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陆地钻机立柱式钻杆排放系统设计

陆地钻机立柱式钻杆排放系统设计

陆地钻机立柱式钻杆排放系统设计 

口张洪生 

兰州理工大学 口姚璐璐 

机电工程学院 口杨帆 

兰州730050 

摘 要:在对陆地钻机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立柱式钻杆排放系统,系统采用全液压驱动设计,电液比例阀 

和电液方向阀等对系统的方向、位置和速度进行控制,再通过PLC进行控制,实现了系统的智能化和柔性化。 

关键词:钻杆排放系统陆地钻机PLC液压系统 

中图分类号:TE928;TE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998f2012)06—0036—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 

求越来越大,我国也由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大 

国,石油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钻井 

是石油工业的“龙头”,钻井的投资占整个石油工业上 

游投资的一半左右。钻井工程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石 油勘探开发的成败。也决定着石油上游业务的发展潜 

力和竞争能力,目前,其技术发展趋向于信息化、自动 

化、智能化。 

钻杆排放系统作为海洋钻井平台和钻井船上重 

要的井口机械化设备之一,在起钻、下钻作业过程中 

实现了对钻杆、套管等钻具的夹持、提升、下放和平移 

等操作,实现钻井过程中井口到排放架之间钻杆排放 

的自动化操作,避免人与钻杆的直接接触。并可加快起 

下钻速度,对降低海上钻井作业成本、提高作业安全 

性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技术趋 

收稿日期:2011年12月 于成熟并开始广泛应用。2001年,由英国石油公司与 

PAT公司共同研制了轻型自动化钻井系统(LADS), 

与相同功率常规钻机相比.新式钻机质量还不到常规 

钻机的112,仅需1人即可在计算机控制室完成所有 钻井、起下钻及水平排立管柱作业。因海洋钻井平台一 

钻井船的特殊和恶劣作业环境限制,也由于国家和行 

业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作业人员的HSE要求,使海洋 

钻机对钻杆自动排放系统的需求量呈现出逐年上升 

的趋势。但是,对于陆地石油钻机而言,钻杆自动排放 

系统的应用还没有起步。本文根据陆地钻机常用的结 

构形式,借鉴国外海洋钻杆排放系统的开发经验,设计 

出适合安装到陆地钻机的立柱式自动排杆系统。 

1 结构方案 

笔者所设计的立柱式钻杆排放系统主要用于实现 

在井口与立根盒之间往返自动移送钻杆立根操作,还 

置与空心平旋盘轴作相对旋转运动;数据接收装置内 

部包括数据接收器和外界光源屏蔽罩,同时光脉冲发 

射器的发射端也位于信号接收装置内部,在该结构下, 

数据的发射和接收都在一个与外界干扰隔绝的环境 

下,从而可以避免外界信号对有用信号的干扰。为了便 

于机床各部分的安装和拆卸,在平旋盘轴和平旋盘的 

连接部位安装了数据线接口1,在平旋盘和动力主轴 的接触部位安装了数据线接口2。 

5结论 

(1)按照极坐标方程轨迹特点,设计出了主轴以 

极坐标参数运行的新型机床。 

(2)完成了机床整体的设计,针对机床电主轴在 

供电、供水以及位置反馈系统存在的问题,本课题成功 

的设计了电主轴的动态连接供水、供电系统,以及位置 

反馈数据的光耦传输装置。解决了制造极坐标机床的 

lJ36l 2012/6 难题,为机床的生产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建武.国内外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制造技术 

与机床,2008(12):57—58. 

[2]Tobias S A.Machine tool vibration[M].Glasgow:Blackie and Sons Ltd,1965. 

[3] 袁名伟,田美丽,徐国胜.车削中心的极坐标功能研究[J]. 

机械制造,2002(9):24—25. 

[4]Yan HS.A methodology for Creative Mechanism Design[J].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1992,27(3). [5] Koenigsberger F,Tlusty J.Structral of Machine tolls[M]. 

London:Pergamon Press.1971. 

[6] 陈子银,陈为华.数控机床结构、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 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 

(编辑 凌 云) 

机械制造50卷第574期 可与自动吊卡、动力辅助鼠洞、铁钻工配合完成离线 

单根接成立根操作,而不需要借助起升系统,不影响 钻进进度。系统结构形式与钻台排放架结构形式密切 

相关.根据钻机型式及钻杆立根容量等因素,排放架 

可设计成星型、平行型和x—Y型。图1为立柱式钻杆 

排放系统的示意图。其特点是有1个独立柱状的支撑 

构架,立柱上搭载着两个机械手臂,上机械手臂可以沿 

立柱上下移动,整个立柱可以在井口、鼠洞以及立根 

盒之间行走。上下端的驱动装置还能使立柱按照一定 

▲图1总体方案 1.平移油缸2.提升油缸3.行走马 达4.夹紧油缸5.夹持爪6.摆放主 臂A 7.摆放主臂B 8.摆放副臂9. 行走齿条lO.上行走机构(行走马达) 11.上行走轨道12.钻具 ▲图2上机械手臂 

1.辅助平移油缸2.辅助提升油缸 3.扶正爪4.辅助摆放主臂A 5.辅 助摆放主臂B 6.辅助摆放副臂7. 钻具8.行走、回转机构(行走马达、 摆动缸)9.下行走轨道 ▲图3下机械手臂 

机械制造50卷第574期 的角度旋转。 1.1 上机械手臂 

图2为上机械手 臂的示意图。摆放主 

臂B与摆放副臂为平 行四连杆机构.根据 

椭圆机构原理,平移 

油缸动作驱动夹持爪 

在水平面内作前后直 

线运动.以实现夹持 

爪靠近或远离立柱: 

摆放主臂A的长度为 摆放主臂B的1/2.提 

升油缸回缩实现夹持 

爪短行程的弧线提 升:行走马达经过齿 

轮减速后啮合立柱上 的齿条实现了整个上机械手臂的上下移动;锁紧油缸 

配合啮合齿条实现了上机械手臂的锁紧;上机械手臂 

夹持爪通过两个液压夹紧缸驱动夹持爪的张合,主要 

用于套住钻具,使其保持在导轨内,并能实现旋转从而 

实现钻具的加紧。 

1.2下机械手臂 

图3所示为下机械手臂示意图。下端固定在立柱 上,手臂机械机构与上机械手臂类似。辅助平移油缸与 

上臂平移油缸同步动作,辅助提升油缸与上臂提升油 

缸同步动作.使钻杆在保持竖直的状态下实现水平移 动和短距离升降。因下夹持爪不承载钻杆自重,所以由 

一个夹紧油缸控制其张合,内侧采用水平滚轮设计。回 

转机构实现整个立柱按角度转动,由摆动马达驱动。立 

柱有轴承支撑,摆动马达安放在支撑下方,马达输出轴 

直接和立柱相连。立柱底部为行走小车,由液压马达驱 

动,与立柱顶端行走小车中的液压马达同步动作,实现 

立柱在井口与立根盒之间的移动。 

2钻杆移动方案 

钻杆移送的;b-案包括起钻、下钻、离线接单杆等, 

假定系统在半自动化控制的情况下工作,图4给出的 

为起钻过程。系统所进行的基本动作是相同的。而与控 

制方式无关。控制方式不同只不过使操作者的行为动 

作有所改变。PLC可根据不同的工序要求进行自动4-1= 

和半自动控制。 

起钻过程如下。 

图4(a)工序过程: 

1)系统处于备用状态;2)吊卡提升 ̄-di ̄;3)放入卡 

瓦。 图4(b)工序过程: 

1)系统移动到井口;2)上爪平移伸出;3)上爪抓住 

钻具;4)铁钻工卸扣;5)下爪平移伸出;6)下爪抓住钻 

具;7)系统短距离提升钻具。 

图4(o)工序过程: 

1)上爪、下爪同时收回;2)立柱移动到指定位置; 

3)上下臂同时平移伸出;4)系统使钻具短距离下降;5) 上爪、下爪同时松开;6)上下手臂同时收回。 

2012/6 20 

1.油箱2.吸油滤油器3.液位计4.变量泵5.电动机6.空滤器7.单向阀8.压力表开关9.压力表1O.电磁溢流阀11.储能器12.电 液比例方向阀l3.电磁换向阀14.液控单向阀16.回油滤油器l7.冷却器18.单向节流阀19.电接点温度计20.安全球阀21.减压阀 23.电磁水阀24.压力接头25.平衡阀 ▲图5液压系统原理 

3液压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 

3.1 液压驱动系统 系统采用全液压驱动,保证了整机动作迅速、平 

稳.满足了机构的动作精度及需要承受大负载及运动 

性能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液压原理图如图5所示。 

在该液压系统中.为防止各种干扰影响手持抓取 

钻具,采用变量泵供油。平移油缸控制回路采用液压换 

向阀配合比例调速阀,实现夹持爪平移。夹紧油缸和提 

升油缸回路采用电磁换向阀配合双向液压锁、比例调 

速阀,实现钻具被抓取和提升时的锁紧和保压。马达回 路采用电液比例方向阀配合平衡阀。马达回路为了避 

免抖动,电液比例方向阀通过阀配的驱动器(比例放大 器)调整一个斜坡时间可以很方便地调节抖动特性,一 

个旋钮或手柄电位计经过PLC处理后可以控制这个 

比例阀,方便现场工作时对速度的随时调整。部件运行 

方向的控制主要通过控制面板、外部接近开关和压力 

继电器的传递信号来改变液压回路的换向阀的工作位 

置,使液流按要求流动。 

3.2控制系统 本系统选用可编程控制器对液压执行系统进行控 

制。PLC自带编程器能实现离线及在线编程,还可以结 

合实际的工程要求,调整控制程序,实现机械本体的不 

同动作,实现了柔性化设计。该机械手在PLC控制下 

2012/6 可实现手动、连续动作两种工作方式。其手动方式是指 

利用按钮和摇杆对机械手每步动作单独进行控制,连 

动方式是指机械本体根据控制信号自动循环执行每步 

动作,直至获得停止信号。系统启动后,根据工序要求, 通过旋转按钮确定工作方式为单动或连动形式,如果 

选择连动则执行自动程序。否则默认执行单动程序。 

4结束语 

钻杆自动排放系统在提高钻井效率、改善工人工 

作条件、降低钻井成本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外已有多项钻杆自动排放系统专利。在对国外 钻杆排放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国产的钻井平台 

钻杆自动排放系统,实现钻杆操作的自动化,是可行 

的。本系统采用全液压驱动设计,使用PLC进行实时 控制,实现了手动、连动、互锁、状态显示、延时报警等 

功能,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良好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刘文庆,崔学政,张富强.钻杆自动排放系统的发展及典型 

结构[J].石油矿场机械,2007,36(11). 

『2]Hawkins.Piek2up and Lay2down System and Method:US. 

6,994;505 B2[P].2006202207. [3] 姜鸣,曹言悌,周声强.陆地钻机钻杆自动排放系统的设计 

方案[J].石油机械,2008,36(8). △ 

(编辑 丁 罡) 

机械制造50卷第574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