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46‘ 诊断治疗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举报有奖文责自负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7年第3期总259期 

舌扁桃体沟或侵犯舌根者预后较差。起源于舌扁桃体沟者3 

年的局控率为50%;扁桃体窝或咽后柱者为77% 。扁桃体 

是淋巴组织和血运丰富的地方,此处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发生 

转移,文献报道淋巴结转移可高达50%..60%,对侧淋巴结转 

移率为10%左右,即使是 、T2期病变,淋巴结转移也较常 

见。因此,颈淋巴结的治疗也极其重要,放射治疗可同时行双 侧颈淋巴结的预防照射,并发症少。总之, co体外放射治疗 

是治疗扁桃体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扁桃体癌的治疗中起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谷铣之殷慰伯刘泰福等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 

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年374— 

379. 【2】 刘泰福现代放射肿瘤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 

出版社.上海2001年182—188. 

【3】Fein DA.Lee WR.Amos WR.e ta1.Orapharyngeal carcinoma 

trteated with radiotherapy:a 30一year experience.Int J Ra・ diat Oncol Biol Plays.1996.34(2):289—296. 

【4】Perez CA,Patel MM.Cliford—Chao KS,et a1.Carcinoma of 

the tonsillar fossa:prognostic factors and long—time therapy outcome.Int.J Radiat(Ouco1)Biol Plays,1998.42:1077— 

1084 

【5】 Foote RL.Schild SE,Thompson WM,et a1.Tonsil cancer 

pattern of failure after surgery alone and surgery combined 

with post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Cancer.1994.73:2638 

—2647 (收稿:2006—12—05)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陈荔川 张传华周鹏 高雪梅 

德阳市人民医院(618000) 

【摘要]: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 

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一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孤立性纤 

维瘤的x线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报告l2例加以分析。结 

果:本组共计l3例,均摄有x线胸片,11例进行了CT扫描;4 

例进行了MRI扫描。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病理上肿瘤细胞由纤 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构成,束状交错排列及片状分布,局部呈 

血管外皮瘤形态。间质内有大量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部分区 

域黏液变性。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无特征 

性,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学诊断。Vimentin和CD34阳性以及 

上皮性标记阴性有助于诊断。 【关键词]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是来源于软组织的梭形细胞肿瘤。多 

发生于胸膜,在胸膜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也可发生.但极为少 

见。本文回顾我院一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x 

线影像学表现,并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对胸膜孤立性纤维 瘤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1.临床资料。女性,62岁。以胸闷不适来科摄胸部片发现 

左侧胸壁包块(3.Ocm×4.Ocm)入院治疗。查体无明显阳性体 征发现。实验室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入院后经胸外科手术切 

除包块。术后病理:镜下肿瘤细胞由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构 成,束状交错排列及片状分布,局部呈血管外皮瘤形态。间质 

内有大量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部分区域黏液变性。Vimentin 

(+)。CD34(+)。病理诊断:胸膜孤立性纤维瘤。 

2.结合文献资料lI.sl及本例,共计l3例。男性8例,女性 

5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57.7岁。纤维 

瘤最小2.Ocm,纤维瘤最大1例发生在胸腔,为30.Ocm× 20.Ocm×15.Ocm。临床上以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难为主要症 

状。本组l3例,有3例发生低血糖、2例增生性骨质肥大。 3.影像学表现 

3.1胸部x线。11例均在常规胸片上偶然被发现,2例巨 

大肿瘤因胸闷不适摄胸片时被发现。l3例在胸片上表现为肺 

野内呈肺边缘分布的弧形孤立性肿块,基底近胸壁,边缘光 

滑。一般无钙化。无明显分叶或有分叶。2例位于肺野中部叶 

间裂中。本组l3例中,表现为巨大块影4例,其中2例巨大者 有少至中量胸腔积液。4例肿瘤边缘有蒂。 

3.2 CT扫描。本组l3例,11例有CT影像学资料,表现边 

缘光滑清楚的肿块,有轻中度分叶。lO例肿瘤实质部分无钙 

化,其中1例,见多发性不规则钙化致密灶。6例较大的肿瘤实 质内密度欠均匀,有低密度区,组织学上属多血管型,病理上 

低密度区为出血坏死、软化和囊变。6例CT增强示3例瘤体呈 

不均匀轻中度强化,为致密型。3例示肿块中央不强化,呈不规 

则低密度,而边缘强化明显,为多血管型,提示血供丰富同时 

伴有中央出血坏死。 

3.3MRI扫描。4例肿瘤做MRI平扫,3例致密型在TlwI 均表现为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等低信号。1例多血管型显示 肿瘤中央Tl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提示坏死囊变。肿 

瘤边缘光滑与胸壁界限清楚,瘤体内和周围未见明显血管流 

空信号。 

4.讨论 4.1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 

ra,SFTP),是间质来源的NICTH中常见的肿瘤类型。SFTP比 

较少见,发病年龄一般在60—7O岁。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多 

种多样。一般认为肿瘤生长缓慢。患者无临床症状,往往于胸 

片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和杵状 指等。SFTP主要发生于浆膜腔如胸膜、腹膜和后腹膜,也可发 

生于身体的其它部位,如脑膜、眼眶、上呼吸道、口腔、腮腺、乳 

腺、膀胱、附睾、子宫颈等胸腺外器官。Brisdli等证实4%的孤 

立性纤维瘤与低血糖有关,多见于体积大,生长缓慢,有丝分 

裂速度较快的肿瘤。而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女性为男性的3 

倍。被认为是肿瘤消耗糖的结果。本组3例,占23.08%。Chang 

等 -提出假说认为与肿瘤压迫自主神经、肿瘤细胞耗糖增加、 抑制糖原异生、产生胰岛素样物质IGF I和IGF II等因素有 

关。文献报告约40%病人有增生性骨性肥大,本组2例,占 

15.38%。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一般为良性,但也有部分呈恶性, 

尤其是在肿瘤体积逐渐增大时。SFPT可有轻度分叶,少数有明 

显分叶,但分叶不是肿瘤的恶性征象” I。 4.2 SFTP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征性。胸部x线平片上表 

现为肺野内呈肺边缘分布的弧形孤立性肿块,基底近胸壁,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7年第3期总259期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举报有奖文责自负 q诊断治疗 ・47・ 

缘光滑。一般无钙化。无明显分叶或有分叶。肿瘤边缘可有蒂, 在胸透下见肿瘤位置随呼吸和咳嗽而发生变化。可有少至中 

量胸腔积液。CT扫描上显示该类肿瘤均表现为边缘清楚、光 

滑的轻中度分叶性肿块,这与大体病理标本所见基本一致。肿 

块形态多种多样,最常见为圆形和类圆形,少数可表现为长 

形、半圆形或梭形。Dedrik等发现相邻肺组织(与肿块相对面) 

的移位和肿块边缘的逐渐变窄是提示肿瘤起源胸膜的较为可 

靠的征象。本组6例CT增强有3例致密型呈轻中度强化.3例 

多血管型呈明显强化,提示强化程度与血供有直接关系。多血 管型肿瘤较大,CT增强扫描后可见肿块中央有不规则低密度 

区,在病理上代表肿瘤的坏死囊变,而致密型和圆形细胞型则不 

具备这一CT特征。SFTP在MRI扫描上TlwI和T2WI上均表现 

为低等信号,与其他大多数胸膜肿瘤在TlwI为低信号,T2WI为 

高信号是有区别的。SFTP在影像学上应与孤立性胸膜转移瘤、 胸膜脂肪瘤、胸膜纤维肉瘤、肋间神经鞘瘤、胸腺瘤、机化性炎症 

以及周围型肺癌等相鉴别。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学诊断。vi. 

mentin和CD34阳性以及上皮性标记阴性有助于诊断。 【参考文献】 

【l】 陈自谦.张士贤.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病理及影像诊断 分析.江苏医药杂志2003.29(7):543 

【2】 蔚青.金晓龙.胸腔孤立性纤维瘤伴阵发性低血糖症l例 

报道并文献复习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1O(3):163—165 

【3】 张炜陆洁莉王卫庆.等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引起的低 血糖一例.上海医学2003.26(2);161—162 

【4】 张海燕,赵志光.胸膜巨大型孤立性纤维瘤一例温州医 学院学报2003.33(6):396 

【5】 王云龙,李粉娣,陈恒胸.腔内交界牲孤立性纤维瘤临床肺 

科杂志2004.(1);142—143 

【6】 Chang ED,Lee EH,Won YS et a1.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 causing recurrent hypoglycemia;im— munohistochemical stai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 

ceptor in three cases.J Korean teed Sci,2001,16:220 【7】Dedrid OG,Mccloud TC,Shepard JO,et a1.Computed to- 

mography of localized pleural mesothelioma.Am J Roentge- nol,1985,144:275—280 

【8】LeeKS,Im JG,ChoeKO,eta1.CTfindingsin benignfibrous 

mesothelioma of the pleura:Pathologic correlation in nine 

patients Am J Roentgenol,199l,158:983—986 (收稿:2006一l2一o5) 

乳腺恶性钙化的临床分析及诊断 

吴 东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350001) 

乳腺的影像学诊断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道路,直到7O年代 

初发明钼靶软x线机以后,才使乳腺的x线诊断有了质的飞 跃。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应 

用发展,乳腺钼靶越来越成为乳腺病变诊断中不可缺少的检 

测手段之一。 乳腺是多种激素的靶器官,而乳腺癌则是激素依赖性的 恶性肿瘤。当卵巢分泌雌激素过多时,长期慢性刺激敏感的乳 

腺组织,可导致乳腺组织增殖和癌变。 乳腺癌的钼靶x线所见有主要征象和次要征象: 

主要征象:小于临床的肿块;局部致密浸润、毛刺、恶性钙 化。次要征象:皮肤增厚和局限凹陷;乳头内陷和漏斗征、血运 

增加、阳性导管征、瘤周“水肿环”、彗星尾征。 

根据“乳腺癌诊断规范”中建议:凡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主要征象或一个主要征象加上两个次要征象,乳腺癌的诊断 

就可成立。唯一例外的是钙化,当x线片上表现为典型的恶性 钙化,虽无其他恶性征象相伴,并可诊断为乳腺癌。因此现钙 

化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乳腺癌的钙化颗粒多数是磷酸钙,少数为草酸钙,钙化的形 

成可以是癌细胞钙质新陈代谢的增强,不断分泌钙质,造成超饱 

和,形成钙质沉着,渐渐堆成不同大小、不等密度的钙化点;也可 以是坏死细胞碎屑和退变细胞的矿化作用。在组织学上,钙化并 

一定都发生在恶性组织区域。据文献报道,钙化多数是位于导管 

癌管腔中,癌细胞的变性坏死区,在x线上多表现为成堆的泥沙 

或针尖状钙化;少数为坏死细胞本身的钙化。 随着x线照片清晰度的改进,乳腺癌钙化发现率不断提 

高,据文献报道:天津肿瘤医院认为,依据恶性钙化,乳腺癌x 

线诊断的正确率为85%--95%。天津肿瘤医院恶性钙化的诊 

断依据是:l、孤立状微小钙化,直径<0.5mm且>5枚/cm ; 

2、成群无法计算的微小钙化,或大小不等,但以微小钙化为主 

且密集分布某一区域;3、小线虫状泥沙或针尖状,线样/分支 状钙化;4、病变区内及其附近同时发现钙化或仅在病变区边 

缘发现钙化;5、沿乳导管方向密集分布的钙化。 

笔者收集了近两年来我院就诊的乳腺钙化的病例,依据 

上述诊断标准考虑为恶性钙化。经病理证实有43例是乳腺 

癌,准确率约为61%左右,其中有l3例的乳腺癌是单独凭借 “钙化”这一征象作出诊断的。统计显示,我们依据恶性钙化诊 

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低于文献报道。误诊多是把“乳腺小叶增 生、纤维增生”、“乳腺腺纤维瘤”等良性病变的钙化诊断为恶 

性钙化。笔者认为主要的偏差在于以下几点:l、对恶性钙化的 

诊断指征把握不够准确,像有的微小钙化分布较弥散,单位面 

积的数量接近于5枚/cm ,有的钙化相对较粗大或是以较粗 

大的钙化为主。直径接近于0.5mm,对于这些指征处于临界状 

态的钙化,我们大部分都考虑为恶性钙化;2、由于摄片条件及 诊断经验的限制,对于“潜在钙化”的诊断准确性存在一定的 

限度;3、对于年龄较轻的随访患者,对比以前的钼靶片,发现 

微小钙化的数量较前增多,也较密集,有成簇的趋势,我们无 法排除其为恶性钙化的可能,建议其行病理诊断,有部分病例 

的病理诊断结果是良性病变。 

为了提高钙化诊断的准确率,我们在投照前应亲自检查 

患者,使病变区尤其使位于深位、高位或乳腺尾部的病变被包 

含在x线片内。投照时,要适当而充分地压迫乳腺,在保证投 

照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较低电压(26—27千伏)。采用细颗 

粒、高对比度乳腺专用x线胶片。要用乳腺专用的自动洗片 机,显影时间不少于120秒,读片时用放大镜仔细搜索。必要 

时行微焦点局部加压点片和放大摄影。随着设备的更新、

投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