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地理作业的设计
摘要:地理作业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知识、使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的重要途径。不过,传统的作业设计存有很多弊端,作业内容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
范围,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业设计单一,只注重格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
练。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作业的功能应表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巩
固和检查功能,表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深化和提升功能,表现在体验和实践方面的体验和
发展功能。本文就如何在新课标下设计高中地理作业实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地理作业 设计
一、新课标下地理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新课标下地理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和体现新课程理念。高中新课
程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地理作业设计的依据所在,是地
理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六大原则。
1、基础性原则。作业的内容首先要紧扣基础性,要以每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
2、多样性原则。地理作业和其他学科作业一样,分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既有绘图
题、问答题,还有课外调查报告、课外小制作、专题小论文以及演讲稿。
3、探究性原则。作业要激发学生思维,使思维具有灵活性,要开拓学生思维,使思维
具有深刻性,要延展学生思维,使思维具有开放性,也就是作业所引发的学生思维量要大。
4、主动性原则。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
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新课程标
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
者。”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
5、开放性原则。作业的设计要突出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作业题,不要把学生解题做作
业的注意力仅仅引导在课本知识范围之内,局限在从课本中去寻找答案这个狭窄的途径。传
统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往往无法顾及各层次学生的认知要求,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种种诱因中,成就动机则是普通的、有效的一种。
为此,精心设计布置“超市型”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
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
6、合作性原则。21世纪的教育应该由重点培养竞争力转向重点培养合作水平,通过合
作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水平和合作品质。学生学会了与人交往、与
人共处、与人合作,实际上也就掌握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本能。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他们最基
本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水平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
课程也要求学生必须增强合作,学会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
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型为合作型,采用互动协
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
二、新课标下地理作业设计的方法
新课标下地理作业的设计,应从多角度切入,或温故知新,或启发理解,或比较综合,
或诱导想象,通过设计地理情境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不局限于单纯的书面操作练习,
重视除书面形式以外的练习模式,使练习不但能起到检验学习效果、复习巩固提升的目的,
而且还能起到举一反三、促动迁移的作用。地理作业的设计有不同的方法,有人根据完成时
间的长短,把作业设计成短期作业、中期作业和长期作业。在这里我们主要从表现形式上将
地理作业设计为十种类型。
1、书面作业。书面作业是最传统的一种作业形式,它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书面的形
式表达出来。通过书面作业能够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旧知识存有的问题、语言的规范
性和书写的规范性等问题。
2、口头作业。地理口头作业,即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
思维水平。因为在学生口头回答时,必须调动所学知识实行积极思考和语言组织,主观性题
目训练要尽可能让学生口答,重要的概念、原理也要求学生口述,但不是死记硬背。所以,
新课程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间、课后多思考作业,课前或一节课快结束时让学生多
说作业,让学生们的嘴巴动起来。重视学生说的水平,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会激发
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或不同表达,教师都要加以重视,教师要善于
在学生说的内容中挖掘其闪光点,即时予以表扬。
3、手工作业。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多渠道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注重学生
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多给学生布置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亲自操作或参与
利于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这次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能提升动手操作的水平,有效地巩固
提升所学知识。如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能够让学生用橡皮泥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模
型上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绘制图表。地理学习应注重地理图表的使用,在高考中几乎每一道地理题都配有图
表,所以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水平。如在学习地球运动时,能够让学生
自己绘制不同类型日照图,协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在学习等高线时,能够让学生根据等高
线图绘制地形剖面图;在学习人口问题时,能够让学生根据不同年份的数据绘制人口数量变
化趋势图、在世界和中国空白图上绘制人口分布图等。
5、调查报告。这类作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行社会调查,用地理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
得资料,从而进一步理解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
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如:调查所在城市的噪声污染及危
害;调查附近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所在城市绿化现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营造自由
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能
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水平。
6、实地观测。观测类的作业,需要一定时期的观测的,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
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如能够让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并用书本知识
解释其原理;测算当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了解其变化规律;观测当地气象、
物候特点等。
7、小实验。这类作业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
能够让学生用以下道具设计一个实验:①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宽30厘米,高40
厘米);②胶合板(一侧开有一个小洞)或塑料薄膜;③一盆热水;④一盆冰块;⑤一束香;⑥
火柴。用这个实验来验证热力环流的存有。
8、小论文。这类作业的编制既要重视对乡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要重视基本技
能的训练,并尽可能地联系家乡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再学习环境问题时,
能够让学生收集当地资料写一篇《武汉市主要环境问题分析》的论文;在学习人口时,能够
查阅该市各年人口数量,分析其增长趋势,写一篇《武汉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
论文。通过撰写小论文,能够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产生新的理解,由理论走向实践,使量
的积累到质的升华。
9、网络作业。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尝试展开了“课前网络搜捕活动”。
教师根据地理的教学特点,在每部分新学内容之前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网站,让学生到网上
去搜寻各种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东西。并将相关资料下载保存到相对应的文件夹中,在老师的
指导下逐渐形成主题知识库。这是一个“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过程,学生在其间自主感悟得
到的
东西远远胜过强制性的读书写字背课文的效果。信息搜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独
立思考、个性感悟的过程。
10、分析型作业。分析型作业从本质上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
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热点新闻实行分析。因为热点新闻分析与正在发生、发展的国内外
新闻相联系,所以它对课程、学生、教师等方面肯定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通过热点新闻
分析,能够协助学生学习各种地理原理与知识,准确理解各种地理现象,逐步树立准确的人
地观点,大大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来说之,新课标下地理作业的设计要让地理作业“新”起来,不但是形式“新”起来,
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活起来。地理作业的创新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做地
理作业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自主、
探究、合作中学习地理,开辟地理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地理课程标准研制和培训组.地理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韩建存.刍议探究性学习与现代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专刊,2003:
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