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分析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分析

特区经济SpecialZoneEconomy2010年10月“三农”问题摘要:在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

上,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效应格兰杰原因,测度了二者之间的协调状态。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协整检验;协调度

Abstract:Thispaperusesquantitativemethodstoan

alyzetheeffectsofprivateconsumptionstructureofruralresidentsonindustrystructureinChinaonthebasicofillustratingthechangingstatusinboth,thenmeasuresthecoordinationsituationbetweenthem.Keywords:Consumptionstructureofruralresidents;

Industrystructure;Cointegrationtest;Coordinationdegree

理论研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消费需求结构变动则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最基本原因。近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也逐步呈良性变动,但对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用依然有限。笔者认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受阻、升级缓慢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状况密切相关。现运用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具体测度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效应和协调状况,以便采取措施通过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引导和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状况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1990~2008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由59%下降到43.67%;居住质量明显改善,人均砖木结构和钢筋水泥结构住房所占比重由11.06%提高到28.29%;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小,由5.29%下降到4.75%;人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

务支出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支出比重由3.25%上升到6.72%;人均交通通讯支出比重由1.44%上升到9.84%,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比重由5.37%上升到8.59%。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实施,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1990~2008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渐降低,从1990年的27.12%下降到了2008年的最

低值11.31%;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二产

业增加值比重由41.34%上升到48.6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重由31.54%上升到0.07%。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影响效应的测度分析1.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中,食品主要来自第一产业,其它各类消费品和劳务性商品主要来自第二、三产业,现用农村居民非食品消费支出比重(X)反映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综合变动状况,用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Y)反映产业结构的综合变动状况。所选取数据样本期为1990~2008年,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

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现将原始数据取自然对数得到新序列,记为LNX和LNY,运用ADF检验法得到检验结果:LNX和LNY的ADF检验值分别为-2.5334和-2.6621,均大于显著性水平5%临界值-3.7105;△LNX和△LNY的ADF检验值分别-2.4754和-3.7282,均小于

显著性水平5%临界值-1.9628;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X、LNY均存在单位根,为非平稳序列,而△LNX、△LNY均不存在

单位根,为平稳序列。经比较选择滞后期S=K=1时的LNX、LNY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LNY不是LNX的格兰杰原因”F统计量的伴随概率为0.55863,接受原假设;而“LNX不是的LNY格兰杰原因”F统计量的伴随概率为0.00423,拒绝原假设。可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是我国产业结

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且当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将引起下一年产业结构的变动,而产业结构变动则不是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3.协整关系分析

现运用EG检验法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应用OLS法估计的方程为:

LNY赞t=3.5189+0.2372LNX[AR(1)=0.6868](4.4506)(9.1817)R2=0.9780R2=0.9750F=332.6353D.W=1.4905上述估计方程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具有较高拟合优度。现对其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IC最小的原则,选择滞后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分析□马成文1,2毛舒乐2

(1.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00;2.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41)

1702010年10月SpecialZoneEconomy特区经济

期P=1,ADF检验统计量值-3.3979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1.9628,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序列LNY和LNX线性关系显著,即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方程回归系数0.2372表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具有一致性,并且在其它不变的条件下,农村居民非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每变动1%,将平均引起0.2372%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动。三、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协调性分析现利用协调度指标反映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变动状况。计算公式为:C=襔f(x)g(y)/f(x)+g(y)2襔襔2│k,式中,C表示协调度,0≤C≤1;f(x)和g(y)为系统变量值;k为调节系数,通常取2≤k≤5。协调等级一般作如下划分:0-0.5,极不协调;0.5-0.6,不协调;0.6-0.7,勉强协调;0.7-0.9,基本协调;0.9-1,协调。现令k=2,计算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协调度,结果显示,1990~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协调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协调状态由基本协调向协调转变。分阶段看,1990~1995年,两者之间的协调度呈小幅下降趋势,由0.8516下降到0.8071,但仍呈现基本协调状态;1996~2005年,两者之间的协调度呈稳步上升趋势,由0.833上升到0.8936,仍呈基本协调状态;2006~2008年,两者之间的协调度基本稳定在0.906左右,呈现协调状态。随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加快,产业结构也将进一步加快调整步伐,以满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四、结论及政策建议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无论是从整体水平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消费日益趋于多元化,食品、衣着及家庭设备用品方面的消费支出不断下降,而花费在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则出现上升的趋势。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逐步受到重视。第一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在逐渐减少,增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在这些年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保持着较好的增长率,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整体处于优化过程中。第三,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是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动因,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同时1990~2008年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在不断优化升级,二者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来看,协调程度并不太高,目前由基本协调向协调状态转变。第四,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层次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产业结构升级。2008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67%,高于同期城镇居民5.8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人均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占消费总支出比重分别为5.79%、4.75%、8.59%、6.72%、2.09%,分别比城镇居民同类项目支出比重低4.6、1.4、4、5.4、1.6个百分点。由于农村居民非食品类消费品主要来自第二、三产业且农村居民人口比重仍占全国总人口的50%以上,农村居民较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和较高的人口比重,必然对现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产生抑制作用。2008年,我国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48.6%和40.1%,而2000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美国为22.9%和74.5%、英国为25.4%和72.8%、法国为24.7%和74%。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过度阶段,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但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是协调的。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必须提高和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第五,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民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农民消费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农民收入水平、农村生活设施、产业结构、市场商品和服务供给结构等,但我们认为农民收入水平是最重要影响因素。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居民消费结构趋于优化。当前要扩大农民消费需求、优化农民消费结构,必须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优化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和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四是大力推进城镇化,为农村第二、产业提供空间载体。□

参考文献:

[1]候志阳,戴双兴.城乡居民二元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企业经济,2001,(08).[2]李新安,施国庆.论消费需求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2002,(09).[3]马成文,张志平.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效应分析[J].财贸研究,2007,(04).[4]刘险峰.我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J].消

费导刊,2007,(05).

注:本文为马成文主持2008年度国家统计局项目《农村居

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效应研究》(2008LZ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有删节。

作者简介:

马成文,男,1963年生,汉族,安徽亳州人,华中科技大学西方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毛舒乐,男,1986年生,回族,安徽淮北人,安徽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统计理论与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