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 第24卷 第8期 IMHGN,April 2018,Vol.24 No. 8 DOI: 10.3969/j.issn.1002-6975.2012.10.033.[4] 沈艳萍, 辛玉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与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11): 1501-1503.[5] 王茂斌, 曲镭.心脏疾病的康复医疗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36.[6] 谭思洁, 刘洵.体适能评价与运动处方[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11.[7] 胡大一, 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5: 新进展与临床案例[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 张宝慧.心脏康复运动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0, 9(1): 85-87. DOI: 10.3969/j.issn.1008-0074.2000.01.068.[9]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冠心病人心脏康复危险分层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2(z1): 573-575, 封三. DOI: 10.3969/j.issn.1008-0074.2003.z1.010.[10] 王松涛, 曾云贵, 赵晋. 健步走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15): 2848-2851. DOI: 10.3969/j.issn.1003-8507.2007.15.020.[11] 刘香兰, 章岚, 杨华. 有氧运动对中老年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内皮素-1 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5(1): 48-50. (收稿日期:2017-12-06)(责任校对:成观星) 高血压属于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该疾病的产生多与精神、环境因素、年龄因素、生活习惯、药物以及其他疾病影响、遗传因素等有关[1-2]。

在发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伴有头晕、疼痛、心悸、劳累等现象,随着病情进展将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发生抽搐、神志不清等[3]。

目前,对于高血压疾病常以药物治疗为主,在种类繁多的抗压药物中,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的关键所在[4]。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药学服务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本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水平的影响王丽464400 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8.08.048 【摘要】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

给予对照组血压测量、药物用法用量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指导、高血压疾病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开展药物咨询活动、定期电话指导与上门随访等药学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与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为87.14%,高于对照组的5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前,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45.79±10.31)、(96.15±8.11),对照组分别为(145.01±10.22)、(96.04±8.1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26.34±9.51)、(75.62±7.15),均低于对照组的(137.98±10.12)、(87.94±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将用药服务干预用于对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改善血压水平。

【关键词】 高血压;药学服务;服药依从性;血压水平Influence of pharmaceutical service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ang LiPeople's Hospital of Huaibin County, Xinyang 464400, China1278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 第24卷 第8期 IMHGN,April 2018,Vol.24 No. 8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

观察组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43~82岁,平均(62.65±5.43)岁;病程3~19年,平均(11.63±2.17)年。

对照组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41~84岁,平均(63.17±5.46)岁,病程3~21年,平均(11.72±2.19)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1.2.1 纳入标准 ⑴经测量患者非同日3次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⑵目前至少服用1种降压药;⑶能独立完成相关问卷调查;⑷资料完整者;⑸对本研究均知情并自愿参与;⑹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 ⑴3个月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⑵精神异常、意识障碍;⑶治疗前使用其他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⑷有滥用药物史;⑸不遵守用药规则与无法进行随访。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血压测量、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接受药学服务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⑴成立药学服务团队。

服务团队主要包括心血管内科医师1名,心血管专业临床药师1名,其余小组成员主要负责日常药学干预工作的开展;⑵心理指导。

根据患者年龄、职业背景、文化程度等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心理压力,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来消除患者心中疑虑,充分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其生理与心理需求;⑶高血压疾病健康教育;通过口头宣教、派发高血压健康处方或举行讲座等方式向患者讲解有关高血压疾病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危险因素等,并向其强调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积极开展患者自我管理活动,以充分调动其健康责任心及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同时要求患者应遵从医嘱,严格按照医生制定方案治疗;⑷用药指导。

药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并有针对性地给予详细用药指导,使患者了解更多的药物知识与信息,并掌握科学有效的用药方法,同时在服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便对药物剂量适当调整,且治疗中强调降压宜缓慢;⑸开展药物咨询活动。

建立相关咨询热线,为高血压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咨询服务,构建患者与专业药师双向沟通平台,以便回答患者所提出的用药问题,并向其指导正确的用药治疗方法;⑹定期电话指导与上门随访。

提高电话指导与上门指导方式可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并加强其对疾病预防意识,同时可根据随访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1.4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患者可有规律、持续用药为充分依从;患者用药不稳定,未做到持续用药,但重视对高血压疾病的控制为依从;患者用药很随意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充分依从例数+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⑵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4周后血压水平,采用袖带加压法间接测量,在此过程中利用柯氏音听诊法估计动脉血压,总共测量3次,最终取平均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服药依从性 观察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服药依从性对比[n=70,n(%)]组别 充分依从 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对照组 16(22.86) 21(30.00) 33(47.14) 37(52.86)观察组 43(61.43) 18(25.71) 9(12.86) 61(87.14) 注:χ2=19.592,P<0.052.2 血压水平 干预前,两组血压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对比(n=70,±s,mmHg)组别  收缩压  舒张压 干预前 干预4周后 干预前 干预4周后对照组 145.01±10.22 137.98±10.12 96.04±8.13 87.94±8.89观察组 145.79±10.31 126.34±9.51 96.15±8.11 75.62±7.15t值 0.450 7.013 0.080 9.035P值 >0.05 <0.05 >0.05 <0.053 讨论 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9 500万左右,该疾病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在城乡均占首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命健康[5]。

据国内外研究表明,通过加强对高血压人群的综合预防可有效减少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

高血压患者往往在住院期间因有医务人员对用药指导与监督的参与,血压控制良好,且对治疗依从性较高,但在病情稳1279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 第24卷 第8期 IMHGN,April 2018,Vol.24 No. 8定出院后,依从性逐渐下将,用药无规律性,进而影响到对血压的控制,因此,需提高患者对降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6]。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患者对健康治疗要求的逐渐提升,药学服务已从单一的药品供应转变为多元化药学服务,包括成立药学服务团队、心理指导、高血压疾病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开展药物咨询活动、定期电话指导与上门随访等[7]。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药学服务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其血压水平。

成立药学服务团队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的用药指导服务;心理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消除心中疑虑,增强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同时可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健康教育可加深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了解并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有利于提高对治疗依从性;用药指导能够起到督促患者正确用药的作用,可避免因错服、误服而给其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同时可加快病情恢复;药物咨询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提高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疗效,还可增强患者对疾病的防治意识,使其对用药知识与自身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遵从医嘱,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通过定期电话指导与上门随访可帮助医务人员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展开用药指导,还可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适当调整用药方案,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