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第X合同风险评估报告 1、编制说明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1年5月】) (2)《公路桥梁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4)《公路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5)《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 (6)《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 合同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8)已提供的设计文件 (9)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有关安全管理要求 1.1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评估对象为 工程第 合同段 评估范围为 工程第 合同所属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包括对安全、工期、环境以及第三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等都应服从于安全。尤其要重视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性的风险事件。 对 工程第 合同项目进行可行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该工程桥梁施工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确定其风险等级。合理使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手段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控制,将各种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达到保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建设项目的总目标。 2、A合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工程 项目路线起点位于 ,桩号K0+000,终点位于 ,桩号为K10+ ,路线全长 km,连接起点为主线的K8+ ,终点为 ,桩号为K1+000。主线按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45.5m,一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连接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30.0m。 其中 合同工程主线起点 ,全长 m,平面位于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R= m)、缓和曲线上,纵断面位于R= m的竖曲线上,前坡 %,后坡 %;下部结构6#、7#、8#、9#墩采用门式墩,其余均为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为U台+钻孔灌注桩基础;上部构造为(35+55+35)m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45+78+45)m悬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其它均为预制预应力砼小箱梁。 匝道桥共2座:A匝道桥桩号为K ~K0+ ,全长 m,平面位于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R=250m)、缓和曲线、圆曲线(R=425m)上,纵断面位于R=2500m、5500m、8500m、1550m的竖曲线上,纵坡 %、 %、3 %;下部结构为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为U台+钻孔灌注桩基础;上部构造均为预制预应力砼小箱梁。 B匝道桥桩号为K0+ ~K1+ ,全长 m,平面位于缓和曲线、圆曲线(R=175m)、缓和曲线、圆曲线(R=150m)、缓和曲线、圆曲线(R=350m)、缓和曲线、直线、圆曲线(R= m)上,纵断面位于R=1550m、2500m的竖曲线上,纵坡 %、 %、 %;下部结构为柱式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为U台+钻孔灌注桥基础;上部构造为(3×25)m共四联现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1×40)m的钢箱梁,其它均为预制预应力砼小箱梁。 2.2地质岩性 沿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侏罗系上统黄尖组,白垩系下统朝川组及第四系,现由老到新简述如下: (1) 侏罗系上统黄尖组 主要分布于场地深部,出露与侵蚀丘陵。一般以深灰色块状含角砾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等为主,夹流纹质凝灰岩、凝灰质砂岩、泥质粉砂岩等。 (2) 第四系 线路第四系分布广泛,主要有:海积、冲海积、冲洪积、残坡积等。海积岩为淤泥质土、亚粘土等;冲海积有粉土、粉质粘土等,冲洪积岩性多为亚粘土、砂、砾等;残坡积岩性为含(角砾)碎石亚粘土,覆盖低山丘陵坡麓。 (3) 人工堆积层 分布于村庄、道路、堤坝等处,主要为杂填土,成份为生活垃圾混粘性土,均匀性差。 2.3地质构造 区域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断裂走向以北东向、北东东向为主,北西向、东西向次之。影响项目的区域深大断裂主要有马金—乌镇深断裂、球川—萧山深断裂、常山—漓渚大断裂、昌化—普陀大断裂、孝丰—三门湾大断裂、长兴—奉化大断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上述区域深大断裂带在全新世以来没有活动性迹象显示,场地稳定性良好。 2.4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场地浅部以粉土、淤泥质土为主,场地类别为III类,应采取抗震措施。 2.5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本工程桥梁基本位于原有公路上,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水网及鱼塘密集,既有道路及建筑分布较多,局部地段地表分布填土,地面高程一般为4.5~6.1m;地下水根据含水地层岩性、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水动力性质,可分为松散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等。本次勘察地下水多为潜水,水质类型多为HC03—Ca、HC03·CL—Ca·(K+Na),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判断,地下水无腐蚀性;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判断,地下水对砼结构呈微腐蚀性。 (2)工程地质及气象特征 根据地质资料和勘察资料,场地表层为填土,浅层为灰黄色、灰绿色粉质粘土,其下为淤泥质土,中部为灰黄色、灰绿色可塑粉质粘土,局部为灰色可塑~软塑粘土,下伏基岩为凝灰岩,风化强烈,中风化层埋深50.00~63.3m。 气候属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度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在16~17℃左右,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28~29℃,最低气温在1月~2月有,平均在3~4℃左右,梅汛期在3月~6月,台汛期在9月。 2.6 施工组织方案 (对主要结构的施工方案进行叙述) 3、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识别风险的思路很多,本次风险识别主要是以专家调查评议为主。根据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等进行综合类比分析,并对照国家标准、部门及行业规章进行风险识别分析。 3.1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 专家组由具有工作经验且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识的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组成,详见下表: 风险评估专家组名单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称 1 2 3 4 5 6 7 8 9 3.2评估办法 以设计图地质资料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中的主要施工分期工程为主线,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估。具体采用了专家评议法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价矩阵法及指标系法定量分析的办法来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4、 工程第 合同段风险评估 4.1总体风险评估 在开工前根据本合同段桥梁的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方面对桥梁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估,并估测其安全等级。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桥梁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 分类 分值 本工程分值
建设规模 (A1)
单孔跨径LK(总长L)超过或达到国内外同类桥型最大单孔跨径LK(总长L) 6-8
1 LK>150米或L>1000米 3-5 100米≤L≤1000米或40米≤LK ≤150米 1-2 L< 100米或 LK <40米 0-1
地质条件 (A2)
不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包括岩溶、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强震区、雪崩区、水库坍岸区等) 4-6
1 存在不良地质灾害,但不频发或存在特殊性岩土,影
响施工安全及进度 1-3
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 0-1
气候环境 条件(A3)
极端气候事件多发区域(洪水、强风、强暴雨雪、台风等) 4-6
2 气候环境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着 2-3
气候条件良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 0-1
地形地貌 条件(A4) 山岭区
峡谷、山间盆地、山口等险要区域 4-6
1 一般区域 0-3 平原区 0-1
桥位特征 (A5)
跨江、河、海湾
通航等级1级-3级 4-6
5 通航等级4级-6级 2-3 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 0-1 陆地 跨线桥(公路、铁路等)及其他特殊桥 3-6 施工工艺 成熟度 (A6)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国内首次应用 2-3 1 施工工艺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 0-1
根据公式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值R(详见上表1)R=A1+A2+A3+A4+A5+A6=11 另根据总体风险值R划分标准(详见下表2), 合同桥梁总体风险等级属III级(高度风险),故需要对其做专项风险评估。 表2: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风险等级 计算分值R 等级IV(极高风险) 14分及以上 等级III(高度风险) 8-13分 等级II(中度风险) 5-8分 等级I(低度风险) 0-4分 4.2专项风险评估 专项风险评估按照以下评估流程进行,(详见下图1: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 为了方便风险评估,先将本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活动进行分解,本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分解后见表3。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评估小组评论、向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内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本桥梁工程的风险源普查清单详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