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而就业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求职过程中,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学业、心理等,往往都与“就业”、“职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职业生涯”是一个毕生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向社会人、职业人转变的重要过程,系统、科学的职业咨询和指导,不仅有助于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更能为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辅导已成为辅导员需要把握和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概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无论对于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还是对于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职业生涯”这一概念及相关内容的深入理解,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目标的准确把握,是高校辅导员参与和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把大学生求职这一特定阶段的任务放到整个生涯发展的背景中加以探讨,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自我探索、职业定位,提升职业决策能力与职业素质,从而使他们能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优结合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对于社会、学校以及辅导员整体工作的开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成长成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根据一项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流动率的调查,50%的大学生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流动率近75%。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求职选择中存在盲目性是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 2.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职业辅导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审视自我、探索自我、提升自我,激发学生发展自的内在动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从而以职业生涯为导向,更为主动、有效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因此,职业生涯辅导也是是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3.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 “就业”、“职业”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直接相关,为每个学生所关注;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所出现的很多问题,职学习动力不足、专业选择、心理与心态问题等,也往往与此直接或间接相关。因此,组织和参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是辅导员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目标使命 从长远目标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目标与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国家、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同时,职业生涯辅导工作还有着自身明确的着力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和方法,以职业生涯为导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扮演积极而有意义的角色,迈向多彩的人生。 具体说来,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中,主要在意识、方法和信息这三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 第一,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及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第二,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技巧。辅导工作不令是让学生解决眼下的择业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解决个人职业发展问题的方法。 第三,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对职业环境的不了解和职业素质的欠缺,是学生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辅导员应给学生提供这些方面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方法。 总的来说,高校就业部门的专职老师以及辅导员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辅导的过程,既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成功塑造自我的发展过程,也是帮助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成为职业人的社会化过程。把握这一过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迈出走进社会的第一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职业生涯是在个人的一和事,由于心理、社会、经济、生理及机遇等因素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工作、职业的发展变化。职业的发展是个人发展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它跨越人的整个一生,并涵盖个人的自我概念、家庭生活以及个人所处的环境、文化氛围等方面。 因此,“职业生涯”比一份工作有着更为广泛的内涵,它伴随着个人一生的人过程,包含了个人所选择的工作、职业以及相应的角色承担,同时也涉及其他非工作或非职业的活动。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及制约因素,对已经确认的职业起点,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提出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确定的时间期限。 2.主要理论与应用 人一职匹配理论。经典的职业生涯理论是人一职匹配理论,以被称为“职业辅导之父”的帕森斯所提出的特质一因素理论和霍兰德的类型论为代表。该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一些稳定的特质,包括能力倾向、兴趣、人格等,而不同的职业也都有一些特定的特性和要求,个人的特质与工作因素越匹配,人就更能够适应工作,并能增加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成就感。 这一理论提供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框架,如图所示:

图11-1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框架 设定 发展方向 了解工作

了解企业 确定

发展策略 制定

行动计划 行动

评估和调整

了解自己 辅导员可以遵循上图所示步骤,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是引导学生对自我的探索,了解自身的特点、需要等;再对职业环境进行探索,发展和探索关于自己的信息和选择;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制定职业生涯目标,确定具体的阶段目标和相应的行动计划,并在探索中不断评估、反馈,最终实现个体职业生涯的完美发展。其中,学生对自我的探索是生涯问题解决和生涯决策制定的开始。 生涯理论。除了人一职匹配理论,舒伯所提出的生涯理论从另一个角度为职业生涯辅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舒伯在20世纪80年代系统地提出了有关生涯发展的观点,把职业生涯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由童年时代开始一直伴随个人的一生。这个过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角色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如表11-1所示: 阶段 年龄 特征 成长阶段 出生到14、15岁 形成自我概念,能力、态度、兴趣、需要形成并发展,对工作开始形成大致的理解 探索阶段 15~24岁 开始在课堂、工作实践中尝试,并有意收集相关的信息。尝试性地开始选择,发展相关的技能 建立阶段 25~44岁 开始通过工作时间接触和获得各种技能 维持阶段 45~64岁 不断调节并在工作中得到发展 衰退阶段 65岁以上 产出开始减少,准备退休

舒伯的理论对于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有大方面的重要启示: 第一,个体在生涯发展过程中承担着不同角色,如大学生承担着子女、学生、朋友等角色,这些角色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就意味着一个人一生中工作、家庭、休闲行装因素对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在个人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特定意义。这表明,在职业生涯辅导中,要能够协助学生把自己的角色、相关外部因素都考虑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而不是孤立的来看待一份“工作”或“职业”。 第二,在个人发展中,探索活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参加相关的探索活动,可以促进个人对自我及环境的认知和了解,帮助其培养适当的兴趣,接触他人(良师益友等),这一切都有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大学生处在职业生涯重要的探索阶段,引导、指导他们的探索活动是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三,职业生涯发展贯穿一生,是一个全程化、全员化的过程,又具有阶段性,也主是说不仅仅是毕业生才需要辅导,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UCLA)提出的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辅导定位对于辅导员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辅导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见下表)。 年级 年龄 特征 一年级 自我探索期 通过社团活动、公共课程、他人咨询、测评工具等开发个体的兴趣和技能 二年级 拓展职业生涯视野 通过网络、招聘活动、实习、兼职、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深入了解各种职业和工作 三年级 缩小选择范围 与专业人士探讨自己的职业观点,探索具体的公司和职位要求,获得职业要求的相关能力,或为攻读研究生而准备 四年级 做出生涯决定 提高求职技能,搜集职业信息,查找工作机会,对目标职位采取行动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内容及形式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框架就是个体根据对自身和职业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并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计划。本节结合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讨论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并就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环境、职业决策、提升求职技巧以及就业政策五个方面。 1.认识自我 “我是谁?”是哲学的三大命题之一。“我适合做什么工作”也是学生在生涯发展中最频繁提出的问题和职业定位的结点。根据人一职匹配理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对个体自我进行了解和认知,这是职业发展的起点。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入、越清楚,就越能够了解自己的所需所能,从而在纷繁的职业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 生涯规划中对自我的认识主要包括四个组成因素:价值观、兴趣、性格和能力。 (1)价值观。价值观是指“某些对你来说很重要和你很想要的东西。”价值观是个体在后天成长过程中与环境不断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人们的行为发生着强有力的内在动力和支配作用。 在很多时候,价值观往往对个体的人生方向、生活方式起着核心作用:“你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职业能够使你实现这个目标?”因此,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因素,学生在职业决策中的许多困惑、决断困难往往与价值观有重要关系,如高收入而相对不稳定的甲工作和相对低收入而稳定的乙工作,实际上就是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个体需要澄清的是,对于自己来讲哪个因素更重点。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清楚认识的人在做生涯决策时较为容易,他们清楚什么对于自己更重要,并在选择中坚定自己的决定。 辅导员在指导学生进行价值观探索时,有两个工作要点:价值观的澄清和价值观的引导。 价值观澄清。价值观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环境不断互动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在职业辅导中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澄清过程,而不是价值观本身的内容。辅导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游戏等方法启发和促使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 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正处于职业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阶段,容易陷入误区,如盲目从众、追求热门而忽视自身的特点。辅导员在工作中可以进行有意识的价值观引导,通过班会、讲座、优秀校友座谈、重点地区和企业的参观等形式,帮助学生从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兴趣。兴趣是“人们为了乐趣或享受而做的事情”。兴趣在人的职业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个体带来乐趣,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动力,激发个体的潜能与创造力。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乐此不疲;反之,则最多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还很容易导致厌倦与疲劳。更重要的是,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质量的高低就决定了生活质量的高低,一个人从事的是滞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人们快乐的重要源泉。 兴趣测评和自我体察是帮助学生了解、澄清兴趣的两种有效办法。 兴趣测评。由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发展而来的职业自我探索量表(SDS)是被广泛使用的一个职业兴趣测评量表。辅导员可以使用该量表帮助学生测量个人的兴趣。 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对职业生涯研究有着重大影响,不仅发展出测评量表,也为人们理解兴趣和职业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框架。其核心假设是人可以按照人格偏好分为六大类,而职业也可以相应的分为六大类,它们按照固定顺序排成一个六角形(如图11-2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