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目标远距离支援干扰任务过程推演

多目标远距离支援干扰任务过程推演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第28卷 2013年9月第5期 乔凤卫,周刚,王志敏 多目标远距离支援干扰任务过程推演 63 

中图分类号:TN9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230(2013)05—0063—04 

多目标远距离支援干扰任务过程推演 

乔凤卫 ,周 刚 ,王志敏 

(1.解放军95927部队,沧州061736;2.解放军95965部队,故城253801) 

摘要:突防作战远距离支援干扰飞机需对防空体系的雷达进行多目标干扰。对雷达多目标干 

扰原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干扰机群各飞机间进行时域、频域、空域和目标分配,提出了雷达多 目标干扰的实现方法。实例推演结论可为实兵演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目标;远距离支援干扰;推演 

DOI:10.3969/i.issn.1674—2230.2013.05.014 

Mission Course Demonstrating of Multi-Objective 

Stand—off Jamming Fighter 

QIAO Feng-wei ,ZHOU Gang2,WANG Zhi-min 

(1.Unit 95927 ofPLA,Cangzhou 061736,China;2.Unit 95%5 ofPLA,Gucheng 253801,China) 

Abstract:The theory of multi—objective jamming is analyzed in the term of stand—off jamming fighter in 

the air attack,stand—off jamming fighters are assigned according to the areas of time,frequency, 

airspace and target radars,the measures of multi—objective radar jattuning are proposed.And the 

demonstrated results could be regarded as the reference of exercises. Key words:multi—objective;stand—off jamming;demonstrating 

1 引言 

远距离支援干扰行动主要是由远距离支援干 扰飞机在敌防区外实施的一种干扰压制形式l1 J。 

通过干扰可以降低敌雷达探测距离,使敌雷达无 

法正常探测我接近的攻击编队,达到隐蔽攻击的 目的。在执行远距离干扰任务时,远距离支援干 扰编队一般在突击编队前几分钟到达指定的干扰 

空域,在高于突击编队的一定高度上按预定方案 实施干扰,并在被掩护的突击编队攻击完毕后几 分钟返航l2J。干扰阵位要根据地面电子目标的设 

置进行选择,干扰阵位的长度、宽度、出动的干扰 

编队数量等,要根据被掩护编队的规模、敌方地对 

空防御电磁威胁程度和干扰机能力而定。 2任务过程推演模型设计 

任务过程推演是战前制订远距离支援干扰任 务计划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制定任务计划时,应 

根据我航空兵进攻作战的特点、规模以及敌电磁 威胁情况,合理运用远距离支援干扰飞机,尽可能 在时域、频域和空域上保持各干扰掩护区的相互 

衔接和重叠,增强干扰压制的密度和强度,最大限 度地发挥远距离支援干扰的效能。 当掩护区域较大时,需要多架干扰机编队掩 护攻击机群进攻l3j,那么干扰机群的各飞机间要 

进行任务分配,包括时域分配、频域分配、空域分 配和目标分配。时域分配是对每架干扰飞机开始 

干扰时间、停止干扰时间的分配;频域分配是对干 

收稿日期:2013—07—05:修回日期:2013—07—19 作者简介:乔风卫(1965一),女,河北省沧州市人,博士,空军某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电子对抗技术;周刚(197l一),男,山 东省淄博市人,从事航空电子对抗研究;王志敏(1975一),女,河北省秦皇岛市人,从事航空电子对抗研究。

 0 4 多目标 詈 薏嚣程推演投稿邯箱ldz ̄xd…kj。@12~0.om 多目标远距离支援干扰任务过程推演 慢徜邮相: 。 ・ 

扰频段(在远距离干扰机的可干扰频段内)的分 

配;空域分配是对干扰机在干扰阵位上的空间位 置分配;目标分配是干扰机执行干扰任务时,若目 

标之间的距离较大,则需进行目标分配,使干扰机 对每个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干扰[ 。 

根据任务需求,远距离支援干扰飞机任务过 

程推演需考虑两个关系:一是掩护空域和攻击机 群的关系,二是掩护空域和压制区域的关系。根 

据这两个关系,设计最佳干扰航线,最后得出结 论: (1)对某一防空体系突防时,无电子干扰掩护 条件下,作战机群被发现、跟踪和攻击的范围。 

(2)对同一防空体系突防时,一架电子干扰飞 机在什么条件,什么时段具有最佳掩护能力(相对 

于1的改善程度)。 

(3)相同条件下,如何运用多架干扰飞机来增 加压制时间、扩大掩护空域、增加掩护能力等。 

(4)相同条件下,如何运用多架干扰飞机对多 目标进行时域分配、频域分配、空域分配、功率分 

配和目标分配等。 根据以上要求,建立武器装备数据库。它是 

由情报数据库、干扰技术数据库和基础数据库等 组成。由数据库提供的参数来计算干扰压制区。 

图1给出了任务过程推演的总体模型。 

l萱姿堕卜_]I 堡生l r_1王垫垫 

I压制区演示I 

3雷达多目标干扰分析与方法 

3.1雷达多目标干扰原理分析 

在战场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运用一架或 

多架干扰机对单一目标进行干扰,虽然可以集中 

力量主攻重点威胁目标,实现对重点威胁目标的 

有效压制,但是由于电磁环境复杂,所面对的敌方 

雷达目标往往有很多个,且大部分雷达都已经组 

网,因此对雷达多目标干扰更为重要。 具备多目标干扰能力的干扰机有两类:一类 

是多信道干扰机,即一台干扰机中并行设置着多 个干扰信道,实施电子干扰时,几个干扰信道同时 工作,各自干扰对应的目标;另一类多目标干扰机 

是单一信道多目标干扰机,多目标干扰能力是借 助于时问分割、频率分割、多波束等技术方法实现 的_5 J。无论哪种情况的干扰机,多目标干扰机对 

各个目标的干扰是同时并行的关系,其中某一目 标是否受到干扰,或干扰是否有效,只与系统分配 

用于对其实施干扰的干扰信号频率瞄准状况、方 位瞄准状况、干扰功率强度、干扰信号样式、干扰 

信号时间关系等因素有关。而与其它目标是否遭 受干扰及其受干扰程度无直接关系_6』。 

如果在同一干扰阵位上用多架干扰机同时干 

扰一部雷达,且干扰信号中心频率、干扰信号样式 也都相同,则进入雷达接收机的总的干扰功率,为 各干扰机的干扰信号功率在雷达接收机内进行功 率迭加E7 J。 

雷达接收到第i架干扰机的干扰功率为: 

p一 : : : : r1、 ・ 一 (47c) 尺 

式中, 为第i架干扰机发射功率;G^为第i架干 

扰机发射天线主瓣增益; 为第i架干扰机与雷 达之间的距离;G'ti为第i架干扰机偏离雷达天线 

主瓣方向上的增益(旁瓣增益)。 根据功率迭加原理,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总 

的干扰功率为: 

Pry=∑i = (2) 

此时,雷达接收到的干扰功率与目标回波功 

率P rl = 之 旰 j/s: 

』一 一4 ̄ziKfR4 PiiGi ̄G'ti r 、 s—P 一P G R 

则干扰方程为: 

≥器4rO'jKjR ㈤ R 

其中,R =(研+D;)+d 一2 d COSO ̄ ;df为干扰 

机距攻击机群的距离;a 为攻击机群与雷达之间 连线和攻击机群与干扰机之间连线的夹角; 为 

干扰信号偏离雷达最大增益方向的角度。 

一架干扰机形成的干扰扇区角为△ 产2・ 

f尝 4 ̄yik1 ,则多架干扰机形成的干扰 \P G K J R ’ 、 = 。 ‘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第28卷 乔凤卫,周刚,王志敏 2013年9月第5期 多目标远距离支援干扰任务过程推演 65 

扇面为 √△ 。 

多架干扰机形成的干扰压制区为 

4r—————————————————————————— —————一 R一/_KiP,G ̄ f 、 一t一 4rrTjKf厶_Pj,GjiG'ti/Gt 例如:使用三架干扰机同时对一部雷达进行 

瞄准干扰时,相当于将干扰机的有效干扰功率提 

高了3倍。而干扰扇面是与等效干扰功率的平方 根成正比的,因而三架干扰机所形成的干扰扇面 

为一部干扰机时的√3倍。 

如果干扰阵位选择的较长,且干扰机之问的 

距离分布较大(在保证干扰扇面之间相互衔接和 

重叠的前提下),当三架干扰机同时以最大增益方 向对准雷达时,干扰功率的增大可以得到更宽的 

干扰扇面,其合成的干扰扇面为一架干扰机产生 

的干扰扇面的三倍,甚至更大。 

3.2雷达多目标干扰实现方法 

根据以上原理,分析运用一架或多架干扰机 同时干扰敌多个威胁目标雷达,即“一对多”或“多 对多”干扰方式。当在同一时间内干扰多部雷达 

信号时,需要实现对多目标的于扰资源分配。 运用一架干扰机对多目标干扰,即“一对多” 

干扰方式。若干扰机的干扰辐射功率为P ,在干 

扰机的同一波束内同时出现Ⅳ部不同频率的雷 

达,则每部雷达受到的干扰辐射功率为1/N倍的 

,若雷达分布的距离范围一定,干扰阵位距雷达 

的距离也一定,那么干扰压制距离确定。再根据 需要的掩护角度,可得到最小压制距离上的最窄 压制宽度,它应大于等于多部雷达的分布范围。 

所以干扰阵位的选择应适当,才能满足干扰掩护 角的要求。 

比如,远距离支援干扰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 

R ,干扰天线的瞬时波束宽度为 ,则一架干扰机 

,ct 在弓处的干扰压制宽度为: = ×(2丌弓)。 

在中心频率处,瞬时方位覆盖宽度为35。,若远距 离支援干扰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200千米,则瞬 

时干扰压制宽度为122千米;在频率高端,瞬时方 

位覆盖为30 ̄,则瞬时干扰压制宽度最小,约为 

104千米,三列多波束覆盖的总宽度最小为312千 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四部雷达的最大分布距 

离为100千米,假设远距离支援飞机的最大飞行 速度为650千米//J、时,则104千米的飞行时间为 

576秒,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若被掩护飞机的飞行 速度为1000千米//j、时,则其飞行距离为160千 

米,可以达到掩护的要求。 

运用多架干扰机对多目标干扰,即“多对多” 干扰方式。如果采取跑道型干扰阵位,同样需要 

计算多架干扰机干扰编队的距离分配(干扰飞机 的最大间距)、时间分配(干扰起始时间和持续时 

间)、功率分配(对每部雷达的有效辐射功率)。 假设三架干扰机沿着干扰阵位同速、同距飞 

行,三机之间的距离分配,即两机之间的距离为干 

扰弦长的一半厶/2;同前面条件下,干扰压制宽 度可达208千米。 

同样如果规定两机之间的距离为40千米,巡 航速度为550千米//J、时,则40千米的距离所需 

时间约为4.36分钟,如此以来,为了保证三机之 间干扰的连续性,每架干扰机的干扰持续时间至 

少为4.36 X 2=8.72分钟,为保证干扰压制区衔 接好或有重叠,可规定每架干扰机的干扰持续时 

间大于9分钟。 

4任务过程推演实例 

4.1对一架干扰飞机的推演 

一架干扰机对四部雷达同时干扰,则对每部 雷达的干扰功率为干扰机辐射功率的四分之一。 

如果四部雷达的类型相同,且与干扰阵位的距离 也相同,则干扰机对每部雷达的压制距离也是相 

同的,仍采用“一对一”的干扰参数,压制距离将增 大为原来的1.414倍;若四部雷达的类型不同,则 

干扰压制距离也会不同,此时取最小干扰压制距 离的最大值作为该威胁区域的压制距离。 

图2“一对一”干扰输出界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