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沉积学的回顾和展望-刘宝珺院士

中国沉积学的回顾和展望-刘宝珺院士


一、我国沉积岩石学的奠基阶段
一、我国沉积岩石学的奠基阶段
我国沉积岩石学的发展是与国民经济的需要 以及一些相邻学科的引进渗透分不开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50年代,由于国民经 济建设的需要,随着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 和固体矿产如铁、锰、铝、磷、煤等矿产地质 勘探事业的迅速发展,有关沉积岩石学的研究 也大量开展起来。50年代初,地质部建立了6个 直属队,其中有2个是勘查煤和沉积铁矿的,取 得了很好的成果。在全国开展的普查工作中规 范了有关沉积岩研究工作的要求。
一、我国沉积岩石学的奠基阶段
由于钢铁工业对锰矿石的需要,对锰矿床进行了 大规模的找矿工作,研究人员总结了锰的沉积环境及 地球化学相,获得了很好的成果。叶连俊关于中国锰 的沉积条件的研究有很大影响。这项研究也带动了沉 积的铁、铝、磷矿的研究,出现了不少基于沉积作用 的规律性的分析和总结的较好成果,对于找矿实践起 了明显的指导作用。此时期,沉积岩石学的研究受到 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许多有关单位建立起专门的沉积 岩实验室,开展了关于沉积岩矿物学和结构学的研究 ,最普遍的是粒度分析和重矿物方面的分析。
当时的沉积岩石学基本上是对野外露头进 行描述,规律性的探索主要依据是地层学的原 理,尤其是关于古地理的解释,基本上是地层 古地理或古生物古地理学。
概述
至于研究方法,虽然国外已有人提出了引 自水工方面的例如粒度分析的方法以及基于对 矿物等因素的定量统计等值线方法,但在中国 很少使用。
可以说解放前我国的沉积岩石学还处于萌 芽时期,这一状况与国际该领域的情况是一致 的,基本上是处于同一水平上。
二、我国沉积岩石学的总结提高阶段
经过各部门10多年的实际调查研究,积 累了大量有关沉积岩石学和岩相古地理方面 的资料,有条件从岩相古地理和沉积环境角 度来对煤、油气储层以及一些固体沉积矿产 进行总结,提高对它们形成条件的认识,因 之岩相古地理学成为当时研究的热点。同时 有些学者又从大地构造角度对沉积作用进行 了总结,发展了沉积建造这一学科分支,叶 连俊等都做了很好的工作。
一、我国沉积岩石学的奠基阶段
在50年代我国全面学习前苏联的状况下 ,沉积岩石学领域也不例外,学校的教材以 及实际工作的参考书均取自苏联学者的著作 。当时可以说,成为沉积岩石学的基本理论 的只有两个,一是沉积分异作用,二是将今 比古的原则(或称现实主义原则)。事实上后者 来源于19世纪的欧洲学者,它只是一种较为 原始的直觉的认识,与80年代所提倡的“对 比沉积岩石学”有很大差异。
二、我国沉积岩石学的总结提高阶段
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我国的岩相古地 理工作曾借鉴欧美和苏联的观点和方法, 例如在我国广泛使用的岩石组分等值线图 可追索到1935年裴蒂庄绘制的沉积矿物成 分等值线图的影响,1958年苏联学者萨尔 基相来中国讲学更是大力提倡等值线作图 法。此外,童豪夫、裴蒂庄、鲁欣和斯特 拉霍夫的著作对我国早期沉积岩石学的发 展都有很大影响。
二、我国沉积岩石学的 总结提高阶段
二、我国沉积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的总结提高阶段
由于要进一步深化认识一些沉积矿产(包 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解 决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研究古地 理的格局以及该矿产的古地理分布规律。一 定矿产又与一定物质组合密切共生,加之要 细分古地理景观就要联系到沉积物性质,因 之自50年代末岩相古地理成为研究的热点, 也成为沉积岩石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向并 发展为它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
一、我国沉积岩石学的奠基阶段
沉积岩石学的进展促进了古地理学的研究,除 了以地层学为基础以外,许多沉积岩石学的资料 也作为编制古地理的重要依据。广泛开展的重矿 物分析和粒度分析的数据应用于古地理解释。刘 鸿允所编制的《中国古地理图》主要是以地层学 为基础的第一部完整的古地理图集,但是沉积岩 石学作为古地理的重要基础以及两者的密不可分 已成为学科的重要发展趋势。50年代不少学校开 设了专门的沉积岩石学课程,有的学校还开设了 沉积岩研究方法的选修课。
二、我国沉积岩石学的总结提高阶段
50年代末,有关地质人员开展了有关岩相及环境 的成因标志的沉积岩石学研究,对粒度、层理、矿物 成分、古生物等的环境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很多 单位特别是石油地质部门广泛开展了根据这些标志而 进行的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工作。大庆油田的石油地质 工作者进行了沉积相和地球物理以及地质构造的大量 研究,加深了对这一油田的认识。淡水湖泊沉积和红 层的岩相分析有一些较好的成果,海相沉积方面开始 注意配合古生态进行研究。戴东林等关于陕北侏罗系 含油地层沉积相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二、我国沉积岩石学的总结提高阶段
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欧美沉积学研究有了重大发展 ,1959年美国的福克提出了基于机械成因的石灰岩分类, 60年代以来英、美学者引进了泥沙运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碎屑沉积(岩)的形成的动力条件,获得巨大成就,这 是沉积学或沉积岩石学发展的里程碑性的进展。在我国60 年代初也曾有业诒铮发表的以机械沉积观点制定的石灰岩 分类,曾允孚等引用福克的分类对川东三叠系的研究,都 是先驱性的和启发性的成果。遗憾的是受“文化大革命” 的影响,我国学者未能在这些重要成就的基础上再前进一 步,使我国沉积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研究继续深入提高,使 之与国际学术接轨。
一、我国沉积岩石学的奠基阶段
至于沉积分异作用实际上也只是对于复杂 的沉积事物过于简单化的理想勾绘,它没有考 虑大自然的许多因素如气候、构造、物质成分 、沉积过程、介质性质等。因此,这一时期的 沉积岩石学仍处于对沉积岩(体)的性质的直观的 描述以及对个别沉积作用的规律进行总结探索 阶段。但是因为已有众多部门从事此领域的研 究,积累了大量资料,为该学科今后的发展打 下了很好的基础。
中国沉积学的回顾和展望
报告人:刘宝珺
山东省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00二年十一月
汇报提纲:
一、我国沉积岩石学的奠基阶段 二、我国沉积岩石学的总结提高阶段 三、科学的沉积学发展阶段 四、走向国际走向全球的时代 五、沉积岩石学的发展展望
概述
早期的沉积岩石学研究包括在岩石学的研 究领域之中,在当时,与岩浆岩石学及变质岩 石学相比,由于它本身的理论和方法并不完善 ,因而不大受地质学家的重视。从事沉积岩石 学工作的人也很少。50年代以前我国的沉积岩 石学研究很薄弱,只是对少数的沉积岩(物)和沉 积矿床做过少量的研究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