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欣赏浅谈硬笔书法字帖
相传在公元4世纪,有一天大书法家王羲之到街上散步,见一
老婆婆手持十几把竹扇叫卖。王问:“一扇卖多少钱?”答:“二十
个钱。”王取笔在每把扇上写了五个字。老婆婆伤心地说:“家里今
天要靠这个吃饭,现在我怎么卖呢?”王笑答:“你就说这是王羲之
写的,每扇至少要他一百个钱。”果然,人们听说有王羲之的亲笔字
在街上出现,一拥而来,争出高价,抢购一空。还传说,唐太宗酷爱
王书,高价收买《兰亭序》帖不成,竟派人化装前去骗取,观赏一生,
死前遗嘱将其陪葬,好让他死后的幽灵继续观赏。
的确,在我国,书法是一种历史极为悠久,群众性十分广泛的
独特艺术,千百年来,在人民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陶冶性情、美化生活
的作用,其影响之深、艺术魅力之大,毫不亚于其它任何艺术。可以
说,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并且是以文字为唯一载体的一种具有能够表
现东方人哲学思想、美学意识,跨越时空的最概括的线条艺术表现形
式。
要欣赏书法,不能不了解书法。应以历史为轴线,由远及近。
书法自古至今依次以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为主要形式。甲骨
文为最早的篆字,以形造字,以意创形,物象得意,或虎豕横行,或
双止叠步,尽山水虫鸟自然之趣。到了《石鼓文》问世,其字体线条
韧挺,项背呼映,上下携衬如莽蛇缠树,飞瀑挂廉,静中寓动,集金
刚雄健,少女婀娜之势、之姿于一体,以至被誉为“千古篆法之祖”。
隆盛于汉的隶书在书法史上是光彩夺目的。它由篆字脱胎(是
篆字的草写)、演化,其典范华山碑尽管早已失损,只存木板,但其
字蚕头燕尾,中竖悬针,撇捺维支,笔、气、力、目一齐送到,直至
末端,不燥不滞,甘润饴和,不愧是隶书特征完备的造型。
章草起于汉末三国时期,章草运行以连笔为多,凡有横捺多以
波磔处之,残留隶书很多痕迹。在书写上,须沉着稳缓,并且只有较
多地了解隶意后,方可入林伐木,得其本源。以能写出高山巨石朴茂、
厚重为优。虽字间不连但行气贯通。今草指常规型连笔写法,历史上
给人印象最深的首推晋王羲之,他的草书,线条流畅,起止用笔,一
丝不苟,端庄秀丽,以静致远,如潺潺流水,袅袅岚烟,韵味绵延,
开士大夫一派书风,对后世影响颇大,历史尊为书圣。狂草自然应想
到唐怀素、张旭。他们笔法的共同特点是圆笔逆入,讲究笔锋藏在画
中,外面不露痕迹。相传张旭性格放荡,喜欢喝酒,常喝得大醉狂呼
时,以前额浸墨即兴书写,因而有“张颠”之名。但他的字虽如风回
电驰,却极有法度。怀素则是个和尚,性格和张旭差不多,他不顾佛
门戒律,既喝酒又吃鱼吃肉,写字的精神状态也和张旭无二,所以人
们将他俩合称为“颠张狂僧”,他俩的字风格不同,张旭字肥,怀素
字瘦,但更单纯、凝练。
魏代的锤繇是用楷书写字取得成功的第一个人。到唐时将楷书
推向高峰,尤以颜真卿、欧阳询最突出。颜体气势磅礴、雄壮浑厚,
有一字千钧的力量,正如他为人正直,大义凛然,得忠臣精神,一派
大将风度。他在反对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中起过重要作用,最后壮烈
殉职。欧体用笔取势,楷法精峻,每个笔划均生冷意。竖如刀削,壁
立千仞;横似地平线,沉浮皆赖于斯;用笔诡谲,看似普通,其实字
字险劲。
历史上的行书大家可与秦兵俑相比,其队列、阵势似更雄壮浩
大,且风格迥异。如孙过庭极尽笔趣天成;杨凝式空灵奇气;颜真卿
率意拔笔;米芾快刀利斧沉着痛快;黄庭坚以侧险取胜;何子贞洋洋
洒洒,携山景野趣:都是集大成者。
如何欣赏书法的美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欣赏书法美的具体
几个要素,是看一幅作品的字形、行气、整幅以及内容等。首先是用
笔:毛笔的主要特点是柔软和具有弹性,因而能够写出粗细、刚柔、
顿挫、干湿、浓淡等种种不同的形态和意趣的结构与点画。其次是结
体:一字之内各笔画间的安排要求分布均衡、重心得当。然后是章法:
各字之间以至整篇作品要求相互联系、彼此照应,使它们朝揖相济,
大小组成,精神气脉形成一个整体;不仅对有形的笔画精心安排,就
是对无形的笔势、无画的空白也讲究“笔断意连”。再其后,内容十
分重要。书法不仅具有形式美,也能反映人的精神美。如气质、时代
和个人风格等。以力量为例,有一个故事叫“入木三分”,说的是王
羲之在木板上写过一篇《祭北郊文》,后来他想削掉重写,但木板削
去三分厚,字依然留在上面。人们也常以“铁画银钩”“力能扛鼎”
“力透纸背”等来形容字的分量。时代对书法家的制约也很大。如晋
朝崇尚风韵、唐朝注重法度、宋代讲究意态……这些都能在书法作品
上得到反映。个人风格对书法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书法家总是根据内容的或悲凉、或雄壮、或委婉……把自身的理
解和体味潜移默化在书法过程和整篇气息之中,使作品产生许多微妙
区别,且化为一种抽象而又意化的视觉感觉,和谐地披露出来,从而
使他人受到不同的精神感染。
话说回来,要欣赏书法,必须把自己导入书法艺术这一氛围之
中,长期不辍地注意观察,就不难从书作中分辨篆、隶、草、楷、行,
及“客串体”如:草篆、行楷、行草等,领略不同书法家的不同奇笔
神韵。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