及提高一日龄雏鸡的重量。 如果商品代肉鸡的死淘率高于正常水平,给种鸡饲喂低浓度饲料能明显减少后代的死淘率。其它的试验结果还显示育雏、育成期饲喂低浓度饲料能改善种鸡的繁殖性能。 4.维生素 维生素参与大多数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而且又是胚胎发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饲料中维生素不足对父母代种鸡及其后代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维生素大约占到饲料总成本的4%,所以在饲料中节约维生素是非常不明智的。 表3给出的是来源于不同公司的维生素水平的推荐量。一般来说,肉种鸡对维生素的需求量方面的信息比较缺乏,特别是与后代生产性能相关的信息更缺乏。大多数对种鸡维生素需求方面的研究有很强的时期性,并且种鸡的生产性能处于不断的改进之中,所以,在对维生素需求研究的同时,种鸡的生产性能已经开始产生变化。 表3:不同公司种鸡维生素需要量推荐 维生素名称 leeson&Summers(1997) DSM Ross 维生素A(国际单位/克) 7 10-14 13 维生素D3(国际单位/克) 3 2.5-3.0 3 维生素E(毫克/公斤) 25 40-80 100 维生素K(毫克/公斤) 3 2-4 5 维生素B1(毫克/公斤) 2.2 2-3 3 维生素B2(毫克/公斤) 10 8-12 12 维生素B6(毫克/公斤) 2.5 4-6 6 维生素B12(毫克/公斤) 0.013 0.02-0.04 4
0.03 尼克酸(毫克/公斤) 40 30-60 50 泛酸(毫克/公斤) 14 12-15 12 生物素(毫克/公斤) 0.2 0.2-0.4 0.3 叶酸(毫克/公斤) 1 1.5-2.5 2 本文不可能对所有维生素进行详细的叙述,因此本文只描述了脂溶性维生素、生物素和泛酸的作用,其中维生素E对后代的影响最大。 关于维生素E对生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Hossian等人于1998年对以玉米豆粕为基础的饲料分别补充25、50、75和100毫克/公斤的维生素E的实验结果给出了最佳答案。 该试验结果虽然对孵化率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在52周龄鸡群,饲料中补充50毫克/公斤的维生素E其孵化率最好。后代的免疫应答反应也随着维生素E补充量的增加而增加,100毫克组免疫应答最佳。同样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胚胎注射维生素E的种蛋所孵化出来的雏鸡,42日龄出栏重最大,料肉比最好和死淘率最低。 Haq等人于1996年对种鸡鸡群饲喂高水平的维生素E(134-412毫克/公斤)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后代21日龄的生长没有影响,但能改善料肉比。肉种鸡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和硒混合物,可增加后代肝脏中谷胱甘肽的活性。 总的来说,种鸡饲料中补充100毫克/公斤的维生素E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该报告同时也给出了维生素C的效用。虽然某些试验结果显示维生素C有积极影响,但是近期很多研究并不能证明对生产性能带来好处。该报告对维生素C的试验是基于玉米豆粕为基础的饲料补充75毫克/公斤稳定性较好的维生素C,但是实际化验分析的结果仅为49毫克/公斤维生素C,这也许就是维生素C对后代的影响差异比较大的最好解释。 提高新开产父母代种鸡饲料的维生素水平 , 对改善其后代的生产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商业价值。 安伟捷公司的研究结果 :31 周龄种鸡群 , 增加饲料中维生素水平 , 其后代 11 周龄的生长速度和死亡率均优于来源于 42~45 周龄父母代种鸡的商品代鸡群。 5
同样 , 在实际生产中对新开产父母代种鸡增加维生素供给 , 对于商品代鸡群改善均匀度也有积极的作用。也许这会促使对种鸡开产初期维生素需求的进一步研究。 因此 , 种鸡饲料中维生素的推荐量应以种蛋的维生素储备达到最大化为基础。根据维生素的有效传输机制 (B1 、 B2 、生物素、 B12 等等 ), 这样的维生素水平也说明其与蛋白质的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其中包括 10mg/kgB2 和 250mg/kg 生物素。通过维生素的对比试验 , 在实际生产中维生素的需要量应以推荐量的上限为佳。 5. 维生素和雏鸡免疫 维生素 E 对雏鸡的健康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已经作了介绍 , 但是对其它维生素的研究就没有维生 素 E 那么深入。表 4 是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不同的维生素饲喂种鸡后对其后代健康的影响。 表 4 种鸡料维生素状况对后代体重、酶的活性、组织性状以及免症功能的影响
维生素 后代影响 维生素A 增加胚胎和雏鸡肝脏中的维生素 A, 但会减少维生素 E 、类胡萝卡素和维生素 C 。 类胡萝卜素 对 5 周龄以内雏鸡的生长、组织器官发育或体液免疫没有影响。可从母鸡体内传输到蛋内 , 但胚胎和雏鸡对此吸收不好。
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E 胡萝卡素、维生素 E 以及它们的混合物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生 , 但只有维生素 E 促进体液免疫。 维生素 E 种鸡饲料含有 150mg 和 450mg/kg 维生素 E 可增加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增加雏鸡卵黄膜、肝脏、大脑和肺脏的维生素 E, 降低过氧化反应。提高后代抗体水平 ( 与羊红细胞凝集反应实验 ) 。 维生素 E 和硒 增加雏鸡肝脏谷胱甘肽的活性。 维生素 D 出雏后 2 周内可增加胫骨中的钙 , 增加维生素 D3 可提高 4 周龄雏鸡胫骨中的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