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轿车车声设计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轿车车声设计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轿车车声设计 §1 概述 人机工程学是近40年来发展一门新兴学科,在车身设计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一、人机工程概念 研究对象:人—机—环境系统整体状态和过程。 任务:使机器设计和环境条件设计适应于人,以保证人操作简便省力、迅速准确、安全舒适,充分发挥人、机效能,使整个系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究范围: ①人生理、心理特征和能力极限——能承受极限; ②人机功能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各自特长; ③人机相互作用及人机界面设计; 相互作用——利用信息显示器和控制器实现人—机间信息交换过程; 人机界面——使显示器与人感觉器官特性相匹配,使控制器与人效应器官相匹配,以保证人、机之间信息交换迅速、准确。 ④研究环境及其改善——温度、湿度、照明、噪声、振动、尘埃、有害气体等对人作业活动和健康影响。以及控制、改善不良环境措施和手段; ⑤研究作业及其改善——人从事体力和脑力作业时生理、心理变化,由此确定作业时合理负荷及耗能量、合理作业和休息制度、合理操作方法→↓疲劳,保障健康,↑作业效率; ⑥研究人可靠性与安全——工程系统日益复杂和精密,操作人员面对大量显示器、控制器,容易出现人为差错而导致事故发生。→研究人可靠性及影响因素,寻求减少人为差错,防止事故发生途径和方法。 二、人机工程学与车身设计关系 1、人机工程学研究目——要解决问题 ①如何减少汽车各种物理性能对人生理、心理所产生影响; ②如何减少驾驶操作失误而造成事故。 2、在汽车工程中应用 ——对现有条件下驾驶汽车和乘坐汽车在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大量统计与调查,引入生理学、医学、心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机械学、环境科学、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等学科观点和方法,开展全面研究和分析→改善汽车各种性能。 目:为汽车设计、改进提供各种调查、改进、试验与分析结果,使汽车更好地、尽善尽美地为人服务。 3、车身内部各种物理量变化和人体承受范围 人对车内各种物理量变化感受具有一定限度。

车内各种物理量变化超过允许条件→感到疲劳、头晕、恶心、呕吐等生理上病态变化和心理上烦燥不安。 措施:·采用各种灯光、音响报警装置→及时提醒注意; ·应用空调设备→调节车室气候; ·采用各种绝缘、密封手段→↓振动、噪声、空气污染。 ——为乘客创造一个安全、可靠、舒适乘坐环境。 4、研究内容: ①人体尺度和操纵范围; ②人视觉和光效应; ③听觉信息传递和噪声干扰; ④人体对环境适应; ⑤人—车系统响应时间; ⑥人—车系统特性和安全驾驶; ⑦饮酒对驾驶干扰。 要求: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使汽车各种性能更好地适应人们心理和生理上要求。 5、达到目 ·根据人类生理、心理自身规律来指导设计; ·为驾驶员创造一个安全性、操作性好,视野开阔、清晰而又舒适工作环境; ·使乘客感到安全、舒适和方便,不会有过度疲劳与不良生理反应; ·从主观和客观,积极和消极等方面采取措施,使车祸降到最低限度 §2 人体尺度和人体模型

一、人体尺度和人体动作范围 人体尺度——人体所占几何空间尺寸。 人体动作范围——人四肢所能控制区域和在此区域内人能产生作用力大小。 采用人体测量方法为人体尺度和动作范围提供各种数据资料,并由此确定了以人体身高为基本尺度等级系列。 1、人体尺度表示方法——百分位 按身高分布百分位表示人体尺度——称××百分位身高。 车身设计中,采用人体尺度是5%百分位和95%百分位,以保证90%(从5%百分位到95%百分位)人能在所设计汽车座椅调节范围内,获得最适合于自身尺度乘坐空间和操作空间→↑舒适性、操作方便性。 50%百分位人体尺度(人体平均尺度)——用于检验中间尺寸。 2、人体尺度应用 ——确定人体在座椅中所占 几何空间和活动范围。 用测量人体统计数据设计人 体模型→按比例制作5%、50%、 95%百分位二维人体模型→放置 于车身总布置图驾驶座位上: ·确定人体在座椅中所占几 何空间和活动范围; ·确定按5%和95%百分位 人体尺度所要求各种调节范围。 (5%和95%百分位人体差距— 纵、横、高度,即调节范围) ·确定乘客座椅尺寸和布置 参数。 3、中国人体尺度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成年人人体尺度存在一定差异。由统计数据知,中国人体身高按自然地理区域由北向南大致可分为三种身材: 大个身材——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人体; 中等个身材——华东、华中和西部等地区人体; 小个身材——华南、西南地区人体。 如:男子身高均值μ=1688mm,标准差σ=81.83mm,取5%和95%百分位作为设计标准,则由:μ±1.645σ,得中国90%男子身高在1554~1823mm之间。 二、H点人体模型 1、人体模型 汽车设计和试验用人体模型因用途不同,种类不一。 假人——撞车试验用人体模型,费用高,每个2~5万美元; 三种: 多自由度人体模型——振动等试验用; H点人体模型——确定车身实际H点位置。 2、H点人体模型——三维H点人体模型 H点——人体身躯与大腿铰接点。 用途:车身内部模型中布置和测量。 国际标准:ISO6649-1980对H点人体模型结构、代表人体各部分重量重块位置等都作了具体规定。 各部分尺寸、质量、质心位置——以人体测量资料为依据。 臀盘模仿人体臀部和大腿; 背盘——模仿人体背部; 轮廓线形状——真实人体统计反映; 背盘与臀盘铰接处——相当于人体胯点位置设铰接副,铰接中心被定义为H点。 H点人体模型按照有关标准安放在汽车座椅上时,模型上H点在车身中位置——汽车实际H点位置。 ISO6649-1980对如何利用H点人体模型在汽车座椅上来确定H点程序作了具体规定:用途、定义、对三维H点人体模型描述、三维H点人体模型安装位置顺序等。 ——适用于:驾驶员踵点至R点(设置座椅基准点——人体躯干线和大腿中心线铰接点)垂直距离<550mm,靠背角>5°,或由大腿杆所表示大腿中心线方位在水平线之上>5°任何设计方案。 标准还对5%、95%百分位H点人体模型小腿杆长、大腿杆长和两膝之间距离作了规定。 各国都根据本国和主要汽车输出国家和地区人体尺寸规定了三维H点人体模型——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人体模型标准见GB/T11559-89。 §3 汽车驾驶员眼椭圆

眼椭圆是研究眼睛分布范围一种图形。汽车驾驶员眼椭圆用于研究驾驶员眼睛位置在车身中分布范围,对驾驶员视野设计极为重要。 一、人眼视觉范围 单眼视区——人只用左眼或右眼单独观察事物时所能看到区域。 双眼视区——人用双眼观察事物时所能看到区域。 1、头部、眼睛不转动视野范围。

条件:眼睛保持向前直视,眼球、头部不转动。水平方向:左单眼观察:直前视线左边90°,右边60°; 右单眼观察:直前视线左边60°,右边90°; 双眼同时观察,左、右单眼观察重叠区:120°。 ——双眼视区。 垂直方向: 双眼视区——直前视线上方50°~55°; 下方60°~70°。 可见,由此构成了人眼视锥,锥顶就是瞳孔距中心。 2、眼睛和头部转动时视觉范围 驾驶员观察周围事物,往往转动眼睛和头部→扩大视野。眼睛和头部转动范围,按舒适与否,分为两种:

①自然转动——转动头部和眼睛,无勉强感和不舒适感眼睛自然转动范围:水平方向:左15°,右15°; 垂直方向:上15°,下15°。 头部自然转动范围:水平方向:左45°,右45°; 垂直方向:上30°,下30°。 ②勉强转动——在转动范围内感到不适和疲劳 眼睛勉强转动范围:水平方向:左30°,右30°; 垂直方向:上45°,下65°。 头部勉强转动范围:水平方向:左60°,右60°; 垂直方向:上50°,下50°。 二、驾驶员眼睛分布范围——眼椭圆 1、眼椭圆意义 ——汽车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统计分布图形——该图形呈椭圆形,故称眼椭圆。 眼椭圆是车身设计中几种工具性图形之一。 2、来历 由于驾驶员身材、坐姿和驾驶习惯等方面差异,驾驶员眼睛位置在车身中是不可能固定不变,而是呈某种形态分布曲线。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车身工程委员会人体模型分会通过对国内各州(包括少数欧、亚洲及其它国籍)2300多名男女驾驶员试验测定及统计分析,发现驾驶员眼睛位置在车身中分布呈椭圆形。 根据上述结果,SAE就以眼椭圆来定义上述概念。 眼椭圆由此成为汽车驾驶员眼睛位置分布范围同义词 。 SAE眼椭圆——分第90、第 95、第99等几种投影图,分别代 表一定百分比驾驶员眼睛位置。 ——在决定(确定)驾驶员眼睛位置和视野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国际标准采纳:ISO4513-1978。 3、眼椭圆几种投影图含义 ——第90、第95、第99等几种投影图,分别代表一定百分比驾驶员眼睛位置。 在投影图上绘出一条相切于第95百分位眼椭圆切线,说明有95%驾驶员眼睛位置位于切线下侧,而仅有5%驾驶员眼睛位于切线上侧。 注意:切线切出百分比并不等于椭圆本身包围驾驶员眼睛位置百分比。它们有如下关系: 切线剖出百分比:80 90 95 99 平面椭圆内百分比:30 56 74 93 空间立体内百分比:13 35 56 86 眼椭圆侧视图前低后高,俯 视图向右偏斜。 三、眼椭圆样板绘制 为什么要绘眼椭圆样板—— 便于设计和校核。 常将几种典型百分位眼椭 圆制成样板——方便使用。 制作步骤: 1、眼椭圆中心座标:由胯 点行程→与X-X、Y-Y、Z-Z 距离→中心位置。 2、眼椭圆长、短轴:长轴相等,短轴不等,查表得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