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脑梗塞
脑梗塞(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
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
全部脑卒中的80%。与其相关性较大的几个疾病是: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脑梗塞患者首先能要得
到及时的治疗,在此基础上配合食疗,会有很大的收效,其饮食应注意给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饮
食。可给些新鲜蔬菜切成细末,水果压汁频服。如脑梗塞患者超过24小时不能进食者,可给鼻
饲维持营养。
与机体动脉血压中儿茶酚胺和纤维蛋白原活性等生理性昼夜变化有关发病一年内为恢复期 也是
最重要时期 此期间多数患者改善效果最佳许多病人有家族遗传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少
见于儿童和少年
脑梗塞 - 症状体征 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
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
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
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
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如
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和脑干的功能,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
甚至脑疝、死亡。如果发病后即有意识不清,要考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
1.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
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
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
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
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常见的症状有: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
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 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 2 / 10 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
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
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突发
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楚,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
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
迷等。
(1)颈内动脉闭塞:颈内动脉闭塞可以没有症状。有症状的闭塞可以引起类似于大脑中动脉闭塞
的表现如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产生失语。颅内或颅外颈内
动脉闭塞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5。
在颈内动脉动脉硬化性闭塞的病例中,近15%的病例有先兆,包括TIA和同侧视网膜动脉缺血引
起的单眼盲。由于颅底动脉环的作用,使颈内动脉闭塞的症状复杂,有时颈内动脉闭塞也可不出
现局灶症状,这取决于前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脑浅表动脉等侧支循环的代偿功能。也可伴有一
过性失明和Horner征。
(2)大脑中动脉闭塞:由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累及的地方,发生的临床征
象取决于累及的部位。
①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发出豆纹动脉的近端。因为整个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
全部受累,此为该动脉闭塞发生脑血管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主干闭塞的临床表现是引起病灶对
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侧动脉主干闭塞可有失语、失写、失读。如梗死面积大
时,病情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昏迷、脑疝,甚至死亡。
②大脑中动脉深支或豆纹动脉闭塞:可引起病灶对侧偏瘫,一般无感觉障碍或同向偏盲,优势半
球受损,可有失语。
③大脑中动脉各皮质支闭塞:可引起病灶对侧偏瘫,以面部及上肢为重,优势半球可引起运动性
失语、感觉性失语、失读、失写、失用,非优势半球可引起对侧偏侧忽略症等体象障碍。
(3)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前动脉闭塞并不多见,可能因为来自颅外或心脏的栓子更倾向进入管
径大、血流大的大脑中动脉。一侧大脑前动脉近端闭塞时,如前交通动脉循环良好,可无症状。
前交通动脉后闭塞时可有:
①皮质支闭塞:产生病灶对侧下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伴有尿潴留。
②深穿支闭塞:可致病灶对侧中枢性面瘫、舌肌瘫及上肢瘫痪,亦可发生情感淡漠、欣快等精神
障碍及强握反射。
(4)大脑后动脉闭塞:大脑后动脉闭塞引起影响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但黄斑视觉保留,因为双
支动脉(大脑中、后动脉)供应支配黄斑的皮质,同大脑中动脉区域的梗死引起的视觉缺损不同,
大脑后动脉引起的更加严重。
①皮质支闭塞:主要为视觉通路缺血引起的视觉障碍,病灶对侧同向偏盲或上象限盲。
②深穿支闭塞:出现典型的丘脑综合征,病灶对侧半身感觉减退伴丘脑性疼痛,对侧肢体舞蹈样
徐动症等。
此外,在中脑水平的大脑后动脉闭塞可引起的视觉障碍,包括垂直凝视麻痹、动眼神经麻痹、核 3 / 10 间型眼肌麻痹和垂直眼球分离。当大脑后动脉闭塞累及优势半球枕叶皮质时,患者表现为命名性
失语。
(5)基底动脉闭塞:由于基底动脉主要供应脑干、小脑、枕叶等的血液,所以该动脉发生闭塞的
临床症状较复杂。 常见症状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交叉性瘫痪或交叉性感觉障碍、肢体共济失调。若基底动脉
主干闭塞则出现四肢瘫痪、眼肌麻痹、瞳孔缩小,常伴有面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迷走神经
及舌下神经的麻痹及小脑症状等,严重者可迅速昏迷、中枢性高热、去脑强直、消化道出血,甚
至死亡。椎-基底动脉因部分阻塞引起脑桥腹侧广泛软化,则临床上可产生闭锁综合征,表现为
患者四肢瘫痪,面无表情,缄默无声,不能讲话,但神志清楚,能听懂人们的讲话,并以眼球活
动示意理解。
(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主要供应延髓背外侧血液,当闭塞时可引起延髓外侧部综
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同侧面部感觉缺失,同侧霍纳(Horner)
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对侧面部以下痛、温觉缺失。小脑后动脉的变异
性较大,故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引起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和多变,但必须具备2条基本症状即:
一侧后组脑神经麻痹,对侧痛、温觉消失或减退,才可诊断。
3.临床表现类型 根据脑梗死发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稳定以及严重程度,将脑梗死分为
以下5种类型。
(1)完全型脑梗死:指脑缺血6h内病情即达到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一般病情较重。
(2)进展型脑梗死:指缺血发作6h后,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此类患者占40%以上。造成进展原
因很多,如血栓的扩展、其他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脑水肿、高血糖、高温、感染、心肺功能不
全、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
血发作24h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72h以上者,病情稳定,可考虑稳定型脑卒中。此
类型脑卒中,脑CT扫描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的梗死灶机会多,提示脑组织已经有了不可逆的病
损。
(5)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是指缺血性局灶性神经动能障碍在24~72h才恢复,最
迟在4周之内完全恢复者,不留后遗症,脑CT扫描没有相应部位的梗死病灶。
脑梗塞 - 类型
脑梗塞通常表现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常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偏瘫等症,易发脑梗塞的多
为中老年人。
脑血栓(血栓性脑梗塞) 4 / 10 脑血栓形成,属于脑梗塞的一种。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
引起的疾病。由于脑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进一步软化、坏死。根据脑内
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症状亦不同。脑血栓是中风发病率最高的,占全部中风病例的半数以上,
多发生在55~85岁的中老年人身上,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初期可有肢体麻木、
无力、头晕、头痛等表现,2~3日内可出现半侧肢体失灵、失语、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严重
者造成死亡。脑血栓与脑出血的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极易混淆,但治疗方案截然相反,前者需溶血,后者需凝血。脑血栓预后比脑出血要好,但一部分病人也会留有偏瘫等后遗症。
脑栓塞(栓塞性脑梗塞)
脑栓塞与脑血栓的差异很大。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而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
形成的“栓子”进入血管后,流入脑动脉血管,堵塞了管腔,从而发生脑栓塞,使脑组织局部发
生缺血、软化、引起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同后果。什么是“栓子”呢?有血凝块、脂肪、空气、心
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等。脑栓塞发病率也很高,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它起病急,多
无先兆,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等症状。病人如有风湿性心脏
病、心房纤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史,患脑栓塞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多。
脑腔梗(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
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
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 / 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
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
查。而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多发性脑梗塞
多发性脑梗塞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而言,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除常见的瘫痪、感
觉与语言障碍外,还可能出现痴呆。医生们就将这种痴呆称为多梗塞性痴呆(即动脉硬化性痴呆)。
多发性脑梗塞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本病的病灶越多,痴呆
的发生率越高,双侧梗塞较单侧容易发生痴呆。所以,应该积极预防脑梗塞的复发。
脑梗塞 - 病因
脑梗塞主要有非栓塞性及栓塞性两类
非栓塞性
1.动脉硬化症 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 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