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易错题(解析版)

哲学易错题(解析版)

哲学判断题练习(解析版)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易错点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解析:错。首先哲学不是一门具体科学,其次哲学有科学(正确)与非科学(错误)之分。应改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真正的或科学的)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解析:对。但若“真正的或科学的”去掉,则是错的。还有最好表述为“强大的精神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解析:错。“科学” 去掉。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解析:错。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即共性的概括和总结。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个部分的关系。 5.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解析:错。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解析:错。对整个世界。 7.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解析:错。去掉“科学”。 8.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解析:错。哲学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具体规律 9.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解析:错。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0.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解析:错。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请区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与“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11.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解析:错。不可知论包括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也包括否认彻底而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解析:错。.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中的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13.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解析:错。从根本上来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就具体而言,都有正确与错误。 14.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解析:错。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5.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解析:错。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只能判断其为唯物主义的观点。不能判断其是何种唯物主义的形态。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解析:错。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派别,但不是基本派别,而且从属于唯物与唯心。 哲学第二单元易错题 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解析:错。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即共性)。 2、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解析:错。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一般、矛盾普遍性)与个性(个别、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3、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解析:前半句错,后半句对。物质与意识不是相互依赖,物质独立于意识而存在,意识依赖物质。但两者相互制约(即相互之间有作用,有影响,有联系)。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解析:错。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5、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观点。 解析:错。只承认运动、否认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解析:错。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才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7、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解析:错。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只要是规律都是客观的) 8、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解析:错。规律的存在和发挥作用都是有条件的,因为规律是一种联系,而联系还有条件的;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因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出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规律只是相对稳定的联系。 9、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解析:错。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10、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解析:错。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1、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 解析:错。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12、人脑是意识的来源(源泉),有了人脑就有意识。 解析:错。物质是意识的来源(源泉),有了人脑不一定就有意识。 13、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解析:错。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 错。正确(科学、先进)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15、意识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变化。 解析:错。意识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引起客观事物变化。是间接作用。 16、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解析: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客观事物、客观规律)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17、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解析:错。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18、读书学习也是认识的来源。 解析:错。认识的来源有且仅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大个:实践和学习。读书学习也是认识的途径,而不是来源。 19、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解析:错。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其中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的。 20、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错。正确认识(即真理)才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认识(谬误)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1、由于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人们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一定不同。 解析:错。由于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人们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能不同。 22、任何真理都是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错。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为客观决定主观。 23、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解析:错。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从真理的基本属性看,真理是客观的,但从真理的本质说则是主观的,属于认识范畴。 24、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 解析:对。教材原话: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25、没有永恒终极真理,真理性的认识总是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解析:前半句对,后半句错。没有永恒终极真理,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但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区分。 26、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之一。 解析:错。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7、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说明人们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真理。 解析:错。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但不意味人们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真理。 28、认识的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解析:错。认识的运动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哲学第三单元易错题 1.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两个事物都是彼此联系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解析:错。联系是普遍的,是强调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联系中,总与世上的某一个有这种或那种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彼此联系的,也不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解析:错。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 3、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解析:错。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根据自己的需要”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嫌疑。 4、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解析:错。整体功能不一定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方式形成整体(即系统)是,整体(系统)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反之则小于。 5、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立足部分,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解析:错。立足整体。因为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6、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解析:对。 7、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解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一定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8、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解析:对。 9、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发展就是运动变化。 解析:错。运动变化不是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就是”意味着一样,“发展”与“运动变化”有区别有联系的,不能混为一谈。 10、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解析:错.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1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解析:错。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2、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解析:前半句对。后半句错,质变不一定是发展,质变只是强调性质的变化。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 1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解析:错。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也就是说量变到质变是由条件的。 14、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实现一次量变和质变,就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完结。 解析:前句对。后句错。实现一次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15、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包含优点和缺点。 解析:前半句对。后半句错,这两个方面不一定是优点和错点。 16、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 解析:错。矛盾是事物内部的,不是事物之间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