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性发酵豆粕

活性发酵豆粕

活性发酵豆粕(生物活性菌体蛋白)介绍

第一部分 豆粕为什么要发酵

【豆粕发酵的目的】

一、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 子,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作用、 酶及发酵产生有机酸的作用, 使得抗营养 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危害 ( 综述 )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IT ,抑制生长。大豆中最重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

约占大豆蛋白 6%,IT 通过对胰蛋白酶的抑制,引起胰腺肥大和增生,甚至产

生腺瘤,引起动物生长抑制。

2、大豆凝集素 (SBA),影响消化吸收及免疫抑制 : 脱脂豆粕中约含

3%,难 以完整吸收进入血液, 引起红细胞凝集, 在消化道中损坏小肠壁粘膜结构,影 响多种酶的分泌, 对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凝集素也对动 物的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抑制动物生长。

3、低聚糖,胃肠胀气因子 : 豆粕富含棉子糖与水苏糖等低聚糖, 人和动物 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它们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氢, 少量甲烷,从而引起肠道胀气,并导致腹痛、腹泻、肠鸣等。

4、脲 酶: 影响蛋白吸收利用,是豆粕类蛋白原料质量重要影响因素。

5、植 酸: 与饲料原料中的磷结合 ,形成难于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植酸磷,

降 低动物对磷的消化吸收。

6、非淀粉多糖 (NSP): 是植物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难以被单胃动物自身

分泌的消化酶水解, 能在消化道形成粘性食糜, 降低饲料脂肪、 淀粉和蛋白等 养分营养价值。

7 、酚类化合物 : 大豆中酚类化合物如单宁可以与蛋白质如赖氨酸、甲硫

氨酸相结合,使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

二、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

豆粕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在发酵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降解而使其失去

抗原性。大量研究表明, 豆粕中存在的抗原物质能引起仔猪等幼龄动物的肠道

过敏 -- 损伤,进而引起腹泻。 已证实, 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 豆球蛋白和β -- 伴大豆球蛋白。

三、 降解大分子蛋白质,形成易吸收的小肽蛋白

豆粕中主要组分 11S 和 7S 是大分子蛋白, 分子量分别为 350K D 和

180K 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分子氨基酸及小肽,利于动物的吸 收利用。S 是蛋白质超速离心机组份分离时的单位 ,1S=1/1013 秒。豆粕蛋白应 用超速离心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分析, 按照沉降模式 , 可分为 2S、7S、11S和 15S 共 4 个主要的组份,它们的比例成分为 9.4%,43%,43.6%和

4.6%,7S、11S 含 量达 86%以上。

研究表明,蛋白质在消化道的吸收大部分是以小肽形式被吸收。 小肽蛋白, 可以通过肠道粘膜直接吸收,转运速度快、吸收速率快、不易饱和 ; 不存在与 氨基酸吸收竞争,还能促进游离氨基酸的转运 ; 小肽吸收耗能低,节省能量。

四、形成各种有益发酵产物 豆粕发酵一般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农业部批准安全菌 株,产品发酵后往往含有较高数量的有益菌及有机酸、 酶、维生素等代谢产物。

1、产生大量活性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 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抑制沙门氏菌、致病大肠杆菌,可有效预防雏禽黄白痢及成禽顽固性拉稀 ; 粪

便细腻、干燥、成形、不稀,粪便残留饲料颗粒少。

2、发酵产生大量的乳酸、醋酸等有机酸,具有酸化剂功效 :

抗腹泻: 乳酸含量高达 3%以上,可维持和改善动物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

收,抑制腹泻。

提高采食量 : 具有独特的发酵醇香酸味,诱食性极佳,改善饲料风味,增

加动物食欲,长期使用养成嗜好,提高动物采食量,促进生长。

酸化剂功能:代谢产生酸化剂 -乳酸、醋酸,饲粮不必另行添加饲料酸化剂, 降低饲料成本。

3、代谢产生酶、 维生素,提高饲料利用率 : 益生菌在体内代谢分泌产生蛋 白酶等多种酶、 B 组维生素,改善机体代谢,促进动物消化吸收。

五、畜禽健康与环保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益生菌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 激活机体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不但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新城疫 Hl 抗体水平,而且还能显著增加 血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和白细胞吞噬指数,从而增强了蛋鸡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或替代部分抗生素,具有营养和提高免疫力的双重作用。

2、改善肉蛋品质 : 减少抗生素使用, 不仅促进畜禽生长, 而且由于体内大 量有益的微生物作用,促进了肉蛋品质的改善。

3、清除粪尿恶臭,改善环境 : 益生素分解动物粪便中的亚硝酸盐、氨气、 三甲胺和硫化氢等,除臭效果显著,致病菌含量下降,减少消化道、呼吸道发 病机会。

4、脱霉解毒 : 活性生物制剂在体内代谢分泌多种酶, 可分解及减少霉菌毒 素和饲粮抗营养因子在体内蓄积。针对性的玉米霉变效果更佳。

六、发酵产生高活性有机微矿

复合发酵可产生有机钙、 有机铁、有机锌等有机微矿, 利于动物消化吸收, 促进畜禽生长及生产。主要发酵产物有乳酸钙、乳酸亚铁、及乳酸锌。

第二部分 发酵豆粕的生产

一、豆粕发酵原料配方 原料 :46%蛋白高蛋白豆粕,含量不低于 95%;菌种 : 酵母菌、乳酸菌、枯草 芽孢杆菌 ; 益生元 : 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单糖等 ; 微矿( 铁、钙、锌 ) 。

第三部分 豆粕发酵的质量评判

一、豆粕发酵的质量评判,包括四部分

1、感官评判

包括 色泽、气味、粘度。

2、常规理化分析 包括蛋白含量、水分、 TCA-N、灰分、酸度。

3、非常规理化分析

包括有益活菌数、 SDS-PAGE电 泳、挥发性盐基氮、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脲酶活性。

4、深度分析

包括低聚糖 (水苏糖和棉籽糖 ) 、抗原定量、大豆凝集素、 全氨基酸组成分 析、蛋白酶活性、尿素氮等。

具体如下 :

( 一 ) 感官评判 : 色、香、味和粘度

1、色: 豆粕在一定温度下经过发酵、脱水、干燥后颜色变深,国内外优质

的发酵豆粕应为棕黄色。 如果颜色浅而与豆粕一致, 有可能发酵不彻底或掺入

其他浅色蛋白原料。

2、香、味:发酵豆粕 (干燥的发酵豆粕加适量的水煮开后 )有很强且愉快的 酒醇酸香气,无氨臭 ; 口尝略有酸涩味。

3、粘度: 豆粕发酵越彻底粘度越大。 粘度过大影响干燥效率, 干燥的发酵 豆粕按 1∶ 1 —2 加水调和后亦粘手。

( 二 ) 常规理化分析 : 蛋白含量、酸度、 TCA-N、水分

1、蛋白含量 : 评判蛋白原料重要指标,国标要求豆粕添加量 95%以上。干 基发酵豆粕蛋白可达到 48%.

2、酸度 :豆粕发酵产生乳酸、醋酸,酸度应大于 2%,过低则可能发酵程

度不足,过高发酵控制不当而产氨。

采用滴定法测定,简单快速。

3 、酸溶蛋白 -- 小肽(TCA-N 肽氮) :即可溶性小分子蛋白质含量,

可采用 三氯乙酸法测定。发酵豆粕中 T C A - N 含量大概在 8% — 12%(相对于所含 蛋白质的比例 ) 。含量过低则发酵降解程度不够,如果含量大于 15%,粘度过 高,产品干燥困难。

4、水分:干燥后发酵豆粕,水分低于 13%,易于包装、运输及饲料添加。

湿态发酵豆粕,系发酵结束前适度脱水, 富含益生菌等大多发酵活性物质, 直接饲喂效果优于干态发酵豆粕。 但有包装、运输及添加限制。 有条件规模养

殖场饲用较多。

( 三 ) 非常规理化分析 : 包括有益活菌数、 SDS-PAGE电 泳、挥发性盐基氮、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脲酶活性

1、益生菌活菌含量

干燥后的发酵豆粕, 主要存活的是少量枯草芽孢杆菌, 乳酸菌和酵母耐热、 耐干燥能力差,基本无活菌存在。发酵较好、干燥温度适当的发酵豆粕,其芽 孢杆菌数量超过 106CFU/g。

湿态发酵豆粕, 实为富含活菌的菌液, 枯草芽孢杆菌、 乳酸菌和酵母菌活 菌均可较长时间存活,活菌含量达 109 CFU/g,易于畜禽肠道微生态平衡。

2、蛋白酵解度 (SDS-PAGE电 泳检测 7S和 11S蛋白 )

7S 和 11S 蛋白是豆粕中免疫原性最强的大豆抗原蛋白, 占大豆籽实总蛋

白的 65%— 80%,也是大豆中主要的抗原蛋白,此项检测测定豆粕发酵程度。

在保证提取液蛋白质浓度一致的条件下, 可以定性检查发酵豆粕中 7S 和

11S 蛋白的降解情况。

注 : 很多厂家宣称其发酵豆粕是“零抗原”或者“无抗原” ,标称抗原含量 低于 1mg/kg,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低量抗原蛋白的存在所产生的刺激作用对 动物的健康成长是有好处的,毕竟发酵豆粕的使用还是以动物的幼龄阶段为 主,在以后的生长阶段还是以豆粕作为主要的蛋白原料。 所以发酵豆粕应该以 “低抗原”更为合适。

3、挥发性盐基氮 -- 氨 发酵豆粕中挥发性盐基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发酵温度过高,氧气供给不 足,蛋白质分解过度而产生氨。 挥发性盐基氮过高往往导致发酵豆粕产品产生 氨臭味、酸度较低、适口性变差,严重时会导致动物中毒。发酵豆粕中挥发性 盐基氮含量小于 50mg /100g 。

( 四)深度分析 : 包括低聚糖 ( 水苏糖和棉籽糖 )、抗原定量、大豆凝集素、 全氨基酸组成分析、蛋白酶活性、尿素氮等。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 目前普遍采用酶化学方法检测, 国内豆粕中胰蛋白 酶抑制因子活性大概在 2000T I U / g 左右,优质发酵豆粕可以达到

400TIU/g 以下。

2、低聚糖 (胀气因子 )主要是棉籽糖和水苏糖 : 能够导致动物胀气、腹泻,影响养分消化吸收。 发酵豆粕中的低聚糖检测可以采用薄层层析进行定性分析, 定量检测可以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3、大豆凝集素 : 能够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肠壁损伤。 大豆凝集素可以采用红细胞凝集反应进行定性比较分析。

二、发酵豆粕国家标准 (2013) NY/T 2218-2012 饲料原料发酵豆粕

农业部(第1773号)公告饲料原料目录 -- 发酵豆粕(编号 12.1.1)

强制性标准 : 粗蛋白质、酸溶蛋白、水苏糖、水分。 注,强制性标准内容产品标签中必须标示。

三、发酵豆粕检测

附件一 发酵豆粕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 绿萌公司供样 )

粗蛋白≥ 50% 小肽(1000d 以下) ≥10% 乳酸≥ 3.5% 水分≤ 10%

钙 0.5-0.54% 总磷≥ 0.74% 枯草芽孢杆菌≥ 0.2 亿/克 蛋白酶≥ 150

粗脂肪≤ 5.0% 粗纤维≤ 3.0% 无氮浸出物≤ 28% 粗灰分≤ 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