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提升内涵,创新引领发展

特色提升内涵,创新引领发展

特色提升内涵,创新引领发展发表时间:2011-05-04T13:29:16.310Z 来源:《时代学习报》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池年喜秦观路[导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

这里的“特长”就是来自于学校的特色。

——对话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孙云校长题记: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

这里的“特长”就是来自于学校的特色。

学校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

学校特色是办学经验的积淀,办学优势的弘扬,办学个性的彰显,也是学校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凝聚了彰显活力的特色。

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近年来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挖掘传统的“读”、“写”等方面的底蕴,营造“书香校园”、“墨香校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淳溪中心小学,从与孙云校长的对话中感受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独特的魅力。

记者:“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特色兴校”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特色兴校的问题,您是如何思考的?孙云校长: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的“千校一面”的发展状况已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在教育形势日新月异的今天,学校特色建设越来越成为学校高层次办学的客观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特色的学校,是缺少活力的学校,缺少创新的学校,缺乏后劲的学校。

对于特色建设与学校发展的问题,我们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第一,关于特色外显与素质内化的问题。

我们认为特色是需要外在标志的,特色的外显正是特色的个性张扬。

学校特色外显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学校的文化氛围。

然而,特色更重要的是要内化为素质。

内化为素质,就是融入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一种精神,成为一种风格,成为一种文化。

特色内化为素质,需要文化的提升。

学校的一个优势项目形成之后,学校在花大力气运作的时候,要提升其中的文化精神,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促进人的素质提升。

特色外显与素质内化是辩证统一的。

因此,在学校特色的创建过程中,我们必须在特色的外显和素质的内化上都要下功夫,既要通过营造浓厚的氛围促进素质的内化,又要让特色外显的过程促进素质的内化,使学校特色既是“由内而外的魅力”,又是“由外及内的风采”。

第二,关于学校特色与学生个性的问题。

学校的整体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但是,在办学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特色的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办学特色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

学生个性发展是教育的追求,学校特色发展是为学生的更好发展服务的。

我们在学校特色发展过程中,要避免犯“一刀切”的错误,努力开拓多元选择途径,处理好学校特色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矛盾统一。

现代教育主张多元,为学生创造多元选择的空间,就是给学生以个性发展的空间。

从小处而言,学校的一个办学优势,也可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小项目”。

学校特色与学生个性和谐统一地发展,是目前学校特色发展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关于学校特色与常规工作的问题。

在学校特色与学校常规工作的关系上,要避免把学校特色与常规工作割裂开来。

常规与特色应该齐头并进,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发展学校的特色。

特色,就是在常规基石上的腾飞,对常规工作的超越;特色,也给常规工作带来生机,带来卓越。

特色与常规共舞,才能演出学校发展的连台好戏。

基于此,我们在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特色建设与常规工作的关系,让学校特色成为常规工作整体推进的强大助力,使常规发展成为特色发展的厚实基础,把特色做成常规,在常规中体现特色。

记者: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来支撑,那么在学校特色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应致力于营造怎样的校园文化来烘托学校的特色建设呢?孙云校长:在这个方面,我们主要致力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学校特色发展的优质土壤: ——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为目标,大力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学校本着“追求高品位,着眼实用性,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坚持点面结合,努力创建校园环境文化,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育人场所。

学校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学校绿化采用园林式布局,喷泉、雕塑、奇石、花圃、修竹点缀其中,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学校的校徽、校风以多种方式在校园内呈现,学校宣传牌、教育宣传栏、书画长廊、宣传提示牌等布置典雅美观,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教师的教育品质。

教室内布置力求教育化,班级教室的布置、黑板报、中队角等兼顾共性与个性,各班师生还创设了不同风格的班级文化,使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以塑造学校品牌文化为抓手,致力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思想核心,是学校其他文化表现形态的灵魂。

学校进一步深化“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理想发展”的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文明、诚信、求真、尚美”,教风“敬业、精业、求实、求新”,学风“勤学、好问、合作、探究”等“三风”建设,彰显学校“艺术求美、科技创新、分层管理”的办学特色,积极倡导“爱岗敬业、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学校精神。

学校进一步加强特色建设,积极打造品牌文化。

设计了校徽、校笺,下一步将征集校歌,凝练校训。

积极探索淳小教学特色,积极推进“双主体、双主线、双模块”的“三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开发了校本课程《生活晨会》,开展以生活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德育教育。

开展好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办好“娃娃科学院”,发展了电子技师培训认证、电子测向等传统项目;着实抓好少年女子足球队及羽毛球、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办好“淳溪少儿书画院”,发展和巩固学校多年来书法、美术教育的特色。

——以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为手段,着力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学校重视师生制度意识的培养,注重把握住规章制度的规范性、连续性、导向性的特点,建立了协调一致、相互制约、有机发展的学校管理制度。

在教职工管理中,在岗位竞聘、奖金发放、职称评定、优秀评选中创造了良好的竞争机制,让教职工在竞争和合作中体会教育的乐趣。

在学生管理中,引入“五星班级”、文明班级等评比考核制度,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让学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得到提升。

学校坚持全员参与制定制度,灵活执行制度,使学校制度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显出它的优越性,最后能够转化为全体师生主动遵守的制度。

——以开展校园特色活动为平台,全力加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良好的师生行为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充分体现了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学校加强师德行风建设,规范教师行为,倡导每一个教师都要发展一项正当的爱好和特长,要努力成为一个音乐的爱好者,一个体育健将,一个业余的作家、书法家……通过领导者的引领,典型教师的示范,扩大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力度。

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和平等的学习机会及其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提升学校品位”的主题活动,“爱家、爱校、爱学习”的“三爱”活动,“上好课、写好字、说好话、走好路、做好操、扫好地”的“六好”活动,“五星班级”创建活动,“古诗文诵读”活动,“读书节、校园文化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体育节”活动,“学习型班集体”创建活动等,培养了学生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快乐成长。

记者:应该说,淳溪中心小学在特色发展的问题上有着非常深入的思考。

那么在当前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是如何来践行学校的特色建设的呢?孙云校长:近几年来,基于我们对学校特色发展的认识,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内涵建设,以“让每一个学生获得理想发展”为办学理念,坚持走“特色营校”之路,大力倡导“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营造墨香校园”,全力推进两大工程建设,即以古诗文诵读特色为代表的“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和以写字特色为代表的“墨香校园建设工程”。

努力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以特色育人,力求让师生通过读书增加底蕴,通过墨色提升涵养,让墨韵书香伴随师生成长,以特色引领学校发展,以理想的教育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快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特色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制订了《写字项目推进实施方案》和《课外阅读项目推进实施方案》,召开了“学校特色项目推进会”,在全校营造了“人人参与特色项目,个个支持特色建设”的良好氛围。

我们坚持咬定特色,抓住关键,让学校亮起来;规范奠基,张扬个性,让学校强起来;升华理念,培育文化,让学校精神起来。

记者:总结来说,学校的特色建设是围绕“读”、“写”两个核心展开的。

那么选择这两块内容作为特色建设的主题,学校又是基于怎样的思考呢?孙云校长:在特色建设的内容选择方面,我们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和论证,最后才选定这样的两个内容。

当时我们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首先,“读”、“写”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也是最容易为学生所忽视的内容。

其实,“读”和“写”是最能培养学生习惯的。

“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会他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在老师的点拨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等等;而“写”是汉语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人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现代社会人都很浮躁,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往往没有耐性,而“写”能够逐步地促使学生静下心来,进入心灵沉静的状态,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学生的心灵。

总的来说,“读”、“写”是人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其次,“读”、“写”这两块内容是我校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我校一直坚持的一项优良传统。

我校小学部共有81个教学班,学生3800余人,其中中心校本部43个班,学生2600余人。

为大力推进学生的读书活动,我校成立了由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组成的阅读中心。

其中图书室占地面积一百多平方米,藏书量达三万册左右。

同时学校配备了电子借阅系统,这不仅能够高效快速地为学生办理图书借阅手续,而且能及时反馈学校的图书流通情况,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方向,为学校更好地推进课外阅读提供信息和资料。

学校阅览室每天中午12:30到13:30定时对师生开放,读书氛围浓厚。

因学生数众多,学校藏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组织开展了“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各班建立“班级流动图书角”,由学生自带书籍,适时更新,相互交流阅读,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