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 第17卷第3期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May 2012 Vo1.17 No.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节水自适应灌溉系统
赵小 强 ,于燕飞 ,史文娟 ,彭 程。
(1.西安邮电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121; 2.西安邮电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陕西西安710121; 3.西安邮电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陕西西安710121)
摘要:为了解决现代农业智能化灌溉水平低、浇灌水质监测不到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及太阳能技术 的节水农业自适应灌溉系统;该系统将水质测量信息、水坝水位信息、土壤的温湿度信息通过无线发送模块传输到 中心计算机,以便操作人员进行及时处理;系统采用太阳能供电,解决了农田处于野外环境而无法获取电源的问 题;现场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自适应灌溉、智能泄水、水质监测等功能。 关键词:物联网;太阳能;节水;自适应灌溉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64(2012)03—0095—04
Adaptive water-saving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systems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ZHAO Xiaoqiang ,YU Yanfei ,SHI Wenj uanz,PENG Chenga
o.S ̄ncd of1 耵m 例i∞and INa'rnafionE m 唱,Xi’an Universityof Fbsts and Telmmmmicafions,Ni'an 710121, 2Mtr ̄m and F ̄Jmtion Institute,Xi’锄Uni ̄-sityof Fbs坞and ∞姗 ∞do ,Ⅺ’an 710121,(=}血H; &State-owred A ̄ets Stl ̄Msion and 锄 ∞Hvisim,Xi’m Universityof Posts andTelea ̄nnicafions,Ⅺ;an 710121, ( m:
a m)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of lOW level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telligent irriga— tion,lack of irrigation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etc,the adaptive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irri—
gation systems based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re designed;Water quality measurement information,the dam water level information,soil temperature and humidi— ty information iS sent to the central computer through the wireless transmitter module for the op— erator deal with emergencies;The problem that farmland in the wild and can not get the power is solved through the solar power supply;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e irrigation system has the func— tion of adaptive,intelligent discharge,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other functions. Keywords:the Internet of Things,solar,water-saving,adaptive irrigation
《中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分析及科研开发研究
报告》(2O10)显示,随着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
加剧,节水农业成为当今具有世界意义的焦点问题
之一。近2O年来,我国在节水灌溉技术的科技转化 方面进展不快,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研究和
设施建设,远远不能满足节水农业的发展和节水工
作的要求,总体水平只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国
际水平,目前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0.5,各类
收稿日期:2012一Ol—i0 基金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软科学资助项目(2011R58);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10Kll一02一l1) 作者简介:赵小强(1977一),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环境监测与物联网技术研究。E-mail:zxq7703@126.com 于燕-I ̄(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
・ 96 ・ 西安邮 电 学院学报 2012年5月
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总灌溉面积的28 。因此,积极
推进节水灌溉农业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化利
用刻不容缓[1‘。]。
利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特别是利用含有有
害物质的污水灌溉,会导致农田污染,降低农产品质
量及产量。同时,有些重金属及有害物质通过农产
品进人人类食物链,以及超量的氮污染地下水或汇
人地表水,致使饮用水硝酸盐超标,从而影响人类的
健康。污水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盐分,灌溉后会破坏
土壤结构或导致土壤盐碱化等[4 ]。
综上所述,开发一种集水质监测、水位监测、温
湿度监测于一体的基于物联网及太阳能技术的节水 农业自适应灌溉系统,对于建设我国节水灌溉型农
业,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
业”以及“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大
政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_加]。
1 系统工作原理及软硬件设计
1.1系统工作原理
基于物联网及太阳能技术的节水农业自适
应灌溉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实施灌溉的
水泵、MCU控制系统、水质检测传感器、温湿度
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无线传输设备、太阳能电
池板等。
图1基于物联网及太阳能技术的节水农业自适应灌溉系统
土壤表层的温湿度信息、灌溉用水的水质信息、
水坝的水位信息送给MCU处理,MCU处理后通过
无线发送模块(GPRS)发给中心,中心如果决策出
土壤缺水、雷雨洪涝时节水坝水位过高、突发情况下
水质受严重污染的情况,系统将自动对干旱土壤进
行灌溉,自动开闸泄洪,自动排放受污染水质,确保
灌溉农业用水以及周边地区的安全,系统的软件流
程图如图2所示。
图2系统的软件流程图 1_2水位监测模块软硬件设计
自动排蓄水装置以水泵为载体,采用MCU
(STM32)为控制核心采集液位压力传感器信息,
实现源点水源(水坝)的液位测量,同时对液位信
息进行智能判别,实现自动排蓄水,警报和显示
等功能。
水位监测模块的硬件结构图和软件流程图分别
如图3和图4所示。
冒讣困 圈
圈 U臼
图3水位监测模块硬件结构图 第17卷第3期 赵小强,于燕飞,史文娟,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鸯业蔓查鱼兰生壅塑墨堕 : :
初始化
7r,位高于 预警水位
键入安全水位值 — 一
向水坝输水使源 点水源水位达到 正常 黾否需要 簪溉用水 。 等 待
是 —一压力传感I f1器 在坝r
圈f-1禁 甭I否I L
图4水位监测模块软件结构图 1.3温湿度监测模块设计 温湿度监测模块选择型号为DHTll的传感 器,DHT11是一款温湿度一体化的数字传感器,该
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测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 元件,仅仅需要微处理器的一个I/O口即可采集本
地的温度和湿度,40bit的数据一次性传给微处理 器,数据采用校验的方式进行校验,有效地保证了数
据传输的准确性。该传感器的湿度测量范围为 2090 RH,温度测量范围为0 ̄C~50℃,温湿度测 量精度为1 oA,满足农田土壤表面温湿度的范围及 精度要求。由于该模块硬件结构比较简单,这里只
给出处理器内部程序软件流程图,如图5所示。
否
是
图5温湿度测量软件流程图
2实验系统及实验结果
搭建的基于物联网及太阳能技术的节水农业自
适应灌溉系统实验实物图如图6所示,采用太阳能
供电,分割出1O块农田(用30×50的塑料箱替代),
每块农田土壤表层都装有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
器放置于水桶中,用来监测灌溉水桶的水位信息,水 质监测传感器也放置于水桶中,用来判别浇灌用水
的水质信息,土壤的温湿度信息、水桶的水位信息、 浇灌用水的水质信息都通过处理器处理后,通过 GPRS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软件的主界面如
图7所示。
图6节水农业自适应灌溉系统实验实物图
图7监控中心软件主界面
3 结论
设计的基于物联网及太阳能技术节水农业自适 应灌溉系统,具有智能控制及数据远传功能,经过在 陕西杨凌地区实测表明,土壤温湿度信息、水源水坝
水位信息,浇灌用水的水质信息通过GPRS远传到 上位计算机中进行处理,若出现干旱季节土壤缺水、
雷雨洪涝时节水坝水位过高、突发情况下水质受严 重污染的情况,系统可自动对干旱土壤进行灌溉,自
动开闸泄洪,自动排放受污染水质,因此确保了灌溉 农业用水以及农田的安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吴普特,牛文全.节水灌溉与自动控制技术[-M-I.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46. [2]林志宁.灌溉及节水型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 [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2,38(1):59—60. [3]王骥,沈玉立,周文静.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灌 溉系统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15):94—97. [4]赵小强.水质远程监测智能环保系统[J].计算机工程, 2010,36(17):93—94,97. (下转第lO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