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它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核心理念,强调学生个性,以每一个学生发展为基本尺度,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意识,积极
吸收新的教育观念,探寻课程建设的新思路,注重传达新理念。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领航人,平等学习的伙伴。艾利奥特说“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
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先转变思想,不断进行角色变换、角色适
应、角色调整等等,从而才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反映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
由命令式的语言转变为商量式的语言
社会上赋予语文教师的角色很完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甚至与“天地君亲”并驾
齐名。我们按照自己的模式,演绎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高高居于统治者的位置上,来发
布命令“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某某读第二自然段”。而现在的课堂上,教师则是说“我
们坐上游览车,一起游金华好吗”“美美地读一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
吗”“谁和他比一比,读得更美”。同样的意思,换了一种说法,教师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交
流,给了学生一种亲近感,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没有了盲从的习惯,发展了思考
能力。
由独断式的语言转变成建议式的语言
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就不同了。其实,
很多语文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就不能规定或认定一个死答案,
并拿它作为判断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答案。如果我们经常对学生说“不对,是这样的”“答案
是这个”,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会被抹杀,成为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人,甚至会使学
生产生惰性心理,只等着教师说答案,不再积极思考问题。
而如果教师说“你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新的见解”“我觉得再多读几遍,你一定会有新
发现”这些话语,不仅能激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还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灌输式语言转变为引导式语言
以前我们只注重让学生获取知识,使得学生单一机械地掌握书本的内容。新课改后,我
们不再使用灌输式的语言,而是采用引导式的语言,如用“你从文中发现了什么”“你最喜欢
谁啊”“你想对小雨来说些什么呢”“你生活中遇见过这样的事吗”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
样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慢慢地引导,可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去探讨,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其次表现在促进和指导课堂教学上
新课改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促进学生
主动发展,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联系生活以及其他学科进行学习探究,创立“促学
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的语文能力。如果说语文教学过程是一出话剧,
那么,学生应当是话剧中的“演员”而不是观众。教师还应给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的环境,提
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
懂得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首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
位。教师还应懂得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能够“复制”知识,而是让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
力,能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如阅读教学中,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学习了《九色鹿》以后,我让
学生谈谈对九色鹿的认识。有一个孩子说“她有白雪公主的美丽,有唐僧似的善良。”虽然和
我们期许的答案有偏差,但多么有创造力呀。肯定学生的答案,承认学生的自身就是在发展
学生的主体性,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
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
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就要努力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得到提升。教师还要注意开
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其学习课本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潜能。例如,刚接触阅读时,学生
只是简单积累几个词,虽然和真正的积累相差甚远,但是精神可嘉。于是,我鼓励他们说“太
意外了!这是你们自己找的吗?我太高兴了!字写得真好!积累的好词佳句,就能让大家说
更漂亮的话了。”从此之后,学生更加主动地积累名词佳句。渐渐地,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开始
运用这些积累的词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创造和发挥语文教师的特长
这表现为教师要创立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其中,设置情
境、示范朗读,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可使学生面对文本,和文本对话。这样做不仅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还能使他们不断升华,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
中去。另外,将班级新闻、实时动态、优秀作文等资源拿出来讨论、张贴展览,收集装订,
多方面提高学生能力,也是可行的方法。这需要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知道,学生可
以信任老师,尊重知识,但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人云亦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动起
来,这些都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从而可以提
高课堂质量,使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教师由静态的知识占有者转变成为研究者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摒弃“一桶水”的传统模式,转变成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式学习
者,专业问题的探索者。教师应通过对自己教学的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
和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研究语文阅读和素质教育的融合问题,并对问题从理论和实
践的结合中做出解释,得出结论,构建行为策略。在研究的同时,教师应努力成为现代型教
师,更新观念,充实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实践的能力,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反思探究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应当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才为目标,冲破传统教育规律的束缚。新的课堂教学呼唤着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即向
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重塑课程,激励发展之创新主体转换,转变自我的课堂语言,自己
的角色和行为,探索教育的新模式,创新教育新思想,走进学生广阔的四维空间,使学生民
主、平等地走进课堂。
(责编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