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摘要: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
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其传播和发展都离不开媒体。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阶段,传统文
化将如何的传播?在新媒体艺术环境中,传统文化的传播又会带来
哪些负面的影响?这都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是理论
联系实际进行入手,来阐述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
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 传统文化 可持续发展
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延续,更是国人价值观的体现。
而我们思想、道德、语言、心志乃至语言文字都在无时无刻的彰显
着各民族文化。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加速发展,一般的传统文化
都被忽略了,陷于流失的境地。因此,在这个新媒体艺术时代,要
怎么样的抓住机遇,怎么样把相互融合的艺术与技术紧密的联系起
来,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一、 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传播的发展状况
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
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
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
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被称为数
字化媒体。
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在2007年得
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互联网市场规模超过了400亿元,并保持超
过40%的年均增长速度,如网路游戏、网路教育、搜索引擎是目前
盈利的主流,占59%的市场比例。
2007年移动增值市场规模达到733亿元,同比增长23%。2006
年移动互联网规模不到70亿元,2007年达到111亿元,同比增长
超过70%,市场格局也发生变化,腾讯、三讯门户和空中网占领先
地位。
2008北京奥运会,新媒体首次作为奥运会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
媒体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传播体系。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被正式纳
入赛事转播渠道,充分表明新媒体作为一种新传播渠道的社会价值
和商业价值。奥运的巨大商机推动新媒体布局和发展,新媒体版权
保护受到重视。
与此同时,不仅仅中国在出国门,世界也在靠拢中国。近年来
我国加大了文化输出的力度,中国音像制品、图书、服装、艺术都
在以新媒体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使人们更多的关注、了解、欣
赏中国文化。这样不仅仅可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而且还可以把中
国文化重新构建他人易接受的文化观。这是一种宣传策略,更是一
条发展之路。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形式与发展
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
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
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是物质和精神财
富的综合。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切的说文化是一个国
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
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而文化也有自身的特点,
尤其是传统文化:
(一)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
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
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二)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
他民族文化不同
(三)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四)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
深是说我国传统文化的高深莫测。
我国传统文化表现有许多中形式,例如:仁、义、礼、智、信、……;
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而表现形式中又会具体的分
好多种,比如艺术类;琴:笙、笛子、……棋:对弈、围棋、象棋……
民间艺术、宫廷艺术、衣冠服饰……,中国建筑都是博大精深,源
远流长。也有人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究竟是不是过时了,
我们可以通国她亘穿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和日益凸显的社会利益来
证明。
三、对于传统文化的取舍认识
(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
优:民本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劣: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官僚贵
族气压人民,压制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
压制自由思想,阻碍发展。
(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
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仁”
高尚道德。世界文化的到来,将终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拦的。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极其珍贵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
明为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步形成,
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一个是资本主
义色彩浓厚,这也就决定了中国文化有落后性和薄弱性。
(三)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
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让新媒体技术成为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纽带
在可持续发展的当今社会,不同国家和民族都在不断地了解各
国的文化,取其精华,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同样地,国外好的技术
我们也会拿来用,新媒体的出现深化了传统文化的双向流动。在这
样的文化传播中,新媒体既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格局,也为传统文
化的传播和研究提供了空前的便利。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正在借助
网络平台扩大它的发展空间。
总 结
由录像机、计算机、网络平台、传感技术等新型技术手段组成
的当代数字媒体技术与和谐相生的东方传统精神,正在中国艺术领
域中悄然融合。同时,传统文化也为新媒体技术的内涵要求而有所
提高,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
只有让顶尖的数字技术承载古老东方气韵,借助数字媒体之翼,令
东方艺术早日腾飞世界。
参考文献:
[1] 卫兴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d],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9)
[2] 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429
[3] 魏超.大众传播通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