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创新实践

构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创新实践

浅谈构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为例,结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现状,通过详细介绍该院学生党建组织建设机制创新情况,探索新时期更有效率、更科学的学生党支部建设机制,以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学生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创新一、引言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国际贸易分院党总支牢牢锁定以“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为目标,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在不断激发党员争创激情的同时,进一步转变学生党建工作思路,通过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突破口,以党员服务超市这一培养运行机制为平台,增强和提高了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意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城市学院国际贸易分院党总支现有教工党员19人,学生党员135人,其中正式党员90人,下设六个党支部,教工党员人数占教工数的65.52%,学生党员人数占学生数的10.93%。

近几年以来,分院大学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但在新形势下,受各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党性修养及发展方面存在较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系列问题,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国际贸易分院党总支从2009年9月开始酝酿成立党员服务超市,经过两个月的摸索和实践,于2009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拟定了这一新型的党员培养服务模式。

二、主要做法与经过
在工作中,分院党总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创新活动形
式,努力探索一条融合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和党员服务人民为一体的新途径,实施“三定六岗”制度,构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和服务群众新平台,实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员选拔机制的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和创新活动载体的建设。

(一)培养平台的创新——成立党员服务超市
为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合党员志愿者服务资源,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引导和规范党员服务活动的开展,构建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新机制,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国际贸易分院成立党员服务超市。

其宗旨是“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超市”内实施“三定六岗”制度。

党员服务超市受中共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国际贸易分院总支委员
会直接领导。

党员服务超市下设超市服务站,服务站设站长1名,站长负责处理“超市”日常工作和组织所有党员服务活动。

各服务岗设负责人1名,共6名。

站长及服务岗负责人经民主选举产生。

(二)培养体制的创新——实施“三定六岗”制度
党员服务超市实施“三定六岗”制度。

“三定六岗”制度,就是根据学生党员实际情况,“定点、定岗、定责”,设定服务基地(点),设定服务岗位,设定岗位职责;设就业服务岗、帮困服务岗、宣传服务岗、文明服务岗、园区服务岗、基层服务岗等六个服务岗位。

学生党员通过各个岗位服务他人,奉献社会,锻炼自己。

岗位设置及职责分别为:
1.就业服务岗
大学生党员通过与企业联系,积极参加企业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并对创业就业工作不断学习与实践,率先掌握就业知识,熟悉就业技能,带头创就业,最终带动周边同学参与实践和创就业。

2.帮困服务岗
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各项志愿者活动,帮助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有困难的群众,自觉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3.宣传服务岗
通过网上党校、校内网、红色博客等网站,积极开展网上宣传引导活动,消除不良信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

通过新生导生、手机短信等平台宣传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

4.文明服务岗
“行文明事,做文明人”,通过组织建设节约型校园、校园文明行为的监督等活动共建和谐校园。

做学习标兵,定期开展纪律检查工作,协助学院学风建设。

5.园区服务岗
以身作则,带动宿舍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学,通过寝室安全教育、生活作风监督、组织“交换空间”、电脑医院提供电脑维修服务等活动营造温馨的公寓氛围。

6.基层服务岗
组织学生党员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发挥大学生知识与技能优势。

通过下乡调研,体验农村生活,宣传
医疗卫生知识、宣传科技知识、支教等活动,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党员服务超市成员要经过社会义工专业培训后,考核合格才能“持证上岗”,党员服务实行轮岗制,每两个月轮岗一次,至少要经过4个岗位的服务,预备党员转正实施50学时服务制,其中10个学时是理论学时,理论学时为必修学时(5个学时为岗位服务心得,5个学时为时事政治理论学习心得),其余40学时为选修学时,特殊情况下,可申请抵消20%的选修学时。

提供义务服务的时间按照实际服务时间计算;开展长期服务活动的,按照实际工作量计算服务时间。

党员服务超市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总结通报全年的服务情况,提出新一年的服务活动工作计划,并表彰奖励年度在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员。

(三)考核方式的创新——完善管理考核制度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党员服务超市成员的管理,引导和规范党员服务超市活动的开展,党员服务超市制定了一系列有效、创新的考核制度。

1.使用积分卡
党员服务超市结合超市实际,把每一个服务项目定义为一类商品,党员志愿者可自愿选择服务商品,并发《党员服务超市服务证》和《党员服务超市服务积分卡》。

积分卡分为普通卡、银卡、金卡,其中普通卡为共青团员持有,银卡为入党积极分子持有,金卡为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持有。

每位团员持有一张普通卡,团员服务时间满10学时以上推入党积极分子优先考虑;每位入党积极分子持有
一张银卡,服务时间累计满30学时以上推预备党员优先考虑;每位预备党员、党员持有一张金卡,服务时间满50学时(服务1学时换取一个积分;参加组织统一安排的大型服务活动,可获取双倍积分)。

2.“心语热线服务”
每次服务结束后,由被服务同学签字认证,并写上服务结果评语,每月月初由党员服务超市考核小组成员进行核实认证。

3.定点服务制度
每次服务结束后,由服务单位给予签章认证,并写上服务结果评语,每月月初由党员服务超市核心成员进行核实认证。

4.每月考核
每月月初,根据各党员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态度评选“星级党员”;根据被服务同学的投票选举和党员实际服务情况评选“最受欢迎的大学生党员”。

5.学期考核
学期结束之际,有党员服务超市考核小组成员以及各党支部书记根据党员各月表现情况给予综合评定,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

三、成效与反响
1.通过成立党员服务超市,实施“三定六岗”制度,建立起了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有效机制,解决了党员义工服务前没有统一专业培训,服务没有组织,也无固定地点的难题,有效地引导和规范了党员义工活动。

2.形成了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使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由过去的一次性帮助转变为经常性关怀,实现机制上的根本性转变,做到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

3.搭建起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平台。

通过开展岗位服务实践活动,大学生党员纷纷融入社区、新农村建设,零距离联系群众,面对面服务群众,搭建起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平台,在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中体现先进性,真正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归属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荣誉感、成就感。

党员服务超市成立以来,服务次数达到上百次,服务群众达万人,受到了各个服务单位的一致好评,还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浙江在线、《温州日报》《温州商报》等多家单位和媒体的关注,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浙江在线以《温大城市学院首推新型超市党员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为题,对党员服务超市的党员培养模式进行了专题的报道。

党员服务超市的成立,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浙江在线、《温州日报》《温州商报》等多家单位和媒体的关注。

2011年2月20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党员服务超市作为温州市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社会影响力较高的义工队伍,成为温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义工队。

从2009年9月党员服务超市组织第一次义工活动以来,现已组织各类活动达到1600余次,其中“创先争优”专题义工活动60次,各类社区服务70次,图书馆义工搬书75次,寝室晚归检查120次,
早晚自习学风站岗420次,园区交通督查900次,参与其中的义工更是达到6000人次。

除此之外,党员服务超市结合自身优势,创建了如“红色运动会”“红色会客厅”“红色书友会”“宝贝计划”等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其中,2011年5月举办的“跳跳鱼杯”温州市首届红色运动会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活动,吸引了温州市十余支行政、媒体、企事业单位队伍参加,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些义工活动的组织,不仅丰富了在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让大学生们在生活中实践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截止目前,义工们为社会所做的义工服务已经超过了30000小时。

四、探讨与启示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国际贸易分院党总支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创新型党组织活动,符合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的新要求,抓住了新形势下基层党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加强基层党建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探索。

现如今党员服务超市已成立两年多的时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它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和尊重意识,让他们在义工活动中真正实践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同时,广大学生党员的义工服务对推进分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及分院的学风、教风建设,改善学院公共管理等起到了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

但是,如何提高义工服务活动的质量,让广大百姓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社会的温暖,体会到义工所做的是实事,而不仅仅局限于表面工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