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妊娠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疾病(以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至产后12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三大症候群,重度患者伴有头痛、眼花、甚至抽搐、昏迷。本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是引起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如果孕妇在怀孕20周后出现高血压,但尿液中没有出现蛋白质,就会被诊断为妊娠高血压,也称妊娠诱发高血压。
如果孕妇在怀孕中期后出现高血压,并且尿液里有蛋白质,就说明她患有一种比较复杂的病症——先兆子痫。
如果有些孕妇在怀孕前就患有高血压,或在怀孕20周之前被诊断出高血压,她们就患有妊娠合并高血压病。
高血压通常指的是血压等于或大于140/90mmHg,只有一项数字高于正常值也包括在内。高血压通常没有任何明显症状,除非你的血压确实非常的高。
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典型临床表现为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视病变程度不同,轻者可元症状或有轻度头晕,血压轻度升高,伴水肿或轻微蛋白尿;重者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持续性右上腹疼痛等,血压明显升高,蛋白尿增多,水肿明显;甚至昏迷、抽搐。
轻度妊高征是本病较轻的阶段,它的主要变化就是孕妇在产前检查时,血压轻度升高;≥18.7/12千帕(140/90毫米汞柱),可以伴有轻度蛋白尿和水肿,病人无明显不适。若经过及时治疗病情会好转或不再发展。反之,病情会逐渐发展,或迅速恶化。
轻度妊高征的病人其水肿可以是显性,也可以是隐性。显性水肿,根据其程度不同可分为Ⅰ°~Ⅲ°;如果是隐性水肿,仅表现在体重的异常增加(即病人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千克)。
中度妊高征病人的病情是在轻度妊高征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血压和尿蛋白及水肿的程度比轻度妊高征加重了,但这时病人仍无异常感觉,若治疗不及时,可以发展成重度妊高征。
这是妊高征病情发展最为严重的一个阶段,血压升高≥21.3/14.6千帕,尿蛋白++~++++,病人水肿的程度可轻可重,严重者可有腹水,同时病人感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右上腹痛、呼吸急促、心慌、胸闷、恶心、呕吐。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诊治;病人可能出现抽搐,伴发昏迷、神志丧失。抽搐可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口唇舌咬伤,摔伤甚至骨折。这种情况在产前、产时、产后(产后食品)均可以发生。对母儿伤害甚大,重者可危及母儿生命。
所谓“子痫”实际上是妊高征病情最为严重的阶段。这时病人的典型表现为:眼球固定、瞳孔放大、瞬即头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及面部肌肉颤动,数秒钟后发展为全身及四肢肌肉强直、双手紧握、双臂屈曲,迅速发生强烈抽动。抽搐时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持续1分钟左右,抽搐强度减弱,全身肌肉松弛,随后深长吸气,发出鼾声而恢复呼吸。
抽搐发作前及抽搐期间,病人神志丧失。抽搐次数少且间隔时间长者,抽搐后短期即可复苏。如果病人抽搐频繁、持续时间长者,往往陷入昏迷。如果子痫发生在孕晚期或临产前,称为产前子痫;少数病人发生在分娩过程,称为产时子痫;个别病人发生在产后,称为产后子痫。
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母体和胎儿有什么影响?
妊娠高血压的影响,取决于出现症状时所处的怀孕阶段,以及血压升高的程度。血压越高,越接近怀孕早期出现,孕妇出现问题的风险也就越大。所幸的是,大多数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准妈妈症状都很轻微,而且直到接近分娩时(37周或以后)才表现出来。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你接受引产或剖腹产的风险会略高于其他人。但除此之外,你和宝宝的健康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大约有1/4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女性在孕期或分娩时,或者生下宝宝后不久,会患上先兆子痫。如果孕妇在怀孕30周内出现妊娠高血压,那么进一步发展为先兆子痫的几率是50%。另外,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孕妇, 发生其他孕期并发症的风险会更高,这包括宫内发育受限、早产、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等。由于存在着这些危险,医生会更小心地关注你和宝宝的情况。 5.易患妊高征的人群?
1、年老初产妇及高龄初产妇。
2、体型矮胖者。
3、发病时间一般是在妊娠20周以后,尤其在妊娠32周以后最为多见。
4、营养不良,特别是伴有严重贫血者。
5、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其发病率较高,病情可能更为复杂。
6、双胎、羊水过多及葡萄胎的孕妇,发病率亦较高。
7、夏季与初春寒冷季节和气压升高的条件下,易于发病。
8、有家族史,如孕妇的母亲有妊高征病史者,孕妇发病的可能性较高。
6、发现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怎么办?
预防胜于治疗,一般会先控制饮食,勿吃太咸或含钠高之食物,例如:腌制品、罐头加工食品等,再来控制血压。一般临床常见药物是口服Aconite或是Apresoline,对于住院的孕妇除了口服降低血压药物之外,会给予硫酸镁以预防痉挛的发生。
专家认为,孕妇一旦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不能根治,因此对于孕妈妈来说,最好的方法是在产科医生、营养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预防妊高征的发生,或尽可能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旦发现自己患有妊高征,孕妈妈也不用过分紧张,可通过“1减少、2控制、3补充”的合理饮食来进行调理:
1、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
患有妊高征的孕妈妈应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炒菜最好以植物油为主,每日20~25克。饱和脂肪酸(如猪油、牛羊油、椰子油,棕榈油等)的供热能应低于10%。
2、控制食物的摄入总量
孕后期热能摄入过多,每周体重增长过快都是妊高征的危险因素。因此孕妇摄入热能应以每周增加体重500克为宜。对于已经肥胖的孕妇,每周增重250克为宜。
3、控制钠盐的摄入
钠盐在防治高血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若每天食入过多的钠,会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因此有妊高征的孕妈妈应每天限制在3~5克以内。同时,还要远离含盐量高的食品,如:调味汁、腌制品、薰干制品、咸菜、酱菜、罐头制品、油炸食品、香肠、火腿等。 另外,酱油也不能摄入过多,6毫升的酱油约等于1克盐的量。如果已经习惯了较咸口味的孕妈妈,可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以此改善少盐烹调的口味。
4、补充蛋白质
重度妊高征的孕妇因尿中蛋白丢失过多,常有低蛋白血症。因此,应及时摄入优质蛋白,如牛奶、鱼虾、鸡蛋等,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每日补充的蛋白质量最高可达100克。
5、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
钙不仅有助于胎儿的骨骼与牙床发育,而且能使血压稳定或有所下降。患妊高征的孕妇最好多吃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制品、豆制品、鱼虾、芝麻等,也可适当补充钙剂。若为低钙血症,每天的钙摄入量可达2000毫克。
6、补充锌、维生素C和E
妊高征的孕妇血清锌的含量较低,因此,膳食中若供给充足的锌能够增强孕妈妈身体的免疫力。另外,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抑制血中脂质过氧化的作用,降低妊高征的反应,因此也需要适当补充。
7、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
PIH病因不明,尚不能完全预防。但做好以下措施,可减少先兆子痫的发生和发展成重症。
1.建立健全各级妇幼保健网,认真做好孕期保健,妊早期检查需测血压,以后定期检查,每次必需测血压、体重与尿常规。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可明显降低子痫发生率。 2.注意加强孕妇营养与休息 孕期多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及各种营养素。过去认为孕20周后补充钙(600~2000mg/d)和(或)低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d)可降低先兆子痫的发生。但Levine等(1997)总结文献中3篇共13 231例服钙与3篇共22064例服阿司匹林孕妇的病例对照,发现均无降低先兆子痫的作用。
3.加强高危人群监护 妊娠中期平均动脉压>85mmHg和翻身试验(roll over test)阳性者,孕晚期易患先兆子痫。原发高血压或肾脏病患者妊娠期易合并先兆子痫。有先兆子痫病史者下次妊娠易再发生先兆子痫。对上述人群应加强孕期检查。
8、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
一般治疗:
1、左侧卧位休息:休息对妊高症极为重要,左侧卧位具有重要治疗意义。①左侧卧位可以纠正妊娠子宫右旋,减轻妊娠子宫对腹主动脉及髂动脉的压力,增加子宫胎盘供血量;②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压力,增加回心血量,从而使肾血流增加,尿量增多;③改善子宫胎盘供血,纠正胎儿宫内缺氧;④临床观察自觉症状减轻,体重减少,水肿消退,有明显治疗效果。
2.饮食:孕妇要适当限制热量,防止过食。因为肥胖是妊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且孕妇卧床休息后需求热量减少,过多热量负荷能够加重病情。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如进盐过多,可使钠在血管壁滞留,增加血管壁对增压物质的敏感性。进食优良高蛋白食物,因为妊娠高血压疾病有蛋白尿,常伴有低蛋白血症,但对肾功能不全者除外。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钙剂,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
3.精神和心理治疗:解除思想顾虑,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如果孕妇得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需要进行解痉、降压和利尿治疗。由于每个孕妇的临床症状不同,所以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订治疗方案。孕期可以通过产前检查预防和及早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具体的方法是: 1、在妊娠早期进行定期检查,主要是测血压、查尿蛋白和测体重。 2、注意休息和营养。你的心情要舒畅,精神要放松,争取每天卧床10小时以上,并以侧卧位为佳,以增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供血条件。饮食不要过咸,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3、及时纠正异常情况。如发现贫血,要及时补充铁质;若发现下肢浮肿,要增加卧床时间,把脚抬高休息;血压偏高时要按时服药。症状严重时要考虑终止妊娠。
4、注意既往史。曾患有肾炎、高血压等疾病以及上次怀孕有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重点监护。
9、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
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尿糖多次检测为阳性、年龄>30岁、孕妇体重>90kg、复杂性外阴阴道假缘酵母菌病、反复自然流产、死胎或分娩足月RDS儿史、分娩巨大儿、畸形儿史、本次妊娠胎儿偏大或羊水过多者,为GDM的高危因素
研究表明,年龄、肥胖、种族不良生育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1、年龄因素:高龄妊娠是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在孕24周前能诊断出糖尿病的孕妇中,30岁及以上的孕妇占63.7%,而孕24周以后诊断的仅占45.2%。
2、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年龄、经济、文化水平及饮食结构等因素都与肥胖有协同作用。
3、2型糖尿病与种族的关系: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相关性,与欧洲白人妇女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陆亚洲、阿拉伯和黑人分别为前者的11倍、8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不能排除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4、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
10、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