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高密度高强度各向同性石墨的开发

日本高密度高强度各向同性石墨的开发

2.2.- <电 碳) 

日本高密度高强度各向同性石墨的开发 东新电碳厂)7力 5_ 摘要 日本自1970年开始,积极致力于商密度商强度各向同 性石墨的开发,以{睹足电火花加工、连续埒造、热压模其以及石墨等 用逢的需求,1976年实现工业化生产.1978年前后,不使用粘坫剂 的自烧坫工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在世界上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由 于市场需饕,特别是半导体工业的需求急剧增加,产量大幅度提商。 商密度商强度各向同性石墨是一种商性能多用逢商附加值的新型材 料,具有广阀的市场前景,目前巳广泛用于冶金、机械、电工、化 工、石油化工以及原子能、宇航等工业部门和商新技术领域。 关冀锕 堕立坚鱼塑旦丝互墨 一%÷仕簋 

碳石墨材料具有许多独特性能,例如: 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几乎对所有化学药品都 具有化学稳定性、无熔点.在非氧化性气氛 中直到3000℃左右的高温。仍具有极好热 稳定性、热膨胀系数低、抗热震性强的特 点,而且是一种高强度材料,具有自润滑 性、重量轻、容易进行机械加工等优点,故 广泛用于冶金、机械、电气、电子、化工、 石油化工、原子能和宇航等工业部门和尖端 技术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碳石墨材料传统生产工艺是用焦炭等固 体原料和煤沥青等粘结荆,经混合、磨粉、 压制、焙烧、浸渍、石墨化等工序来制造 的,其工艺流程见图1N3。压制时采用模 压、挤压成型方法.压粉沿施压方向取向. 故产品各项物理机械性能呈各向异性,在平 行和垂直于施压方向有较大差异。根据粘结 剂沥青的热重量分析('rGA)结果,经焙烧 后,只有约印%的残留下来.其余均挥发 逸失,体积收缩至4o%以下,而且用作固 体原料的焦炭等本身即为多孔材料,虽然采 ;稀 钥 用浸溃等密实工艺,亦无法获得高密度石墨 材料,通常都具有20—30%的气孔率。 碳石墨材料气孔率大,亦即体积密度 小,则机械强度低,以抗弯强度为例。其抗 弯强度与体积密度的关系曲线见图2[2J。由 图2可知,体积密度越大,气孔率越小。则 抗弯强度越高。低密度的碳石墨材料不可能 获得高的机械强度。因此,体积密度常作为 项重要技术性能指标而列入产品说明书 中。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 普通碳石墨材料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尤其 是核石墨、电火花加工热压模具、连续铸造 等用途.都要求开发细颗粒结构高密度高强 度各向同性石墨。 在高密度石墨材料开发方面.美国领先 步。美国波柯石墨公司(POCO Graphite hlc),利用石墨材料在2500℃以上的高温. 在压力作用下的蠕变特性,开发成功再结晶 石墨。再结晶石墨是在高温高压下使多晶石 墨晶粒长大并定向排列而得到的高密度材 <电 碳) [固体原料] 煅烧石油焦 煅烧沥青焦 [粘结剂] 煤沥青 煤焦油 

(图1)碳石墨材料传统工艺流程 料,石墨体内的缺陷(砂眼、裂纹等)消 失,体积密度可达到1.&5—2.15g/era3,呈 明显的各向异性。该公司随后又开发成功高 强度高密度各向同性石墨。 日本在这方面起步较晚,早在60年代 

中期部分科研人员曾进行试验研究。日本 1969年开始实施以核能的高效利用为目的 的多用途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的研究开发计 划,其中包括核石墨的开发,日本原子能研 究所1971年设立石墨材料研究室.在多用 lO (电 碳> 体积密度(g/cm 。) (图2) 碳石墨材料抗弯强度与体积密度的关系( 

途高温气冷实验堆中,石墨材料使用条件极 为苛刻,而且日本又是地震多发国家,为了 安全起见,设计要求使用高强度高密度各向 同性石墨。此外,电火花加工、连续铸造和 热压模具等用途亦要求开发高强度高密度各 向同性石墨。以上述市场和社会需求为背 景,日本一些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着手进 行高强度高密度各向同性石墨的开发 1976 年,东洋碳素公司和揖斐川电气工业公司率 先实现工业化生产。东洋碳素公司1976年 在大阪工业技术试验所指导下,生产出高强 度高密度各向同性石墨IG-11,1979年获通 产省重要研究项目补助盒,不久又开发成功 超高密度石墨材料IS080,据称,该产品各 项技术性能超过了美国波柯石墨公司同类产 品。由于解决了成形等关键技术,从而在制 品大型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可制造直径 1.Im、长2m的超大型制品,日本动力反应 堆核燃料事业用内定以这种材料作为多用途 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活性区结构材料。 1978年左右,吴羽化学工业公司、东 北协和碳素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不使用粘 结剂的自烧结碳的工业化生产,其原理与粉 末冶金相同,这无疑是碳石墨材料生产技术 的一项重大创新,欧、美一些厂商亦利用吴 羽化学工业公司的专利技术进行生产。 高强度高密度各向同性石墨的开发成 功,市场需求激增,特别是半导体工业,对 其深加工产品SiC涂层石墨材料的需求急剧 增加。日本碳素公司、东海碳素公司、东洋 碳素(力一水’/)公司(东洋炭素公司和东 洋力一水’/公司汉译名称相同,故后者用括 号加注“力一水 ”,以示区别)、日立化成 工业公司、昭和电工公司、东芝陶瓷公司、 三菱化成工业公司等碳石墨材料专业生产厂 商,和住友金属工业公司、神户钢铁公司、 日本钢管公司、JI『崎钢铁公司、丸善石油公 司、新日铁化学工业公司、大阪煤气公司、 兴业石油公司等钢铁、石化、化工企业,亦 相继实现工业化生产。根据《富士经济) l989年的调查资料,日本高密度各向同性 石墨产量增长情况见图3…。 高密度高强度各向同性石墨其工业制造 方法,一是沿用传统工艺流程,使用超细粉 原料和等静压成型技术的方法,东洋碳素公 司、揖斐川电气工业公司及其他碳石墨材料 专业生产厂商多采用这一方法,其标准工艺 流程见图4…,虽然各公司的工艺不尽相 同,但都是以此为蓝本的。 这种方法是先将原料磨成lO ̄'n以下的 超细粉末,按工艺要求配料,在混合锅中混 匀,加入过量的沥青粘结剂混合均匀,再磨 成粒径数十微米到数百微米的压粉,压粉在 经过焙烧后,即成为以超细粉固体原料为结 构单位的微粒镶嵌结构的各向同性焦炭。焙 烧时,尺寸收缩大(体积收缩率在2o%以 上),可获得高密度各向同性石墨,由于采 用等静压成型技术压力传递性好,可得到质 量均一的产品,也易于制造形状细长的制 品,可以使用超细粉原料和添加过量的粘结 剂,但要注意压制工艺条件,尤其是卸压对 的工艺条件,防止脱模时所产生的应力使压 <电 碳> 坏开裂或变形 和传统工艺流程一样,需要 多次进行浸渍处理, 进一步提高其密度 日本一些厂商采用直接通电法进行石墨 化处理,和艾奇逊法相比,能耗大幅度降低。 东洋碳素公司和其他厂家的产品性能分 别见表1 和表2‘4J。由于传统工艺本身所 固有的缺点,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巳不可能 进一步提高密度。表1、表2中的密度值已 接近或达到极限值。 石墨化后,大部分杂质挥发,纯度显著 (%) 提高,而对于半导体工业、宇航、核能等应 用领域,还必须进行高纯化处理。高纯化处 理可与石墨化同时进行,也可 在石墨化之 后进行,东洋碳素公司根据石墨中杂质种类 和存在形式,采用多种卤素气体和卤化物气 体进行高纯化处理,最终纯度可提高到数 PPm。如果在减压下进行特殊处理,可得到 PPb品级的超高纯石墨。东洋碳素公司高纯 石墨杂质分析结果见表3…。 自烧结法是日本工业上生产高强度高密 

(图3) 日本高强度高密度各向同性石墨产量增长情况 度各向同性石墨的另一种方法。自烧结法以 具有自烧结性的粉末原料,不使用粘结剂来 制造高强度高密度各向同性石墨的方法。日 本早在60年代曾有科研人员进行试验研究, 70年代 后为了开发多用途高温气冷堆用 核石墨,广泛开展自烧结碳的工艺研究,部 分试制方法和试制品特性见表4[5J。 九洲工业技术试验所 生石油焦为原 料,研制成功体积密度约1.9g/ 、抗压强 度150MPa、肖氏硬度约100、石墨化度 d(002)=0.34rim的低石墨化度高密度高强 度各向同性硬质碳素材料‘6]。这项成果虽然 最终未能获得工业应用,但在此基础上,该 所开发成功粒子弥散增强型碳基陶瓷复合材 料,日本新技术开发事业团作为委托开发课 题由日本神户铸钢公司进行工业化研究和应 用开发。 由于沥青中间相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目 前t3本工业上都是以中间相碳或与之类似的 原料来进行生产。 2 <电 碳> [固体原料] 石油焦、沥青焦、 天然石墨、无烟煤 

[粘结剂] 煤沥青、煤焦油 合成树脂 

(图4)高密度高强度各向同性石墨标准工艺流程 <电 碳> 

。 l嚣 宣 宝 定 :国 墓 :国 譬一 -I 升尉 

H l品 景 定 景 翕 章 :国 曩萎皇; 删脚 H l寮 凑 譬 霉 定 }8 量 要萎一 -I 崩 删脚 宝 蛙 I 罄 目 罐 量 郴 衄 

嗣 一 - 妻 

蛙 I :国 篇 离 寓 量 蠹 离 衄 嗣 一 一 委 

高 蟊 譬 茹 糕一 8 鬲 寓 -I 

哥哥H 

.n 叫= _一 宣 幂 寓 ;兮 鸯 呈 避馨 l -I 掌墨 譬 

蜊 耄蔓 _ 目 雩 品 量 掌 茸H I 一一 蜊菘I'k 舞蛙蹲 

o/ 一 一一一 一口_一要一 重 重 量 目 g 备 X 一 一—

蟪j 取匪 一 峨 * 崔 

昧 避 蕺 蕞 鼹 鼹 露 {鲁' +l| 宙 譬 量 搽 期 嶙 醛 蛊 蛙 删 

_l 尝g喇 匠瘟啦静眶蒋帽 憔程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