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综合楼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堆场一期综合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工程概况 (1)工程地质及气象水文条件 (1)工程质量与工期目标 (2)编制依据 (2)第二章施工组织机构 (3)第三章施工组织措施施工准备 (4)施工部署 (5)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 (6)总平面布置 (6)主要机械设备供应计划 (7)劳动力安排 (7)现场用临水、临电 (8)工程材料进厂计划 (9)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地下设施的加固措施 (9)现场维护措施 (10)第四章施工方案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 (11)主体分部工程 (14)楼地面分部工程 (20)门窗分部工程 (20)屋面分部工程 (21)装饰分部工程 (23)电气工程施工措施 (23)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措施 (28)第五章特殊、关键过程控制 (35) (37) (39) (47)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方针 (54)质量承诺 (54)验平标准 (54)单位工程质量目标 (54)质量管理体系 (54)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作好质量预控 (54)质量检查制度 (55)质量控制措施 (56)第七章安全文明及环保施工措施安全施工措施 (60)文明施工措施 (61)环境保护、降低噪音及减少扰民措施 (61)第八章雨期、冬期施工措施 (63)雨期施工措施 (63)冬期施工措施 (65)第九章技术管理 (69)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69)图纸会审流程及会审内容 (69)技术交底制度 (69)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69)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申请 (70)混凝土试块、砂浆试块试验检验计划 (71)第一章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堆场一期综合楼工程,位于海防路以东,京津塘高速公路延长线以北,天津港北疆港区集装箱物流中心起步区南端,正在建设的《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起步区前期基础工程》的跃进路与临海路之间。
本工程由天津市建工设计院设计,四层框架结构,外檐总高度为16.3m,室内外高差为0.3m,建筑首层层高4.5m,二~四层层高3.6m,女儿墙高0.7m。
总建筑面积2862.49m2。
本工程±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6.600m。
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一组),框架抗震设计等级为三级,框架梁、柱抗震构造措施按8度、二级框架构造施工;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地基无液化;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标准冻深0.7m。
本工程地基处理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边长450mm,桩数108根,有效桩长27.4m;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为1400KN。
结构设计要求简表建筑设计要求简表工程特点:1.2.1本工程场地土属海相沉积层,高低严格跨按设计要求设800mm宽后浇带,以释放不均匀沉降的变形。
1.2.2虽然施工场地较宽裕,也要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的生产区、生活区,防止材料器具等随意堆置。
1.2.3本工程工期要求紧,而地基与基础施工过程牵扯预制桩施工及检测、挖土破桩头、独立承台及联系梁施工等多道工序,更需合理组织,统筹安排。
1.2.4本工程建施与结施(预埋件、洞口),水施、电施(预埋管、预留孔),暖施,空调施工等均需密切配合,穿插进行,防止颠倒工序,内容遗漏。
工程质量与工期目标1.3.1 工程质量国家质量验收“合格”标准1.3.2 工期目标计划开工日期2004年5月20日计划竣工日期2004年9月17日总日历工期共121天。
编制依据1.4.1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及招标文件。
1.4.2国家及地方有关施工验收标准。
需要说明的情况本工程为物流中心堆场一期工程中的一项单位工程,它的临时设施如搅拌站、钢筋棚、木工棚、办公区、生活区等统一考虑;施工组织管理上也用同一套项目经理部。
第二章项目经理部的组成为体现项目法施工的管理优势和精神,搞好本工程的施工建设,该工程设项目经理部,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该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
施工组织机构一览表施工部署3.2.1施工顺序本工程基础主体的结构施工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顺序进行,内外檐装饰、水暖电安装等与主体结构施工穿插进行。
测量放线----预制桩施工----破桩头 ----土方工程----混凝土垫层----承台、基础梁施工----±0.000m以上主体施工----水暖电安装配合施工----屋面、围护、装饰装修等工程施工----工程收尾----竣工交验3.2.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采用两台静力压桩机施工,一周内可完成。
3.2.3土方施工,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主要是填方工作。
承台周围的盐渍土全部清除,回填土石屑分层振密,压实系数λc≥。
现地坪至±回填素土并夯实,压实系数λc≥。
3.2.4现场设一座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和砌筑砂浆。
3.2.5垂直运输工具设塔吊一台,龙门架一座。
3.2.6主体施工及砌体围护施工采用钢管双排外脚手,外墙装饰采用吊架施工。
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3.3.1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安排详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3.3.2保证工期的措施1、我工程局已获得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项目经理部将严格按照GB/T19001-2000系列管理标准和模式进行操作,协调内部机构,理顺外部环境,一切工作都为施工生产服务,以确保按期、优质的完成生产任务。
2、工程施工开始前,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切准备工作一定要提前、完备,力争把施工生产中的不可预见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3、施工过程中,各部位要协调统一,紧张有序的进行工作。
一切施工生产要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进行,进度计划不适应施工生产时,要及时调整。
4、工程收尾阶段,各部门要积极进行资料的归档整理和撤场清退工作,以保证建筑产品能及时交付用户。
总平面布置3.4.1 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总平面图和现场踏勘的地形、资源、交通、水电、场区其他用地及甲方的安排。
2、施工临建设在所属的施工区,如可能尽量利用现有设施。
3、考虑交通道路,电源、水源位置,防火和冬季施工、污水排除的要求。
3.4.2 说明1、现场办公用房等考虑现场管理的要求,钢筋篷、搅拌站、仓库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减少二次倒运量和运距。
2、现场排水及临时水、电的位置,应设在不影响后继规程施工的位置上。
3、施工道路尽量利用设计道路和永久性道路,并做好永久性道路的路基铺设。
劳动力计划表单位:人工程材料进厂计划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加固措施3.9.1、地下管线加固:3.9.1.1、土方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地下管线,在管线附近人工挖填土,避免机械施工。
3.9.1.2、在砌筑或浇筑砼地下基础时,如遇地下管线,可做成管线预留孔,并在孔周围进行加固,但必须保证管线有足够的沉降空间。
3.9.1.3、地上、地下设施的加固。
a、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部位与周围设施较近时,可在已有设施周围加设围护栏等。
b、土方大开挖,新基础与原有基础较近时,对新建基础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对原有基础造成危害。
现场维护措施按照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和文明施工的要求,落实各有关责任人的安全、文明施工职责,经常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文明。
第四章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施工顺序:测量放线―――打桩施工―――土方工程―――垫层―――防腐层―――承台及基础梁施工―――基础梁防腐―――土方回填4.1.1混凝土预制桩的加工混凝土预制桩的加工在工厂进行,达设计强度后运至现场。
4.1.1.1制作程序现场制作场地压实、整平―――场地地坪作三七灰土或浇筑混凝土―――支模―――绑扎钢筋骨架、安设吊环―――浇筑混凝土―――养护至30%强度拆模―――支间隔桩模板、刷隔离剂、绑钢筋―――浇筑间隔桩混凝土―――同法间隔重叠制作第二层桩―――养护至70%强度起吊―――达100%强度后运输、堆放4.1.1.2桩的制作混凝土预制桩在工厂预制,支在坚实平整得地坪上,模板保持平整牢靠,尺寸准确。
本工程采用间隔重叠法生产,桩头部分使用钢模堵头板,并与两侧模板互相垂直,桩与桩间用塑料薄膜、油毡、水泥袋或刷废机油、滑石粉隔离剂隔开,重叠层数不超过四层。
长桩分节制作,单节长度应满足桩架的有效高度/制作场地条件/运输与装卸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应避免在桩尖接近硬持力层或桩尖处于硬持力层接桩。
桩中的钢筋应严格保证位置的正确,桩尖应对准纵轴线,钢筋骨架主筋连接宜采用电弧焊,主筋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数量部得超过50%;相邻两根主筋接头截面的距离依现行规范要求执行。
桩顶1m范围内不应有接头,桩顶钢筋网的位置要正确,纵向钢筋顶部保护层不应过厚,本工程要求主筋保护层为50mm。
钢筋网格的距离保持正确,以防锤击时打碎桩头,同时桩顶面和接头端面应平整,桩顶平面与纵轴线倾斜不应大于3mm。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40,粗骨料用5~40mm碎石或卵石,用机械拌制混凝土,坍度不大于6cm,混凝土浇筑应由桩顶向桩尖方向连续浇筑,不得中断,并应防止另一端的砂浆积累过多,并用振捣器仔细捣实。
接桩的接头处要平整,使上下桩能互相贴合对准。
浇筑完毕应护盖洒水养护不少于7d。
4.1.1.3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当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0%后方可起吊,吊点应系于设计规定之处,在吊索与桩间应加衬垫,起吊应平整提升,采取措施保护桩身质量,防止撞击和受到振动。
桩运输时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
长桩运输采用平板拖车、平台挂车或汽车后挂小炮车运输;短桩运输亦可采用载重汽车。
装载时桩支承应按设计吊钩位置或接近设计吊钩位置叠放平稳并垫实,支撑或绑扎牢固,以防运输中晃动或滑动;长桩采用炮车或挂车运输时,桩不宜设活动支座,行车应平稳,并掌握好行驶速度,防止任何碰撞和冲击。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良好。
桩按规格、桩号分层叠置,支承点应设在吊点或近旁处保持在同一横断平面上,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并支承平稳,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
运到打桩位置堆放,应布置在打桩架附设的起重钩工作半径范围内,并考虑到起吊方向,避免转向。
4.1.2打桩施工4.1.2.1施工准备(1)学习、熟悉桩基施工图纸,并进行会审;做好技术交底,特别是地质情况,设计要求、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交底。
(2)准备好桩基工程沉桩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格,并安排好记录和监理人员等。
(3)整平场地,清除桩基范围内的高空、地面、地下等障碍物;架空高压线距打桩架不得小于10m;修设桩基进出、行走道路,做好排水措施。
(4)开挖基坑至设计基底上-1.0m,其余土方俟桩打完后在挖至设计标高。
(5)按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桩基轴线,先定出中心,再定出两侧,并将桩准确位置测设到地面,每一个桩位打一个小木桩;并测出每个桩位的实际标高,场地外设2-3个水准点,以便随时检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