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区反季节平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山区反季节平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Ol1(1) 陕西农业科学 
山区反季节平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吕 飞 。林 阳 ,林 鸿。,姚 梅 
(1.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西安 710061;2.周至县园艺站,陕西周至 710400; 
3.西安市长安区蔬菜站,陕西西安 7lO100)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滦镇鸡窝子村地处秦岭 山区北麓,海拔1 620 m,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非常良 好,无污染,夏季无酷暑,昼夜平均气温为2O一26 ℃,非常适宜进行平菇反季节栽培。平原地区平菇 栽培季节为每年9月份至第二年5月份,6—9月份 为平菇栽培断茬期,因此每年这个季节平菇价格是 常规季节的2—3倍。利用山区气候特点和都市近 郊的地理优势,进行平菇反季节栽培,满足市场需 求,符合都市农业发展特点,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010年鸡窝子村示范点栽培规模25万袋,总产值 达i00万元,菇农非常高兴。我们通过3 a的试验 示范与推广,总结出了一套适宜北方地区山区反季 节平菇栽培的技术措施,对于指导本地区山区反季 节平菇高产高效栽培具有积极意义。 1 栽培时间 在自然条件下,每年3—4月份制原种,4—5 月份制栽培种,5—6月份生产出菇袋,6月下旬至 1O月上旬出菇管理和市场销售。一般栽培面积 较大的,要合理安排时问,最好能做到“分期播种、 连续上市”。 2 栽培场所 选择远离居住区、场地开阔、通风条件好、水源 近且清沽的场地。菇棚建成长20—40m,宽4— 6m,顶高1.8m的大棚。用多菌灵喷洒棚内地面及 棚壁四周,然后再在地面上撒一层石灰,清除杂菌。 3 栽培品种 我们选用中高温品种(15—35℃)大丰425、 新8不1】农平l0作为主栽品种。 4 栽培料配方及处理 4.1 原料准备 制备栽培料的棉籽壳要采购新鲜的,并在4月 初进行几次暴晒,麦革秸秆和锯末(樟、苦慷及针叶 
树锯末除外)也要新鲜无霉变,辅料为麦麸、玉米粉 
等,要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4.2具体配方 
栽培料可按下列百分比进行配置:桥半『壳 
3O 、麦草秸秆3O 、锯末30 、麦麸4 、玉米 
粉1 、石膏2 、石灰2 、磷酸二氢钾0.95/0/o、 
硫酸镁0.05 、料水比例l:1.1左右。 

5 装袋灭菌 
栽培料配好后先将主料、辅料和石膏混合搅 
拌,将石灰、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放入水中。边搅 
拌边将其水溶液洒到料上。拌匀后(水分 手lJ1] 
力握料,指问渗出1—2滴水为宜)pH值为8—9。 
堆料l0—15 h后即可装袋。装袋时料不能太松 
也不能太紧,如果太松菌丝会生长不良。很难形成 
菌棒,即使料发好,菌棒与菌袋之l1=1J有空隙,菌怀 
周身易形成子实体,但却不容易发育成具有商品 
性的蘑菇;若栽培料装的太紧则透气性差.菌丝吃 
料速度缓慢,很难在短时问内长成菌柞。f-j<f此装 
袋时外侧要压紧,而中问要稍松一些,菌袋装好 
后,要尽快装锅灭菌。随着灭菌锅容量增大,灭悄 
时问要相应加长,一般1 000袋以下,灭菌时n1J为 
锅上大气后l8—20 h,l 000—2 000袋为锅.I:大 
气后3O一35 h。灭菌结束,待锅漏下降后出锅。 

6 接种培养 
接种前要对接种室进行彻底消毒,选J}】, 尔 
马林或来苏儿水溶液进行喷洒。然后放人灭好菌 
的菌袋及栽培种,点燃烟雾消毒剂(3—4 g/m ) 
关闭门窗熏蒸。参与接种的所有人员,在接f1}1 
必须将衣服、头发和手清洗干净,要用75 I,l,J沁 
精进行全身外表消毒,栽培种『h巾f1==IJ向两头使用, 
并弃去两端l cnl左右的菌种,待菌袋内料濉降 
3O℃以下时,打开接种口,将菌种用消 过的拔 

收稿日期:2010-1 0 26 
作者简介:吕飞(1 98,1一).男,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与栽培研究。 
・ 
274・ 陕西农业科学 
种勺挖取,迅速接入袋口。用消毒过的报纸封口, 
注意接种时动作要快。 
对于发菌的场地必须干净、干燥、无杂菌污染。 
将栽培袋置于暗光或散射光条件下培养,空气湿度 
保持在35%--75 左右,温度在15—25℃之间,一 
般25—30 d即可发满菌。发菌期间需翻袋2—3 
次,但菌丝封口前应尽量避免移动,结合翻袋检查 
菌袋是否有杂菌。如发现有污染菌袋立即捡出另 
外放置,不十分严重者可继续发菌出菇,若杂菌污 
染超过菌袋3/4时,则应扔远,防止杂菌传播。发 菌期间菌袋间温度不能超过3O℃,否则会烧菌。 一般菌袋摆放不可超过7层,宜单层摆放。 7 出菇管理 7.1 催蕾 菌丝发满袋后,移人出菇大棚,垒放5—7层, 5—7 d后进行催蕾。催蕾前先行脱掉菌袋两端 封口纸。催蕾措施主要包括喷重水和通风换气, 每天可喷重水2—3次,结合喷水进行强通风。菇 蕾形成后可适当减小通风量以及喷水次数,确保 棚内相对湿度在65 一9O 。 7.2出菇期管理 出菇期管理主要是水分、通风和温度调控。 7.2.1 水分管理 以喷水为主,使空气相对湿度 在8O 一9O ,同时要在每一次喷水后进行通风 换气。若遇雨天,不喷或少喷,喷水量视子实体生 长状况定。若子实体生长健壮,叶片平展肥厚,表 明喷水适量;若子实体出现干皮,边缘干裂,甚至 形成花菇或枯萎说明缺水,要及时补水。喷水方 式宜雾化或小雨状落水为宜。 7.2.2通风要结合每天的喷水进行通风,通风 时间要适当,中午气温最高时,通风时间可适当延 长,以保证氧气的充分供给。但时间过长易造成 子实体干裂,时间过短则造成子实体叶片不展开、 长柄或子实体呈喇叭状。因此,通风时间要根据 平菇的生长状况合理安排。 7.2.3 温度调控 平菇不同温型的品种对出菇 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如出现极端天气状况时,要采 取降温措施使棚温控制在35℃以下,如在菇棚上 加盖遮阳网,菇床问地面浇水等,同时适当增加喷 水和通风次数降低棚温。 8采收及管理 8.1 采收时间 当菌盖尚未完全展开边缘变薄,菌柄与菌盖 接近的凹陷处出现茸毛,有少量孢子发生时及时 采收,采收时要连柄剪下,不留残体。 8.2采收后管理 每茬菇采收后要迅速清理菌袋表面,除去留 在料中的菇根,停水3—5 d,而后浇足清水,准备 下茬出菇。管理同前茬,一般可采收3—4茬。 9 栽培中的异常现象和病虫害防治 9.1菌丝黄死、萎缩 主要是由于气温、料温过高或料太紧太湿、通 
透性差引起。 
9.2菌盖外翻 
通常是由培养料中含水量低,以及空气湿度 
小造成。 
9.3 菇型不正。出现畸形菇、大脚菇或菌柄过长 
主要是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湿度过 
大引起。 
9.4竞争性杂菌 
主要有绿霉菌、根霉和毛菌,菌丝白色,接种 
点或菌袋破损处培养料变绿即绿霉菌,若菌丝间 
有散生黑色颗粒即毛菌。这都是由于接种时没有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导致;如果菌袋中部菌丝 
白色,菌丝问有明显黑色颗粒,使培养料发黑即根 
霉菌,这是由于灭菌时间不足或灭菌温度不够造 
成,一般要在灭菌时确保灭菌质量。当杂菌污染 
超过菌袋3/4时,可在远离菇棚的场地进行堆积 
沤肥。 
9.5细菌病 
平菇常见的细菌病主要为褐斑病。此病由假 
单胞杆菌引起,从幼小菇蕾到成熟子实体皆可发 
病。子实体感染后,初期菌盖局部呈淡黄色,且生 
长缓慢、僵化,后期严重感染时子实体萎缩、菌褶 
扭曲。还有的子实体感染后表面局部呈浅黄色斑 
点,有粘湿感,并逐步向内部侵染,直至菇体腐烂, 
同时有粘稠状分泌物,散发难闻臭味。病原菌侵 
入子实体后7 d发病。褐斑病的防治主要是以防 
为主,防治结合。预防时用黄斑消按2 000倍的 
比例每天喷洒1次,连喷2—3次,如果发现有感 
染用黄斑消按1 000倍的比例每天喷洒1次连喷 
3次。 
9.6虫害防治 
危害平菇的害虫主要有菇蝇、螨,可在菇体采 
收前用1 000—2 000倍的菇净液喷打,每天i次, 
连喷2—3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