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器人(系统)综述报告

机器人(系统)综述报告

机器人综述

1、机器人定义 机器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研究对人类有很

大的实用价值且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自机器人提出以来,由于机器

人的不断发展、新的机型不断涌现且人们对机器人的认识不断深入,

机器人没有统一的定义。1967年日本提了代表性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作业性、信息性、有限

性、半机械性、自动性、奴隶性等7个特征的柔性机器”。1988年法

国的埃斯皮奥将机器人定义为:“机器人学是指设计能根据传感器信息实现预先规划好的系统,并以此系统的使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机器,所不同

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我们可以理解为机器人是用机械传动、现代微电子技术、传感

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制造的一种能模仿人类或

动物的某种技能的机械电子设备;它是在电子、机械及信息技术的基

础上发展而来的,是高级整合哦、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

和仿生学的产物。机器人学研究领域主要有:感知系统、机构设计及

驱动、运动控制与规划、多机器人协作与控制、应用研究等。 2、机器人的分类

以环境角度分类,有两大类:  工业机器人: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

 特种机器人: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

括: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极限作业机器人、微机器人、建

筑机器人、医疗机器人、采掘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农业机器人、

个人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

以机器人结构形式分类: 分类名称 简要解释

操作型机器人 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有几个 自由度,可固定或运动,用于相关自动化系统中。 程控型机器人 按预先要求的顺序及条件,依次控制机器人的机械动作。 示教型机器人 通过引导或其它方式,先教会机器人动作,输入工作程序,机器人则自动重复进行作业。 数控型机器人 不必使机器人动作,通过数值、语言等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根据示教后的信息进行作业。 感觉控制型机器人 利用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适应控制型机器人 机器人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控制其自身的行动。 学习控制型机器人 机器人能“体会”工作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并将所“学”的经验用于工作中。 智能机器人 以人工智能决定其行动的机器人。

以性能指标分类有:  超大型机器人:负载能力在107 N以上。  大型机器人:负载能力:106--107 N,作业范围:102m2以上。  中型机器人:负载能力:105--106N, 作业范围:1--102m2。  小型机器人:负载能力:1--105N,作业范围:0.1--1m2。  超小型机器人:负载能力:1N以下, 作业范围:0.1m2以下。

3、机器人系统结构 3.1 硬件结构

一般而言,机器人硬件由三大部分组成:信息获取与指令输出部分(各种传感器、限位开关、按钮、通信接口等把环境、机器人自

身状态以及来自操作人员的命令等传入信息处理部分;信息处理部分

处理的结果又通过该部分传送给驱动控制装置,使其产生相应的动

作,故也称输入输出电路)、信息处理部分和驱动(把输入部分传来

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输出电路控制驱动执行部分,一般由计算机担

任)、传动及执行机构部分(即就是机器人本体,体现机器人的功能,

执行机构多由机械或声光器件来担任;机器人上的电动机、液压缸或

液压马达、气压缸或气压马达等作为驱动部分,传动部分可以是机械

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或电气传动等)。

对于工业机器人,其组成主要有:执行机构(也叫操作机,由

一系列连杆和关节或其他形式的运动副组成,可以实现各个方向的运

动,包括基座、腰、臂、腕、手等部件)、驱动系统(主要驱动执行

机构的传动装置,根据动力源的不同有电动、液压和气动三种,如电

动机、汽缸、油缸可与操作机直接相连,也可通过齿轮、链条、谐波

传动装置与执行机构相连)、控制系统(支配执行机构按所需的顺序,

沿规定的位置或轨迹运动)及 传感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将机器人

本体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

对于特种机器人,其主要组成有:执行机构(机器人本体,如

智能轮椅由电机分别驱动四个轮子完成模仿人类走路的功能;先锋机

器人由电机分别驱动两个后轮完成预定轨迹的运动及避障)、控制部分(大多使用单片机,用于处理各种信息后发出指令给执行机构,完

成各种作业)、传感部分(各种传感器,包括信息的采集和传输)、通信部分(完成人机通信及机器人各个机构之间的通信)、功能模块(如

清洁机器人的清扫机构、先锋机器人的载物机构等)、人机交互部分

(机器人状态信息的显示及人通过遥控器、语音、手势、肌电及脑波

信号对机器人的实时控制)等。

实验室先锋机器人硬件结构:Pioneer3机器人主要由以下几个

主要部分组成:顶板、用户控制面板、车身附件面板、声纳环、电机,

车轮及编码器、电源和车载计算机。

3.2 软件结构

机器人的软件结构即机器人的程序设计及仿真。机器人控制器

中都有控制芯片,一般就是单片机,CPU(有的带有操作系统)等,

我们通过各种编程语言及编程平台的使用,根据机器人的任务和要实

现的功能,写出基于相应硬件结构及各种功能算法的机器人程序,可

以处理机器人的所有信息并有效的控制机器人。如室内清洁机器人的

路劲规划,先锋机器人的避障及轨迹规划等。总的来说,机器人软件

就是完成机器人各个硬件机构间传输信号的处理,完成信号的转变,

处理为硬件能够接收并正确使用的信号,使各个硬件很好地完成相应

的功能,进而整个机器人完成相应作业!这里,最重要的是算法!

实验室先锋机器人软件结构:机器人控制器软件是ARCOS

(ActivMedia Robotics Control and Operating System ),机器人

客户端软件主要包括:MobileSim(移动机器人仿真软件)、MobileEyes

(界面显示功能)、Mapper3(地图绘制软件)、AriaDemo.exe (控制

台程序)、GuiSever.exe(控制程序之一)、SavClient(客户端软件) 、

ACTS(Advanced Color Tracking System-摄像头操作的软件)以及VNC

viewer/pcAnywhere(远程桌面控制软件)。 所有软件的配置与用户

所选择的附件有关,因此用户所得到能应用到的客户端软件也是不同

的。

3.3 总体结构

一个机器人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机器人的身体和某种形式的人工

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系统。很多不同的身体部分

都可以叫做机器人。关节手臂被用于焊接和上漆;起重机和传送带系

统在工厂中运送零件;巨型机器人机器搬运矿井深处的泥土。一般说

来,机器人最有趣的一个方面是它们的行为,这需要一种形式的智能。

机器人最简单的行为是移动。典型 地,轮子被作为让机器人从一点

移动到下一点的基本机械装置。还需要某种力(如电力)让轮子在命

令时转动。

4、机器人的传感器种类 机器人根据瞬间测量作出反应,这需要不同种类的传感器。多

数系统中对时间的感知是通过电路和编程中内建的。要想在实际中让

这个具有生产性,机器人必须有感知硬件和软件,还要能快速地更新。

不管传感器硬件或软件如何,感知和传感器可以被当作与外部事件交

互(换句话说就是外部世界),传感器测量世界的某个属性。变换器

(transducer)一词经常与传感器一词交替使用。交换器是传感器的

机制或元素,它将测量到的能源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源。传感器接

收能源并传送一个信号到显示器或计算机。传感器使用变换器将输入

的信号(声音、光线、压力、温度等)改变成机器人可以使用的模拟

或数字形式。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

内部传感器:用来检测机器人本身状态(如手臂间角度)的传感器。

多为检测位置和角度的传感器。

外部传感器:用来检测机器人所处环境(如是什么物体,离物体的距

离有多远等)及状况(如抓取的物体是否滑落)的传感器。具体有物

体识别传感器、物体探伤传感器、接近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力觉

传感器,听觉传感器等。

具体有:

(1)明暗觉 检测内容:是否有光,亮度多少

应用目的:判断有无对象,并得到定量结果

传感器件:光敏管、光电断续器。

(2)色觉 检测内容:对象的色彩及浓度

应用目的:利用颜色识别对象的场合

传感器件:彩色摄像机、滤波器、彩色CCD。 (3)位置觉 检测内容:物体的位置、角度、距离

应用目的:物体空间位置、判断物体移动

传感器件:变位器、旋转变压器、光电编码器、光敏阵列、CCD等。

(4)形状觉 检测内容:物体的外形

应用目的:提取物体轮廓及固有特征,识别物体

传感器件:光敏阵列、CCD等。

(5)接触觉 检测内容:与对象是否接触,接触的位置

应用目的:确定对象位置,识别对象形态,控制速度,安全保障,异

常停止,寻径

传感器件:光电传感器、微动开关、薄膜特点、压敏高分子材料。

(6)压觉 检测内容:对物体的压力、握力、压力分布

应用目的:控制握力,识别握持物,测量物体弹性

传感器件:压电元件、导电橡胶、压敏高分子材料。

(7)力觉 检测内容:机器人有关部件(如手指)所受外力及转矩

应用目的:控制手腕移动,伺服控制,正解完成作业

传感器件:应变片、导电橡胶。

(8)接近觉 检测内容:对象物是否接近,接近距离,对象面的倾斜 应用目的:控制位置,寻径,安全保障,异常停止

传感器件:光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

霍尔传感器。

(9)滑觉 检测内容:垂直握持面方向物体的位移,重力引起的变形

应用目的:修正握力,防止打滑,判断物体重量及表面状态

传感器件:球形接点式、光电旋转传感器、角编码器、振动检测器。

5、机器人的控制器

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s,MCU)是机器人内部使用的智能

电子设备。它提供的功能类似于个人电脑内部的微处理器(中央处理

单元或 CPU)所执行的功能。MCU 速度较慢,使用的内存比 CPU 少,

设计目的是现实世界的控制问题。

明确机器人控制器的定义,可以清楚的界定机器人控制器所涉及

的范围,研究的对象以及最终的目标。机器人控制器的设计通常分为

两个阶段: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功能设计阶段主要完成控制功能和

算法的定义,而结构设计阶段是实现功能在硬件和软件上的分布。这

一思想随着机器人控制器的发展,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为机器

人控制器体系结构的研究确立了一个总体框架。因此,机器人控制器

可以定义为:完成机器人控制功能的结构实现。机器人的控制器值主

要是单片机、PC机及其外接电路组成!主要有三种形式:专用/封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