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选材篇
在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国体育界发出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是党和国家赋予全国体育人的艰巨使命。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金牌和奖牌总数跻身世界前列,但田径项目一金未获,离体育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使我们田径人心里愧疚和自责。如何尽快将田径部分强项跻身世界前三甲,是确立我国体育强国地位的重要标志。加速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田径打翻身仗的第一场战役。笔者从事青少年田径训练和研究三十多年,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田径运动的信息,结合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现状及本人的训练实践,对如何加快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做一探讨,仅提供全国田径同行参考。 1、早期选好苗子是田径出精品的重要保障 1.1 得田径者得天下。凡称得上世界体育强国的都是田径强国。在国内体育界,“人种论”的观念由来已久。认为亚洲黄种人要在田径短、跨、跳项目上超越黑人运动员是“不可逾越”的。这种偏见长期束缚我国田径教练员的聪明才智,是阻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桎梏。建国六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建国以来的不同时期,在男子 100米、110米栏、男女跳高、三级跳远,女子铅球及中长跑、竞走等项目上多次达到并超过世界水平。在上述涵盖田径跑、跳、投的项群中,曾在奥运会上披金摘银,涌现出众多田径明星。特别是近几年刘翔的杰出表现,更有理由让我们不要为黄种人而悲观。 1.2 历史证明,只要我们把握项目特征,深入研究它的技术特点,深入挖掘适应项目特征和技术特点的优秀后备人才,潜心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训练理念,优秀田径人才的涌现是水到渠成的。 1.3 当今世界田径已进入高体能、高智能、高科技的“三高”境地。这“三高”的第一突破点就是选材。田径运动与其它竞技项目不同的是,它是展示个人高体能、高技术能力的项目。技术动作的优劣所产生的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给田径运动带来多姿多彩的魅力。以运动员几乎耗尽体能的付出,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境地发展。它集中了现代竞技体育所必须的速度、力量、灵敏、协凋、弹跳等素质。而人类的这些运动素质必须符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遵照“用进废退”的生物学宗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改造。所以说,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运动水平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鉴于遗传因子的生物学改造,在当今科学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实现,但我们已经摸索出项目特征所必须具备的个体生物学强者在少儿时的症状和生理、生化范畴的依据。依照这些科学的依据和经验,我们可以精选出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行早期系统训练和培养。 2、少年儿童选材的特点和方法 2.1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年的身体形态、机能测试和训练时间的积累和考察,获得第一手实践数据,遵照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理机能与运动能力统一的运动训练学理念,按照项目的特征,筛选出符合本项目特征的生物学强者,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教练员的实践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实践和积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感性走向理性,才能出精品。表一就是谢文俊同学从十二岁起启蒙训练至达到110米栏国际健将水平时选材、训练过程的数据(见5页)。 2.2 田径运动员的原始选材阶段起于10岁至11岁。在这档年龄阶段男女儿童都处于第二青春期前。肢体变化、机能能力及内脏器官功能都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不具备田径运动员所必须的速度、力量和耐力水平。该年龄段的最佳训练方法是通过运动性、趣味性游戏,球类活动、游泳等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肌体灵活性、协凋性、诱导性的活动内容,提高他们的肌体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不断完善少儿的身体全面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观察这些小孩的柔韧性、协调性、完成动作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因为所有田径项目都需要爆发力、位移速度和灵敏度。从中发现天赋,挑选出生物学强者进行田径初级训练。让孩子们去动,为了生活而动,而不是为了某一个项目。 2.3 选材第二阶段是11岁至12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第二青春发育的萌芽状态,孩子们的骨骼、神经肌肉系统、内脏心肺系统蠢蠢欲动,是田径各项目建立速度、灵敏、协调、柔韧和提高心肺功能的敏感期。对他们进行跑、跨、跳、投的全面趣味性训练,发现他们的天赋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频率和灵敏协调能力。 2.4 12岁至15岁是选材的第三阶段,第二青春期发育旺盛阶段。中国儿童的女孩要比男孩提早一个年龄段。是骨骼、神经肌肉、内脏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突发期。每年身高的增长男孩在8至10厘米,女孩在5至7厘米。随着身高见长,神经肌肉、内脏器官、力量、耐力及运动能力迅速增长,每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专项成绩也快速递增。是掌握技术技能,建立动力结构定型的敏感期。在这一阶段,掌握正确的技术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提高速度、灵敏、力量、柔韧等全面素质水平,提高体能储备。 2.5 第四阶段16至17岁,第二青春发育晚期(稳定期)。骨骼处于生长结束阶段,身高增长趋缓,每年仅两公分左右,但内分泌及神经肌肉发育旺盛,雄性激素和力量增长明显加快,动作的分辨能力和机械化程度提高,是速度、力量、耐力增长的敏感期,专项成绩提高较快。 2.6 教练员必须把握青少年运动员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捕捉人体生长发育和机能增长的突破点,融入田径各项目技术技能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重点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术和生理机能,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体能,为专项成绩的突破打好坚实的基础。需要提醒教练员注意的是,在考量少年田径运动员众多的体型、体能和生理生化指标中,必须突出项目特征所特定的一至二项指标。如短、跨运动员必须具备强大的肌肉爆发力和持续收缩能力。中长跑运动员要具备强大的心肺功能、轻盈的体型。跳跃运动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爆发性的一跳。投掷项目运动员要具备强大的快速力量和最大力量。如果我们选拔的少年最关键的一项指标不突出,就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朱建华的最大特点就是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刘翔的最大特点是节奏感强,脚踝点击地面的速度快,这是直道栏项目快速过栏及栏间三步快频率的重要素质。女子铅球运动员黄志红的最大特点是最后出手速度快。 2.7 田径运动员又是一项“天赋”运动,在生物学意义上说,有多少天赋,就有多少运动成绩。运动员的机体是由亲代遗传得来的,遗传得来的机体具有很大比例的先天因素。如身高、神经肌肉类型,最大吸氧量,最大脉搏频率,血乳酸浓度以及红、白肌纤维比例等的遗传度都很高。就连人体足踝关节型状和功能的遗传度也相当高。足踝关节是短、跨、跳运动员的制胜关节,足弓要高,足背要厚实,脚趾短而排列紧凑跟腱长而强劲,这样的足踝支撑和扒地力量强,足踝的支撑爆发力对短、跨、跳运动员的最后用力起着制胜作用。它的优劣后天很难改造。在观察少年儿童自然跑的过程中,要选拔那些脚蹬离地面时犹如踏上滚烫的铁板迅速离开的少年,这种快速蹬离的能力是很难培养的。一名优秀田径运动员必须拥有一对强大的足踝。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单脚蹬离时间为0.08秒,一般等级运动员为0.11—0.13秒。普通人为0.14—0.16秒。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勤能补拙”,经过科学刻苦的训练,对先天所带来的缺憾,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耳、目是人体最重要的感官,我们在评价一位少儿的聪颖程度时往往用“耳聪目明”来比喻,田径运动员的天赋可以从他们的目光中表现出来,那就是眼球转动灵敏,目光炯炯,坚毅,对外界的反应快,判断能力强,时空感悟好。 3、田径各项群选材要素 3.1 综上所述,我们基本了解田径各项目的特征和技术特点。根据这些特征,我们要在数以千万计的少儿中间挑选出符合项目特征的孩子从事早期训练,真可谓大海捞针。有时候往往众多教练同时看中一个孩子,但几年后却没有练出来这就需要教练的慧眼,是科学和经验的结合。 下面就重点阐述田径各项群运动员的选材模式特征和少年时的初选要求。少年初选年龄男为12岁,女为11岁,第二性征发育表象O—Ⅰº。
3.2 优秀短跨运动员的模式特征 表二 指标类目 男 12岁初选 女 11岁初选 身高 厘米 185—192 165—170 170—176 162—166 体重 千克 74—82 48—54 56—62 46—50 克托莱指数 380—410 350—380 下肢长ß指数 53.5—55.5 54.6—56 52.5—54.5 53—55 100米 秒 10.3—10.1 12.5—13.0 11.3—11.0 13.2—13.6 立定三级跳远 米 9.20—9.50 7.50—7.80 8.30—8.60 6.50—6.80 100米 秒 9.80—10.10 11.80—12.40 10.80—11.10 12.80—13.40 400米 秒 44.50—45.10 58.50—59.50 49.00—51.00 1:00—1:2,0 110米栏 秒 13.0—13.30 12.60—12.90 400米栏 秒 47.80—48.50 52.80—54.00
具有身高而匀称,下肢较长,膝关节和踝关节围度小,跟腱长而清晰,爆发力出众,步频快,反应敏捷,动作协调弹跳好,关节灵活柔韧好,心肺功能较好,肺活量相对大,有氧代谢能力强,跑的动作自然、合理,步幅开阔,向前性好,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均衡,心理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在激烈竞争中求胜欲望强烈。
3.3 优秀跳跃运动员的模式特征 表三 指标类目 男 12岁初选 女 11岁初选 身高 厘米 180—198 165—170 166—185 160—165 体重 千克 70—79 50—55 54—65 46—52 克托莱指数 390—420 320—380 下肢长ß指数 52.5—54.5 54.5—56 51.5—53.5 53—55 100米 秒 10.5—10.1 12.5—13.0 11.8—11.3 13.2—13.5 立定三级跳远 米 9.20—9.50 7.30—7.60 8.20—8.60 6.80—7.30 跳远 米 820—8.50 4.80—5.30 6.70—7.10 4.5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