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税收负担公司治理效应的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引言
税收负担问题历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最尖锐、 最敏感的问题之一, 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 而且还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因此,国外学者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就开始研究这一问题,意识到了税收负担会对企业所有权结构产生影响,但之后对于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却很少出现。 传统的税收观认为,
税收负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层采取隐瞒税收收入、转移公司资源等机会主义行为,使公司价值减少。
但国内外研究表明,税收制度作为一种非公司治理机制, 其对公司治理以及对公司价值产生的正面效应却是不可忽视的。 一方面,合理的税制结构能够促使股权分散,对股权结构的变革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税收征管作为一种公司外部的治理机制, 也会增加公司管理层进行隐瞒应税收入、转移公司资源等盈余管理的成本,从而减少投机行为,增加公司价值。 由此可见,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是巨大的,相关方面---------------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的研究仍有待继续深化。 为此,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文献, 系统回顾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现状,理清税收负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在结合我国制度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对政府和国内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成果
(一)什么是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
税是 “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运用权力对国民收入的强制性征收”(邓子基,1987),“是把个人资源转移给公共使用”(Aaron and Pechman,1981 年)。 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连续大幅度增长,税收负担的增加使得企业税负加重,影响了公司治理和公司价值,破坏了企业的生态环境,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税收问题也逐渐成为国外政客们博弈的焦点,使得人们对税收问题空前关注。 一方面,税务机关是国家对企业的重要监督力量之一,通过征管税收,税务机关能够对公司的财务账目进行检查监督;另一方面,税收是政府对企业经营收益的强制性分享,从这个角度看,政府也可以被视作一种特殊类型的“股东”(Desai et al,2007)。 因而税收制度又被称为非正式治理机制,被视作是政府对公司运营监控的重要外部力量。 换句话来说,企业的治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政府和社会---------------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公众的监督之下,在社会责任的驱使下,可能会规范管理层进行公司治理的行为,这正是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
(二)研究成果
1. 国外学者研究成果 : 税收制度与公司治理一
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早在 1932 年,Berle 和 Means 首次研究了税收特别是所得税对公司股权的影响,他们认为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制推动了美国企业股权结构的变革,并首次提出了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理论。 1958 年,Modigliani和 Miller 两位学者创立了著名的 MM 定理,排除了公司税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一种理想的假设环境下,深入探讨了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 由于债务资本具有节税效应,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他们于
1963 年取消了公司无所得税的假设,发表了《公司所得税与资本成本:一项修正》, 对原始的 MM 定理进行了修正完善, 认为若考虑公司所得税, 公司的价值会因为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加而提高,从而得出公司资本结构会影响公司价值的结论,并提出了最优资本结构理论。 后人不断放松 MM 理论的前提假设,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形成了啄食理论。 在综合考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企业的影响下,得到了企业---------------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的价值同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的结论。 1991 年,Roe
以公司税为例研究了税制结构对于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他认为,公司间股利税(对公司法人股东征收的一种税)加强了对股东的监督,弱化了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促使股权分散,瓦解了美国公司长期以来的金字塔形股权结构。
2. 研究方法的创新 :进入本世纪以来 ,公司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不断变革,公司价值较前期有明显增加,在利益的驱使下,公司的避税行为日益普遍。
2002 年美国安然事件的发生,更是在全世界金融领域敲响了一记警钟。 学者们开始对公司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给予高度关注,并着手研究公司管理层的避税动机以及税收制度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以哈佛大学的 Desai、芝加哥大学的 Zingales、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的 Morck 为首的一些公司治理研究方面的权威学者,开始尝试各种新的实验研究方法来探究税收对公司治理的潜在影响。 Desai 等(2003 和 2007)、Dyck 和 Zingales(2004)以及 Haw 等(2004)将上世纪学者们对于税收制度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 他们认为税收对于约束公司管理层的隐瞒应税收入、转移公司资源等机会主义行为、减少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进而改善公司治理等具有---------------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重要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 Desai 等(2003和 2007)和 Dharmapala(2006a 和 2006b)更是对税收征管的公司治理效应进行了量化表示, 最终表现为因加强税收征管而减少的公司价值, 与防止公司管理层的机会行为而增加的公司价值之差。 Desai 等(2007)以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强化税收征管为研究背景,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俄罗斯第五大石油公司
Sibneft 公司进行了案例分析, 探究了税收制度的公司治理效应, 证实了有力的税收征管有助于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提高公司价值的结论。 虽然现实案例证实了该结论, 但一些国外学者还采用了纳税遵从度作为税收征管水平的代理变量,得到了更为系统的实验证据,更具说服力。 Desai 也采用了建立模型的方法对税收制度的公司治理效应进行了逻辑推演,证实了以上结论。 另外,作者以股东可以获得的公司价值作为代理变量, 进一步分析了税收制度对股东价值的影响, 他们认为税收征管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股东财富, 但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税收征管加大了对公司的监管力度, 使公司的财务和经营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度提高,增强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又可以给股东带来长久的收益。
3. 国 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 鉴于国外市场经济---------------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发展得较为成熟, 所以国外学者对于税收的相关研究也较为丰富和系统,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 曾亚敏和张俊生在 2009
年对“税收征管是否能够发挥公司治理功用”的研究中,在国内外首次构建税收征管力度指数, 创新性地从经验研究的角度区分了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这是之前学者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时所没有考虑到的视角。 作者以以经济转型中的中国作为研究对象,两类代理成本作为研究变量,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多个研究假设, 选取了不同的核心变量和样本,引入了多个计量模型,分析了税收征管对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出税收征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力度越强,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就会越少, 也会较少出现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状况。
总的来说,税收制度可以通过影响两类代理成本从而发挥公司治理的功用。 在张斌和徐琳 2012年的研究中, 从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 一方面,他们认为税收制度,如税种的设计和税率的高低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动都会对公司治理产生不同的效应;同时,他们又整理了 Desai 对俄罗斯的案例分析,引入了一些学者的回归模型和实证研究的方法,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考虑了税收征管和税率对公司治理的交互作用,即税收征管水平对改善公司治理起作用是有临界条件的, 是在一定的税率水平内的。 另一方面,他们打破了传统观念上税收负担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主要以 Desai、Dharmapala 等学者的学术研究为依据, 研究了多种代理变量对公司避税等治理行为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在 2012 年政府结构性减税的大背景下, 吴祖光和万迪昉研究了企业税收负担的计量和影响变量, 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吴联生(2009 年 )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认为四种计算实际税率的方法也可以用来计量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 但同时又发现以上四种计量方法和
Zimmerman 在 1983 年所使用的变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方法下,需要对企业的所得税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 除此之外,作者又研究了企业的税收法律变化、产业政策、股权性质和政治关联等各种内外部制度对企业税收负担的不同影响, 试图找到各种因素和企业承担的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
力图更深入的探求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但由于不同学者以不同国家的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 所以研究结果甚至可能大相径庭。 公司规模、财务杠杆、资本密集度和存货密集度等这些企业内部因素究竟如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