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是哪些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面,认为只要是以单位意志作出的犯
罪,那么就会被认定单位犯罪。虽然在单位犯罪中主体要求
一般都是单位,不过具体说到一些罪名上面,对本身单位的
身份也是有要求的。而有些虽然是单位,但却不能够成为单
位犯罪主体。究竟法律中规定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是
哪些呢?我们将从反面入手,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单位犯罪的主体就是实施了刑法分则明文规定可以由
单位构成犯罪的并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公司、企业、事业
单位、机关和团体。也就是说只有刑法中规定的具有独立意
志的合格单位,且该主体是为了单位的利益才可以成为某种
犯罪的主体,凡是法律未指明该罪的主体包括单位的,只有
自然人可以构成该罪,单位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如果
以单位名义实际上是为了个人利益,就不能认定为单位犯
罪,应认定为单位成员的个人犯罪。1999年6月25日,最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面,认为只要是以单位意志作出的犯罪,
那么就会被认定单位犯罪。虽然在单位犯罪中主体要求一般
都是单位,不过具体说到一些罪名上面,对本身单位的身份
也是有要求的。而有些虽然是单位,但却不能够成为单位犯
罪主体。究竟法律中规定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是哪些
呢?我们将从反面入手,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
问题的解释》中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而设立
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公司、企业、事业单
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第3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
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单位犯罪主体的认定
1、刑法规定单位犯罪主体的范围。
根据刑法第30条规定: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是指公
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其中公司是指依照法律
规定,以营利为目的,由股东投资设立的企业法人。如有限
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是指以营利由人和物的要素
组成,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和流通等经济活动,进行
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如国有企业、合伙企业等。
事业单位是依照法律和行政命令成立,从事社会各项公益事
业,拥有独立经费或财产的各种社会组织。如新闻、出版、
学校等单位。机关主要指国家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
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审判机关
和国家检察和党政机关。团体是指为了一定的宗旨自愿组成
进行某种社会活动的合法组织。如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
学术研究团体,宗教以及社会经济团体等。
2、一些特殊单位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由于现行刑法并未对以上单位进行更详细的规定,并且
我国法律也并未对单位的性质有所限制,因此是否只要是公
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一概都能成为犯罪的主体
呢?一些特殊性质的单位如果也从事了犯罪行为,是按照单
位犯罪定性还是依照自然人犯罪处罚,这便在司法实践中产
生了一些尚未定论且含糊不清的问题。
(1)非法人单位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所谓非法人单位是指不具备法人条件的其他组织。法人
具有独立的人格能独立承担刑事责任成为犯罪主体是毫无
疑问的。那么非法人单位在单位犯罪方面的主体地位又如何
呢?在认定单位犯罪主体时,通常要求公司、企业必须具有
独立的法人人格,非法人企业虽然也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进行
起诉和应诉,但由于其并不具有独立的人格,所实施的行为
只是代表企业主的个人意志,企业的财产也属企业主个人所
有。
在现实社会中有些非法人单位的犯罪行为实际上也符
合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因此我们不应仅因为非法人单位不
具有法人责任就完全否认它的犯罪主体地位。而且从我国目
前一些相关法条精神和刑法分则中将一些非法人单位的犯
罪行为规定单位犯罪主体这一行为来看,已经认可了一些非
法人组织作为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因此笔者认为,刑法对
于单位犯罪法人的定义应该包括其外延,即在一定的条件和
情况下,非法人单位也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但要求该单
位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并且有独立的经费和收入能够
享有某种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如果一味否认非法人单位不能成为犯罪主体非但不能
适应复杂多样的客观案情,而且对于司法操作也会有一定困
难。承认非法人单位一定条件下的主体地位也不意味着所有
的非法人组织都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而是有严格条件
的。有些组织貌似单位犯罪的主体,即形式要件上符合单位
犯罪主体的要求,但实质上是自然人性质,对这种情况要去
伪存真、实事求是地予以界定。
(2)私营企业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现在的观点分为否定说和肯定说两种观点。否定说认
为:私营企业为个人所有,其犯罪也应该按照个人犯罪看待,
不能视为单位犯罪。肯定说认为:刑法中所规定的公司、企
业并没有限定公司的所有权性质,并且根据1999年6月18
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69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审
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刑
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
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营
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公司、企业、事
业单位。”
根据这一规定,私营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只要是具有
法人资格的,都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笔者认为,认定
私营企业能否认定为犯罪主体应该区别对待。如果全然否定
私营企业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也违背了我国对于单位犯罪立
法的精神。私营企业分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
公司,这两类私营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财产和
独立的意志表现,能够独立承担责任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
体;而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这两类企业不具有独立
的法人资格,体现的是企业主的个人人格,其财产属于企业
主或合伙人的个人财产,不能构成单位犯罪的主体。尤其是
个人独资企业,虽然具有企业的形式,但在本质上仍然是自
然人主体,因此如果把它作为单位犯罪主体追究其刑事责任
是不妥当的。
(3)单位的分支机构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许多公司和企业都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和下属部门,比如
公司可分为母公司和分公司,总公司和分公司等,前者都具
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责任,所以都能成为单位犯罪
的主体,后者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3条第1款规定,“分公
司不具有企业的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因此
分公司不是独立的公司,没有自己的法定代表人,也没有自
己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也不能独立承担财产责任,但
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规定,以单位的分支机构
或者内设职能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亦归分支机构
或者内设职能部门所有的,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不能因为
单位的分支机构没有可供执行处罚的财产就不将其认定为
单位犯罪。由此可见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
主体,比如在总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如果分公司的负责人
在没有得到总公司的授权下独立以分公司的名义并为分公
司的利益而实施犯罪时,分公司及其负责人就可以成为犯罪
主体承担刑事责任。
(4)国家机关能否成为犯罪主体。
笔者认为将国家机关作为犯罪主体有些不当,因为国家
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国家职能的权力机关,体现的是国家的
意志,而且通常国家机关的犯罪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
谋求个人政治前途或经济上一己私利,基于此就可以按照自
然人犯罪处理,而且我国法律对于单位犯罪的处罚要轻于自
然人犯罪的处罚,利用国家机关职务工作之便进行犯罪对于
社会的影响也是比较恶劣的,有损于国家机关在公众中的威
严和信赖,如果不严厉处罚就不能起到威慑警示他人的作用;
国家机关的经费来源于国库财政税收,对国家机关进行处罚
实际上等于没有处罚,因为罚款依照规定也是要上交财政
的,这样对于国家机关的处罚只是徒于形式,也在无形中增
加了一些财政机关的负担。
(5)村委会能否能为犯罪的主体。
我国刑法没有将村委会规定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但在现
实中已发生了许多由村委会带头实施违法活动的案例,例如
某村委会擅自改变水表,盗窃自来水公司的水供应给全体村
民,收取的水费用于村委会的开支和集体的福利,两年内共
盗自来水100多万吨,给自来水公司造成100多万元的损失。
其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同样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却也确实侵
犯了他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这些违法行为事实上已经
具备了构成单位犯罪的法律要件,究竟是否应将村委会也纳
入单位犯罪主体的范畴中来呢?笔者认为是有必要的!
首先村委会是依法成立的基层组织有自己独立的组织
机构,独立的财产和稳定的工作人,可以承担法律责任,这
是符合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的。
其次现在有大量的村委会犯罪的案件,如若不将其归入
其中,就不能使这些犯罪行为得到法律的惩治,从而有效的
抑制这类案件的增长。
但却从正面规定了哪些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其
实,在实际认定构成犯罪的时候,还要结合此时可能构成的
罪名来分析,如果是单位受贿罪的话,则虽然此时也是单位
犯罪,但同时却也对单位作出了一定限制,即只能是国有企
业、单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