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未来发展趋势

湖北省未来发展趋势

湖北省未来发展趋势
湖北省未来发展趋势
1、总体上分析,湖北省先天条件非常优越,未来前途在中部应该是最好的。这里不仅是我国
交通设施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商业联系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还是我国产业能力最为
完备、产业之间的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湖北可谓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其区位之显要一览
无余。湖北省的发展目标应该是逐步把湖北建设成为我国中部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区、现
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努力使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
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湖北经济的缺点在于市场化水平较低,国有经济比重偏大,战
略重组相对沿海省市而言起步较晚,与此相关的是,非国有经济发展不足,不仅低于东部沿海发
达地区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国际化水平较低。此外,湖北县域经济的产品竞争力很一般,
利用外资也不显眼。

2、武汉在改革开放头20年内是中国没落最快的城市,最近几年稍有起色,应该说未来10年
是武汉发展的关键期。就地理位置、科教优势来说,武汉是中西部最好的。但长江和京广线交汇
的这个特大城市的发展却总是不如人意。武汉的湖泊很多,49年后很大面积的湖面却被填了,
严重破坏了环境,现在连东湖的鱼都不能吃了。那么多的高校好象没有对武汉的发展有突出的作
用,光谷硅谷之类的词依然还停留在口号。现在的武汉好象92年南巡前的中国,这个巨大的城
市已经站起来了,到处都在建设高楼大厦。但是还没有站稳站直,百废待兴。武汉未来的优势在
于长江上的巨型港口、在于未来的大型物流空港、在于大规模的高校集群中的知识分子群体、在
于造船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复兴、在于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崛起。说芝加哥太遥远,20年后能发展
到神户或名古屋的水平就很不容易了。

3、襄樊改名了,有点意思。作为七省通衢的城市,几个省市的交叉区域,国家地域中心地
带,不缺资源,文化历史名城,新型汽车工业城市,早有襄阳城之兵家必争之地。且地处鄂西北,
离武汉较远,还有潜力可挖。亚洲最大的试车场,东风日产轿车都在襄阳,工业也算是襄阳的重
要支柱。南水北调对这里的影响,最大的影响在环境,丹江口水库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反而是
个机遇。襄阳目前属于发展中城市,但城建还是太粗糙。十堰是移民城市,一直以来靠着二汽发
展起来的。但前些年二汽总部远走武汉,仅留下重型车基地在十堰,十堰也不得不靠山吃饭了。
近些年武当山的发展不错,南水北调的移民工程也为十堰带来些财

政收入。十堰的发展,十堰的两竹一房是老大难了,二汽出走南水北调.
发展工业不大靠镨,环境保护会蒸蒸日上,过日子的好地方。

4、宜万铁路开通,宜昌承担起西南通向东,南部的重要角色,武汉到宜昌的直达铁路也将
于2012年建成,在湖北,宜昌的发展潜能巨大,许多产业在湖北也是前列。中远在宜昌还有大
项目.连宜都枝江都会在五年之内起来.当远兴要麻烦很多.长五还很穷,但风景优美,尤其是这里还
是六代的故居,未来也有机会。未来十年,宜昌会是湖北除武汉外发展最快的地方。荆州现在没
落很多了,沙荆两区的发展都很慢,监石公江都还是全国比较差的地方,,洪松只能说是勉强。
江湖地区的经济模式本来就不同于平原地区,但这里的探索多次由于蓄洪的原因而中止。。。湖南
北部的湖区过去三十年也已经大大落后。。。目前,还没有好的发展模式来解决这些地区的发展问
题。。。按照欧洲模式,要等这里的劳动力逐步转移出去后,再统一搞大型现代农场,至少还要一代
人的时间.。。。

5、黄冈鄂州黄石都在江边,除了发展成为武汉制造业的下游产业基地,还可以承接长三角
珠三角的部分中间层次的制造业转移。这三个城市都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不完全适合广东的那种
制造服装鞋子的低端产业转移过来。还有,中国的军用造船业大多位于沿海,从国防角度考虑战
时容易遭受袭击,而内陆地区除了长江,其他的江河都受通航吨位的限制不能制造大型军用船舶,
因此长江中上游的军用船舶工业必将有巨大的商机。例如象武汉青山船厂之类的企业即将进行大
规模船舶制造业扩张,但武汉的长江岸线资源已经很紧张;黄冈鄂州黄石三个城市必将成为青山
船厂未来的生产基地。

6、宜昌和荆州是另一个关注点。这里的交通不如鄂东方便,但都紧邻长江,通航能力也不
受三峡大坝的船闸制约,是未来湖北省的另一个经济重心。十堰受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影响,未
来只能走环保经济和软型产业的路子,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对经济会有些影响。荆
门随州在国内确实没什么人知道。恩施州比湘西州甘南州楚雄州要好,但比不上延边州大理州红
河州,湖北恩施地理位置确实太偏,但在全国的自治州里面也属于中上之列,未来几年,小渡船
肯定会上去,但到芭蕉就是原始社会了。利川会有亮点,但是建鹤都比较贫困,咸来的有些地方
更是穷得离奇,巴东倒是会有点机遇,主要是航运相对便利。神农架林区就发展发展野人旅游经
济吧。

7、天潜仙是省直管县的活生生例子,但经济发展也不行。这里涉

及的地级市存废问题,自然是基层讨论的焦点,但是此事却不可一概而
论,省管县的例子中国已经有很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这个问题很复杂。至于地方领导的利
己思想,很正常。屁股决定脑袋。况且人的思想归根到底只是他做处的环境的影响下的产物。人
事交流的问题,以后还会加大力度。以后,全国的县级行政区的领导班子成员,都要跨省流动。
也就是说,湖北省某县的常委班子可能会出现来自内蒙古根河的副县长,来自云南宣威的副书记。
你们县的领导,也可能要去山东安丘任副市长,或者去湖南桃江任副书记。。。。中央党校的人正
在研究论证这个课题。以后处级干部都有可能需要在三个以上的省区任职的经验。。。干部要去东
南西北,开拓眼界和视野。。。

8、近年来湖北省虽然经济发展步伐较快,但在中部地区已经不具备绝对领先优势,而且在
总体上也落后于沿海地区的发展步伐;与此同时,湖北省也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在未来的趋势
方面,武汉要重点发展高技术、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轻纺、
食品、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或延伸,加快武汉新区建设,把武汉建成全国重要
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发达的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业中心。襄樊应该是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优质
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宜昌是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全国最大的磷化工生产基地。荆州加快发展轻
纺和汽车零部件产业;荆门壮大延伸石化产业链;十堰要建成全国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孝感
黄冈咸宁起点较低,还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咸宁孝感除了并入武汉经
济圈,没有其他出路。
9、武汉和长沙不是一个类型,就象游泳池里的白人和田径场里的黑人,没有任何可比之处。
总体上说,武汉的先天条件要远远好于长沙,但后天的机遇和条件却未必强于长沙,至于将来谁
也说不清。这种比较没有什么意义,以后尽量少争论吧!希望跨越的问题不要影响湖北的发展。
湖北人是九头鸟,优点缺点都很明显。湖北人的聪明才智还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国际化视野没有
打开,过去十年也没有很好地抓住机遇。希望今天的九头鸟能成为明天的九头鹰九头龙,就象当
年辛亥革命一样为中华复兴再立新功。

10、湖北省在产业梯度转移中的枢纽地位,其区位优势将独具吸引力,使得这一地区正在成
为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热土。湖北目前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
土地、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且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长江中游还是我国水资

源和能源最为富集,开发条件最好的地区,这些都为湖北省的快速而且
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资源基础。湖北省是我国科技资源的主要集聚区之一,特别是武汉东
湖地区著名的光谷和生物医药谷,是全国仅次于中关村的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密集的科教资源已
使湖北省成为我国推进高科技产业化和信息化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湖北省还是城市体系较为完
备的地区之一。特大城市武汉作为整个华中地区的中心,其商务环境和周边丰富的资源、低成本
竞争力相结合,已经成为长江中游的经济核心区,完全可能成长为内陆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