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与发展]
贵州经济研究
文章编号:1003—6636(2010)03—0099—05;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一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 O年第3期(总第1 46期)
贵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
农民增收效应分析
徐大佑,孙浩翔
(贵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有效带动农民收入增长,是我国推动农村社会发展与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在农业产业化 中,农民增收和龙头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龙头企业的入驻对一个地区的农 业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带动农民增收的效应大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深入研究并 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对于进一步强化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增收;贵州
Le ̄ding Companies in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Guizhou: ^ Effect on Increasing Farmers’Income XU Da—you,SUN Hao—xiang (Guizho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Guizhou 550004,China) Abstract:Increasing farmers’income effectively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promoting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In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there is a mutually promoting and conditioning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reasing farmers’income and developing leading companies.The presence of leading compan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a culture in a region,and its advancement of rural income i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Fully researching and properly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stimulus to increasing rural income by leading companies in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 Guizhou. Key words: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leading companies;increasing farmers’income;Guizhou
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
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
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使农业走上自我发
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 的现代化经营方式的产业组织形式0[1 在农业产业 化中,农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政府是
几种重要的基础性因素和力量。龙头企业的入驻对
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带动农民增收的效应大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 定性因素。本文将通过贵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
收稿日期:2010一O1—20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培育龙头企业,促进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研究”[黔省专合字(2006)126 号]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徐大佑(1965一),男,四川大英人,贵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营销理论与价格理论;孙浩翔 (1983一),男,河南郑州人,贵州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农民增收带动效应的实证分析,观察农业产业化发
展的内在动力,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
有价值的建议。
一、龙头企业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
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农民和龙头企业处于直
接关联的两个环节,具有十分紧密的利益关系。一
方面,龙头企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民增收。首先,
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必然扩大基地规模,在保证了农 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可以使基地农民增产
的同时实现收入增加。其次,龙头企业的发展还可
以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使农民的务工收入增加成 为可能。最后,龙头企业大量培训资金的投人还会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拓宽农民的就业空
间,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当农民增收达到
一定程度后,会进一步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从而把自身的各种资源投入到农业产业链中以求获
得更多的收入。农民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
入到农业产业链中,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
力,丰富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基地扩展空间,有助于降
低龙头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整个农业产业
化的发展。因此,合理引导下图四种因素或力量的
变化方向,可以促进整个农业产业链呈现良性的发
展态势。
深入研究并正确处理好农业产业链组成因素之
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强化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
意义和实践价值。农民增收和龙头企业发展是整个
农业产业化生产链中的基础性环节,促进两者的良 性互动关系到全省农业的长远发展 J,可以为贵州
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
好的环境条件。
二、贵州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基本
情况
2009年4到8月,本课题组在贵州贵阳、遵义、
黔南、黔东南和铜仁地区对8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地市级以上)开展了问卷调查,形成了本文的样
本数据。这里,笔者将依据样本数据对龙头企业和
农民增收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揭示二者间的 互动规律性。
在所调查的龙头企业中,63.4%的企业(其中
有效百分比为67.2%)认为对于农民增收起到了较 大幅度的增加作用;而认为农民收入成倍增加的企
业比例为4.5%。也就是说,近七成的龙头企业认 为自身的存在较大幅度地带动了农民的收人增加。
在方差分析中我们发现,从事不同产业领域的 龙头企业对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的各组均值是存在
差异的。不同行业领域对农民收入增加的效应不全
为0,组间方差为0.863,组内方差为0.286,F=
2.393,P=0.045,岔=0.05。统计量结果表明,P<
0.05,检验成立。 从产业部门上看,从事传统农产品种植业的龙
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是最低的,从事茶产
业、养殖业和综合经营的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
动作用较高。其中,综合经营的龙头企业大多同时 经营生态茶叶、中药材种植和生态畜牧业养殖等非
传统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在龙头企业的调查样本中,46.5%的企业年销
售额在300万到1000万之间,25%在1Oo0万到
3000万之间,表明70%以上的企业为地方性龙头企
业。随着它们向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发展,基地扩张
的步伐不会停止,土地使用权流转价格上升的空间
依然存在。在租金成本与基地规模的交叉分析中发
现,大部分扩张基地的企业的土地租金为每亩400 年以下和4oo_700 年,说明土地租金也有进
一步上升的空间,龙头企业基地扩张对农民增收的
带动潜力还较大。
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效果还非常有限。地
县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的数量往往局限在几个乡
镇,即使是一些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和影响的农民也
没有覆盖全省。以贵州和泰茶叶省级龙头企业为 例。2009年带动的农民也只有玉屏、万山、松桃、湄
潭和石阡少数几个县的茶农,农户数量不足2万户。
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近期提供的调研资料,显
示出目前农民增收对第一产业,特别是对种植业的
高度依赖性。 所以,我们必须以农业产业化、新型
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为方向和动力推
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
变,以发展茶叶种植加工产业,支持从事养殖和综合
类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为主力,带动农民增收。
三、贵州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
途径及其效果分析
龙头企业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主要是通过基地扩
张、人才引进和培训以及企业对农业产业化总体趋
势的认识提升三个途径来实现的。对此,我们首先
依靠问卷的有关数据对企业带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以 上几种途径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验证。我们得出的回
归方程如下:
I=1.880+0.112X一0.122Y+0.350Z+£ I:农民增收效果;X: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容易
程度;Y:企业对农业产业化总体趋势认识的提升;
z:龙头企业人才引进与培训的投入;£:方程误 差项。
其中,整个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为0.527,拟
合度中等。在整个方程的ANOVA分析中F=
8.950,P<0.001。从中可看出,其值小于显著性水
平0.05,应拒绝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零假设,即 各回归系数不为零,被解释变量同解释变量全体的
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可建立线性模型。
在方程各系数的显著性分析中,各变量的P<
0.05。在共线性诊断中条件指数分别为:5.928、
7.254、14.031。其中有一项大于1O,但彼此间差距
不大,多重共线性特征在可接受范围内。所以,可建
立回归方程。 上述模型表明:带动农民增收的情况同龙头企
业土地使用权取得容易程度值成正比,即取得难度
越大,越会带动农民增收,边际效应为0.I12。 和龙
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总体趋势的认识程度成反比,企
业对其趋势认识越谨慎,越会带动农民增收,边际效
应为一0.122;与龙头企业人才引进成正比,人才引
进投资越多,带动农民增收越多,边际效应为
0.350。
(一)龙头企业基地扩张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短期看,农民增收同龙头企业土地使用权取得 的容易程度成正比。龙头企业基地扩张必然导致可
流转的农民土地使用权日趋短缺,龙头企业取得土
地使用权的难度更大。调查中发现:当前龙头企业
取得土地使用权变难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土地流转
的有关限制和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所得的利益小于
自己使用经营土地的利益。大多数企业认为取得土
地使用权较难的原因是土地的使用权价格过高。农
民出让有限土地使用权的价格上升,必然引起农民
收益的提高。 长期中,企业的基地扩张成本的持续增加有可
能提高了自己的生产成本并降低了产品销售的市场
竞争力,进而有可能抑制企业的发展甚至影响整个
农业产业的发展。当前贵州大部分龙头企业处于发
展初期,土地使用权的价格还没有上涨到龙头企业
难以承受的程度,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土地流
转价格还会随着企业基地扩张而上升。即使一些企
业会由购买土地使用权转为租用土地,土地租金的
提高也会带动农民增收。
事实上,基地扩张与土地流转的加速还使农民
在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增加了家门口就业的机
会,从而可能获得几倍于自己经营土地的工资性收
入,这也是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以2009
年贵州农民的人均纯收人为例,农民平均每天的收
入不足10元,而调查显示龙头企业的员工平均每天
的收入超过30元,高的甚至超过了50元。
(二)龙头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训投入带动了农
民收入的增加 人才方面的投资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影响因
素之一。在回归分析中人才引进和培训投入同带动
农民增收成正比。人才引进和培训的投入有助于企
①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6月,第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