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英语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
2010-11-24T16:43:47.85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年第23期供稿 作者: 刘晓斌
[导读] 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的实效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摘要: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的实效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高中学生的实
际,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整合多种教法,合理科学地利用教材,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
会,从而使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氛围;教学手段;教材
作者简介:刘晓斌,任教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江苏省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遵循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规
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整体性和开放性。
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在新课标形势下,我们该如何去着手构建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
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受众转变为新课程要求的主动参与的主角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英语教学氛围
“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育可谓历史久远。很多教师强调“师道尊严”,也往往是源于教师本身在学生时代所接受的教育模式的影
响。在那种模式下,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往往成了
“独角戏”表演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因此也就得不到
充分的培养,思维的积极性也得不到体现。这样,学生就很难发挥潜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所有这些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培
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牢牢禁锢,依赖性极强。学生不会思维,也不想思维。因此,我们教师首先面临的一个重
要课题就是该如何去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内涵,改变这种现状,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氛围。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能有所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让学
生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去实践,直到
“在学习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成为他们的习惯为止。
为此,我们教师应牢牢树立起科学的学生观,应该相信学生中“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相信他们都是一个个有着巨大潜能,只是存在
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个体。如果我们教师一直看不到学生的优点,相反对学生缺点却不断放大,甚至表现出强烈的厌恶,则往往会一叶障
目,忽视学生实际存在的长处。这是不公平的,也是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的。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也应该多元化。我们应尊重学生个性上差异,以课堂活动为主要途径,平等地倡导
所有学生来体验和参与。在这些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由以往居高临下
的教师权威努力逐步向融洽平等的朋友式师生关系转变。这对很多教师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时间上一个很长的过程,然后才能
逐步真正到达思想与行动的统一。这需要我们在设计每节课时,不仅要制定认知目标,更要精心设计情感目标,多考虑学生的需要,使教
学过程变成学生获取信息、重组知识、流露情感和形成新经验的过程。在设计目标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如
“培养……态度”、“提高……能
力
”、“增强……意识”等抽象的术语,而应采用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动词来表述所创设的情感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充分
地考虑到现在独生子女的特点,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与教师同等的独立个体。师生只有在民主和融洽的教学氛围中交往互动,才能有效激励
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才会得以充分体现,学生潜能才能得以完全释放;也只有这样的教学,课堂是充满思考和探索的,
师生是共同发展的。
二、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恰当的教学方式毫无疑问是促进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处于
主宰者地位。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完全由教师决定。教师也确实每天尽心尽职、孜孜不倦、积极有为地传授知识,而学生则完全成了教
学过程顺从的客体。往往教师备课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学习内容就是什么,因此,学生在其间的体验也经常是被动和肤浅的。这往往会导
致教与学产生隔阂,教学双边活动也因此会难以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在当前信息时代条件下,尤其当电脑技术被学生广泛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学生在课外拥有了更为便捷的方式去获得相关教学材料,
因而单纯的课堂教学内容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方法,使其逐步具备能
力,从复杂的学习材料中选择正确、适用的内容,并学会利用好这些内容。
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需要考虑如何选择好英语教学的材料和信息量。除了选用生动而又符合学生现有水平的短文进行
泛读或听力练习外,更多的信息要靠师生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而正是这种交流,能很客观地满足学生的求知、创新甚
至自我表现等需求。这样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生不断得到满足,进而逐步提升的过程。在这样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保障了学生
在课堂上有足够的主动活动时间反复去实践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一问一答”的方式通常只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大多数后进学生只处于听众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
应更多地去尝试
“同桌合作”学习形式或“小组讨论”学习形式。无论是对话操练、语言点学习,还是话题讨论,只有通过这样的合作,才有可
能使班级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真正地做到全员参与,从而让学生切实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变
“一人讲课众人听”
的课堂模式。只有这种创新组织形式才有可能让师生在共享信息的过程中,让教师从台前转为台后,由主角转为导演,让学生成为舞台的
中心人物。
三、树立科学的教材观
新教材的主编龚亚夫先生曾说过:“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教;教的不一定要求全会;会的并不一定全考。”新课程理念下,面对图
文并茂、多样化的教材,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刻不容缓。教材是知识传递的载体,是为教师的教学内容而服务的。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往那
样盲从教材,被教材所控制和左右,束缚我们的手脚。
现行牛津英语新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以话题为主线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结合其中的话题,结合学生生活经
历,对这些材料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合。可以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去对教材中的内容、教材章节顺序等环节进行补充和删
减,使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活动更适合于自己的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用。
比如,教材中有些Task和Project版块,这些版块篇幅大,涉及内容多,活动步骤也比较复杂。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习惯于以阅读为主
题开展听、说、读、写等活动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实际上,
Task版块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尽可能
多地使用英语,以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要完成这些任务,对于部分三星级高中的师生来说,绝非易事。有些
Task活动甚至可
操作性不强,比如模块三第一单元中的
Task是有关形容词和副词的知识讲解;还有的Task内容与任务主线关系不是太大,如模块一Unit 1中
Task
部分,其有些内容是有关如何使用标点的技能指导。再比如Project版块,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探究式学习。它要求学生
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调查访谈、交流汇报等形式,完成课题。它的目的是要体现
“learning through doing”这一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
精神。但在操作上,如果仅凭课本提供的材料就要求学生去完成后面所有任务的话,这个似乎不太现实的。因为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收
集大量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才能作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因此,有些学生束手无策。比如模块三
Unit 1中的Project,要求学生制作有关动物感
官的
TV show。这些对于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因为毕竟他们时间、精力有限。对于这样可操作性不大的内容,我们教师当然应该大胆舍
弃,而不是去做教材的奴隶,被教材所限制,从而做到
“依托教材”但不完全“依赖教材”,从“死”教教科书转向“活”用教科书,切实提高教学的
实效性。
综上,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全面关注学生的知情意等方面的发展,牢记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原则,整合多元方
式,勇于实践,积极反思,加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只有这样,新课标指导下的有效教学才能显效,新课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
语能力的目标才能真正到达。
参考文献:
[1]
张耀辉.构建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8).
[2]
唐美玲.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
邮政编码:
21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