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南民俗文化的景观美学价值分析及旅游开发研究.kdh

甘南民俗文化的景观美学价值分析及旅游开发研究.kdh

甘南民俗文化的景观美学价值分析及旅游开发研究

王毅品1,连蕾2,李巍1,张晓琴1,李欣1

(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陕西远见旅游规划设计院)摘要:甘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旖旎的自然景观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旅游美学价值;在分析甘南

旅游景观特点的基础上,从自然景观美、民族建筑美、民俗风情美、历史文化美、饮食特色美等基本美学形态方面对甘南民俗文化的美

学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运用旅游美学分析认知景观特征,并在旅游开发中显示出来,有助于甘南旅游文化特色之美的保存和旅游事

业的发展。

关键词:甘南;民俗文化;旅游审美;美学特征;旅游开发

Landscapeestheticvalueandtourismresearchanddevelopmentoffolkculture

inGannanTibetanautonomousprefecture

WANGYi-pinetal(CollegeofGeographyandEnvironmentalScience,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Abstract:Gannanfolkculturaltourismresourceisfullofaestheticvalueasitsunityofdeephistoryandcultureandbeautifullandscape.ThispaperanalysestheaestheticvaluebasedonthecharacteristicofGannanfolkculturefromsomebasicaestheticaspects,whichishelpfultothedevelopmentoftourismandthepreservationofcultureinGannan.Keywords:Gannan;folkculture;tourismaesthetic;aestheticcharacters;tourismdevelopment

甘南是我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聚居着藏、汉、回、蒙、

土、撒拉、东乡、保安等24个民族。甘南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唐蕃古道所经之地,自古就有“汉藏走廊”之称,是多民族聚居

地,文化特征与汉族地区迥然不同[1]。

1甘南旅游景观的特点

甘南境内旅游资源富集,自然资源品质极高,主要包括草

原、森林、湿地等自然景观;人文旅游资源丰厚,包括民俗文化、

革命遗址和宗教文化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成

为甘南旅游开发的基石,并且呈现出以下特点。①资源种类全,

文化内涵丰富。有人类文化遗址、古城遗址[2],藏传佛教寺院(夏

河拉卜楞寺、郎木寺)等。既有悠久的古代历史文化资源,也有鲜

活的现代生活场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②资源等级高,融自然

风光,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为一体。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夏河拉卜楞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碌曲则岔石

林、碌曲尕海),一个国家4A级景区(卓尼大峪沟),两个省级风

景名胜区(迭部天险腊子口、临潭莲花山),有郎木寺、米拉日巴

佛阁、玛曲首曲大草原等著名景区。其品质高,组合优,配套精,

潜力大,为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奠定了良好基础。③民俗

性。甘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彩,古代羌族部落

与鲜卑人、吐谷浑人、吐蕃人、汉人等民族渐次进入,在发展中融

合,在融合中形成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建

筑,构成了民族文化资源的多样性。④神秘性。由于历史和自然

条件的影响,甘南藏族具有不可理解的神秘氛围和原始色彩,如

藏族的天葬习俗,对神山的崇敬和敬畏,对佛教的极其虔诚,还

有那些充满了神秘气息的宗教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

⑤乐群性。甘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使甘南藏族先民在与大自

然作斗争以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乐观的生活态度,赋

予民俗旅游资源通俗多样的大众性和乐群性特色。甘南旅游资

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具有广阔的开发前

景。2甘南旅游景观的美学价值分析

2.1自然景观美

甘南州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多样,

形成众多自然景观;有生长茂密的森林,也有广阔的高山草甸,域

内河流纵横,野生动植物繁多,是甘肃省珍贵动物的主要栖息区

之一。草原一望无际,森林风光旖旎,溶洞深奥莫测,气候温凉湿

润,远离城嚣、遭受污染较少,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碌曲、玛曲以大

草原、黄河首曲风光等生态旅游资源为主,临潭、卓尼以森林峡谷

等生态旅游资源为主,迭部、舟曲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为主,甘南

东南部藏区以民俗、峡谷等生态旅游资源为主。

2.2民族建筑美

甘南藏族民居的主要形式有帐房、碉楼、帐房又称帐篷,藏语

称“顾”。以两根木椽为柱,一根木杆为梁,架起牛毛褐子连成

的蓬幕,帐外四角用粗毛绳拽紧,系于远处木撅上。帐房内呈正方

形,占地约20m2,高约2m,顶部正中为开合式天窗。房内居中以石

块或土块砌一狭长炉灶,将帐房分成左右两部分,男左女右分坐。

左边铺以白毡地毯,是待客之地;右边兼作厨房。入口处内外各有

立柱一根,内为上柱,除挂念珠、护神完等敬神物品外,不得悬挂

它物;外为下柱,用于悬挂主人的马鞭之类用品。帐房外边往往有

一根高杆,悬挂着灰白经帽;地上许多木桩横扯毛绳,系拴牛犊之

用。因其装拆方便,重量轻,便于运输,很适宜逐水草不断搬迁的

生活方式,是藏族牧民长期以来的居住形式。近代文献则称牧民

居住的帐房为“黑帐”。这是因牦牛织物呈深棕黑色,用它做帐

幕,故称“黑帐房”。若用棉织物做帐幕,则称“布帐篷”。

建筑美学也是旅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甘南藏区的建筑从

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建筑设计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全

方位的审视,妥善处理好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协调自然—人—

建筑三者关系,从尊重人,尊重环境进行统一的艺术构思。它与自

然环境的相融性既体现了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又极大地满足了

旅游者贴近自然、回归自然的这一审美需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No.2TERRITORY&NATURALRESOURCESSTUDY·63·

文章编号:1003-7853(2010)02-0063-02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和谐之美。

2.3民俗风情美

传统的节日文化是甘南藏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

时,由于它们的可参与性,对游客来说是最具“震憾力”的,是民

俗风情美的一种“浓缩”展示。如藏族的香浪节、赛马会、赛牦

牛、博屿采花节、坪定青苗节、莲花山花儿会、黑水沟朝水节、松

棚灯会、玛曲县格萨尔文化旅游节、万人拔河等新颖独特的节庆

活动,除此之外,晒佛节、跳绳节、酥油灯会、燃灯节、娘乃节、时

轮金刚法会、攘灾法会、洛赛节、毛兰姆节、蔡拉卜考节等藏族重

大的与宗教有关的节日。这些都是藏族民族风情的集中展示,民

族特色浓郁。这些具有游牧文明特色的节庆本身对旅游者就充

满了吸引力,当他们与当地牧民一起参与其中体验民俗艺术创

作的乐趣时,满足了他们返璞归真、探求本我、实现自我的审美

要求,而这样的精神愉悦是只用感官感觉所无法实现的[3]。

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是甘南每年举办的最大的综合性旅游节

会,每年8月中旬在不同的县、市举行,节庆活动有声势浩大的

千人马队和气势恢弘的2000人锅庄舞表演;既有雍容华贵的民

族服饰展示,也有绚丽多姿的民族舞蹈表演;既有烈焰冲天的篝

火晚会,也有鼓号深沉的喇嘛乐队表演;还有浓郁厚重的藏戏、

民族体育比赛、帐篷展示、名家演唱和民间弹唱等艺术和体育活

动。内容独特的体育运动赛马、赛耗牛、藏式拔河、民间举重、火

枪射击、骑术表演等民族体育竞技运动,是草原民族力量与速度

的竞争,强壮与彪悍的展示。

2.4历史文化美

历史文化遗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现象,综合反映了甘南少

数民族社会的进步状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其历史发展进程。甘

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如位于甘肃省夏河县城西的拉卜楞寺,始

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

寺之一。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寺

院汇集了藏、汉、蒙各族人民的智能,以精湛的建筑艺术和辉煌

的宗教文化而著称。拉卜楞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成为藏

书最多的寺院。拉卜楞寺设有显宗闻思学院、密宗续部上院、喜

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等六大学院,为世界最大的喇

嘛教学府,其严格的入学、教学、考试和毕业制度为藏区培养出

了大量宗教人才。其他如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加八角城,

八角城因其有八个城角而得名,城廓是一个空心的十字形,藏语

俗称“卡尔昂”,藏文史书称作“卡尔雍仲”,它的建筑工艺独

特,突破了方形格局,城角之间距离均在弓弩的有效射程之内,

可互为照应,因而易守难攻,是古代甘青交通的要冲,也是历代

中央政权与吐谷浑、吐蕃、西夏、嘶罗王朝剧烈争夺的军事重镇。

在八角城曾发掘出大量文物,如唐宋时期的金属货币、铜牛、方

砖条砖、简瓦、板瓦。

2.5饮食特色美

甘南藏族饮食文化是藏民充分利用安多地区独特的自然环

境、气候等条件,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

碰撞,创造出的具有藏族特色的饮食文化。甘南民族饮食特色突

出,一是食品种类丰富,藏族擅长牛羊肉、奶制品的加工。牛、羊

肉是平日的主食,还可以制作成风干牛、羊肉,肉干、灌肠等食

品;将鲜奶制作成酸奶、奶皮、酥油、奶酪、奶茶等食品;将青稞制成青稞酒,青稞面。二是食品营养丰富,甘南藏族以牛羊肉为主,

辅以青稞、奶制品等作为副食,开锅羊肉、牛、羊肉粉汤、藏包、灌

肠、糌粑、厥麻米饭、酥油茶、奶茶、酸奶具有保健理疗作用。如奶

酪耐饿,防止糖尿病;手抓味美、耐饿;威麻米饭能清肺、清脾、助

生奶汁,又象征着藏汉团结;酸奶有清暑、解渴、催眠之功效等。三

是加工方法富有民族性,甘南藏民族的烹饪加工方法较多,以蒸、

煎、炸、焖、风干、发酵、腌等为主,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是用发酵法

和风干法来保存食物。四是饮食风味特色鲜明,甘南藏族属于典

型的游牧民族饮食,以牛、羊肉,奶制品为主。这些都含有丰富的

蛋白质,符合在甘南高寒地区气候条件下,人们对于热量的需要。

3甘南景观的开发建议

3.1政府作用

政府不但要推动民族旅游业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确保民族

旅游业的发展与其他社会发展的协调进步,也要承担对当地居民

进行审美引导和教育的责任,提高他们的美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改变他们视传统民俗为陈旧的习俗、繁缛的礼仪、落后的观念。尽

量减少民俗旅游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

效益双赢。

3.2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作为外来经济资本的代表,它主要追求一种短期的

经济效益,而不是长远的社会文化效益。因此,要引导旅游企业在

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3.3普通民众

首先规定藏区牧民不得随意改变帐房、定居点等建设设施的

原貌,室内的改造除了增加电暖气、热水器、冲水式马桶和电视、

燃气灶外,所有的家具都摆放在原来的位置。然后培训牧民如何

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准备一些必要的食物;如何清扫、保养自己

的住所。使普通民众社会生活融入民俗旅游开发中。

参考文献:

[1]兰州大学.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R].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6),2004.[2]陈淑琳.西北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研究———以甘南为例[J].现代商业,2004,18(l):75~76.[3]杨亮,张继群.民间艺术的旅游美学价值[J].山东社会科学,2007,(7):66~68.

(2009-10-14收稿S编辑)·64·王毅品等甘南民俗文化的景观美学价值分析及旅游开发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