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呻MEDIC厦INEM为ODERN现代DISTANCE 薏 第8卷第1期总第9O期2010年05月·下半月刊
虎杖的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
康连香王瑛 贾彦超河南漯河市中医院(462000)
关键词:虎杖;药理研究;中药学:综述
doi:10.3969 ̄.issn.1672—2779.2010.10.075 文章编号:1672—2779(2010)一10—0086一O1
虎杖是一种I临床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含蒽醌类化合
物、白藜芦醇、蓼苷、有机酸葡萄糖苷 等成分,传统
用于活血散痰,祛风解毒去湿热黄疸等,现代用于肝胆
病的治疗。虎杖[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x]为
蓼科(Polygonaceae]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我国大
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江西、山东、四川I等地。
别名花斑竹、酸筒杆、穿筋龙、大叶蛇总管、黄地榆等,
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功效为:利湿退黄,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 。用于活血化痰,祛
风解毒,消炎止痛,去湿热黄疸,降血脂,外用于烧烫
伤,跌打损伤等。
1传统应用
1.1湿热黄疽。淋浊,带下本品苦寒,有清热利湿之
功,治湿热黄疸,可单用本品煎服即效,亦可与茵陈、
黄柏、栀子配伍,效力更佳;治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涩 痛,淋浊带下等,单用即效;治五淋,亦可配利尿通淋 药同用。 1.2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本品入血分,有 凉血清热解毒作用。若水火烫伤而致肤腠灼痛或溃后流 黄水者,单用研末,香油调敷,亦可与地榆、冰片共研 末,调油敷患处;若湿毒蕴结肌肤所致痈肿疮毒,以虎 杖根烧灰贴,或煎汤洗患处;若治毒蛇咬伤,可取鲜品 捣烂敷患处,亦可煎浓汤内服。 1_3经闭,瘢瘕,跌打损伤虎杖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 治经闭、痛经,常与桃仁、延胡索、红花等配用:治瘢 瘕,跌打损伤疼痛,可与当归、乳香、没药、三七等配 用。 1.4肺热咳嗽本品既能苫降泄热,又能化痰止咳,治 肺热咳嗽,可单味煎服也可与贝母、枇杷叶、杏仁等配 伍使用;本品还有泻热通便作用,可用于热结便秘。 2药理作用 2.1保肝作用 PD、白藜芦醇(Resveratro1)对口饲过 氧化玉米油所致大鼠肝损害有治疗作用 ,主要结果为: 部分制止大鼠肝中过氧化类脂化合物的堆集(TC、TG、Pc、 LPO的蓄积)。 降低小鼠血清中的GOT和GPT的水平, 降低LPO和减少血清FFA、血清中的TC、TG、HDL—ch水 平不变; 阻止过氧化物在鼠肝内微粒体ADP和N—ADPH 所诱导。对饮用玉米油一胆固醇一胆酸酸性混合物的小鼠 的实验结果表明,PD、白藜芦醇影响类脂新陈代谢为: 服用白藜芦醇对TC TG在肝中积聚有一定抑制作用;PD 对血清TG和LDL—ch的提高有一定抑制作用;减少了致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白藜芦醇和PD减少了在小鼠肝中的 “c一软脂酸的脂肪生成。虎杖、小田基黄煎剂能明显降低 血清肝红素量和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作用,但无 利胆作用。 2.2抗菌、抗病毒作用 大黄素、7一乙酰基~2一甲氧基 6一甲基一8一羟基一1,4一萘醌具有抗菌活性。白藜芦醇体 外抗菌试验表明:其对导致顽癣、汗疱状白癣的深红色 发癣菌、趾间发癣菌具有强力抗菌性能,并对枯草杆菌、 藤黄八迭菌等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大黄素、PD、大黄素 8一葡萄糖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肝炎双球菌有抑制作 用。虎杖中含有的一种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10%虎杖煎液对单 纯疱疹病毒、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及埃可II型病 毒(ECHO1 1)均有抑制作用。3%煎液对479号腺病毒3型、 72号脊髓灰质炎II型、44号埃可9型、柯萨奇A9型及 B5型、乙型脑炎(京卫研I株)、140号单纯疱疹等7种
代表性病毒株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虎杖单体I和II可
使乙型肝炎抗原滴度降低8倍。
2.3 镇咳平喘作用 用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法实验表明
大黄素、PD、复方阴阳莲、虎杖、十大功劳、枇杷叶煎
剂均有镇咳作用。用小鼠恒压氨雾法也显示PD有镇咳作
用。虎杖7.5%煎液能对抗组胺引起的豚鼠气管收缩加药
5分钟后,对抗强度为75%,故有一定平喘作用,但其作
用强度不如氨茶碱。对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收缩无对抗
作用。
2.4降血糖作用 家免静脉注射从虎杖中提得的草酸,
可引起低血糖性休克。虎杖可降低实验性动物糖尿病的
发生率和死亡率。
2.5降血脂作用白黎芦醇苷给正常大鼠灌胃200mg/
kg,连续7d,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而虎杖煎剂无明
显作用,可能因煎剂中白黎芦醇含量较少所致。
2.6止血作用 虎杖煎剂,对外伤出血有明显止血作
用,内服对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止血作用。
中药虎杖作为一种传统药物,应用广泛,在临床应
用中,还多以汤剂和散剂为主,中成药制剂不是很多,
在本单位作为治疗乙型肝炎的两种成药制剂,效果明显。
希望在以后的应用中虎杖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章宫中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1:108.
[2]丁建忠.中药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387.
[3】诸丹虎.益气养血祛湿益肝方治疗慢性乙肝36例fJ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本文校对:方文贤收稿日期: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