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发展我国光电产业的政策建议(一)

加快发展我国光电产业的政策建议(一)

加快发展我国光电产业的政策建议(一)
摘要:在风能、生物质能等各类可再生能源中,光电由于其资源丰富、
干净、安静等优势而最具发展潜力。近年来,在国际光电市场的带动
下,我国光电产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仍处于成长初期。今后,我国
应着重提高技术水平和拓展国内市场,实现光电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光电;发展策略
一、光电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发达国家光电产业发展迅速。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欧美、日
本、韩国等国家纷纷实行“阳光计划”,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和贷款优惠
等方式培育和发展光电市场,极大促进了光电产业的发展。目前,发
达国家光电技术和产业非常完备,单晶硅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已从20世
纪50年代的6%提高到目前的24.7%,多晶硅实验室效率也提高20.3%,
非晶硅等电池的效率虽低于晶体硅电池,但较以前有所提高。全球范
围内光电技术发展很快,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而商业化技术主
要掌握在西班牙、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国手中。
从产量和产值上看。1995~2005年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17
倍。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达1650兆瓦,累计装机发电容量
超过50亿瓦。预计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年产量有望达10400
兆瓦,较2005年的年产量增长6.3倍;行业销售收入有望达到450亿
美元,较2005年增长3.5倍。这主要受益于规模经济、生产效率和工
艺水平的提高。
从发展趋势看,光伏发电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世界能源的主体。据欧
洲联合研究中心预测,2030年光电电力在世界总电力的供应中将达10%
以上,2040年达20%以上,2050年达30%以上,本世纪末将达60%
以上。
(二)中国光电产业有了一定发展。一是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中国光伏电
池年产量从最初的几兆瓦迅猛增到2006年的400兆瓦。2006年,中国
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光伏电池制造国。其中,无锡尚德电力在2008
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企业。二是技术不断进步。中国太阳能电池生
产工艺技术日趋成熟,一些企业基本掌握了多晶硅加工技术,高纯产
量日益提高。据统计,2005年中国高纯硅产量80吨,2006年产量约
为286吨,2007年产量约1000吨,预计2008年将达10000吨。同时,
非多晶硅薄膜电池产业也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很多国内企业通过与
国外企业的合作已开始进行或计划进行非多晶硅薄膜电池项目的投资。
三是成本大幅下降。2000年,中国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为42—47
元人民币/千瓦时,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为23-25元人民币/千
瓦时。目前,光电成本约为3.5元人民币/。千瓦时,光电产品的成本
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进一步接近。
二、我国光电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目标定位低。发达国家对光电产业发展比较重视,并制定了发展规
划。欧洲、美国和日本预计到2020年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分别为4100
万千瓦、36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而我国2020年的太阳能电池装
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只相当于德国2007年的装机容量。由于发展目
标偏低,我国光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二)技术水平低。我国光电技术落后,表现在:(1)工艺水平落后。目前,
高纯度硅的生产工艺主要是“改良西门子法”,用这种提纯方法生产的产
品占80%以上的市场。“改良西门子法”是一个集化工、冶金、机械设
计制造于一体的复杂综合性工艺,属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
该工艺主要掌握在日本德山、三菱和美国休斯电子材料等8家公司手
中。(2)光伏电池效率低下。我国实验室光伏电池的效率达21%,可商
业化光伏组件效率达14—15%,一般商业电池效率10~13%,但国际
高效聚光光伏电池效率已达32%,高效平板电池效率已达25~28%,
我国落后发达国家10~15年,也明显落后于印度和中国台湾地区。(3)
我国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关键设备依靠
引进,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技术落后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很大。首先,
提高了原材料成本。掌控核心技术的外国企业经常结成联盟,单方面
提升高晶硅价格,硅材料价格已从2003年的20—30美元/公斤上涨
到2006年的200—300美元/公斤。其次,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以
洛阳中硅为例,该公司每公斤硅材料耗电量为300度,而国际同行每
公斤硅材料耗电量仅为100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