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广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广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档案局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粤档发[2002] 38号)

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市档案局(馆)、信息产业主管部门: 现将《广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组织实施。

广东省档案局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二○○二年十一月四日

广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本源性信息。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政府政务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存储、管理政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档案信息并提供利用的职能。信息化对档案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推动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制定的《广东省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2001-2005年规划》,现提出广东省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一、 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档案信息资源情况。 全省现有县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145个,馆藏档案377.6万卷;专业档案馆18个,馆藏档案72.6万卷;部门档案馆12个,馆藏档案374.1万卷;合计共有各级档案馆175个,各类档案824.3万卷。各档案馆馆藏的档案、资料基本上都经过规范化整理,编制了案卷目录、卷内目录、专题索引、专题卡片等各种检索工具。全省已录入计算机的档案案卷目录有171.0万条,文件级目录639.5万条,约占馆藏总量的7.8%。 各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编辑、打印文件,每年有大量的电子文件在计算机中产生,而这些已经存储在磁盘上的电子文件,经签发打印成正式的纸质文件后,多数未能妥善保存,有的虽有保存,但缺乏统一管理,造成人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浪费。 据调查,在省直单位中,有9.2%的单位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文件归档采取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并存的方式;有37.6%的单位在纸质文件归档的同时开始收集电子文件,累计收集了电子文件共28.1万份;有一半以上的单位尚未开始收集电子文件。 在人工管理纸质档案的情况下,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文件自形成之日起满10至15年才向各级综合档案馆移交,文件、档案信息在利用的峰值期,只能存放在文件形成单位,难以为各部门和公众利用。 (二)基础设施与应用管理系统情况。 我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省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经省档案局推荐的优秀档案 管理软件已经占据档案软件的主导地位,有95%的省直单位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目录,档案管理被评为省特级的单位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目录。部分单位档案部门的计算机与单位的办公或业务计算机网络连接,个别单位档案部门已经实现了文件、档案管理自动化,做到了电子文件的实时归档,即时提供利用。目前,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拥有计算机近600台,绝大多数综合档案馆已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目录。多数机关单位的档案室配置了计算机,全省各级档案室拥有计算机1400台。 深圳市率先在全国开展"数字档案馆"的探索,顺德市和广州市荔湾区为建设电子文件(档案)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从总体来看,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还很不平衡,滞后于党委、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在: -- 计算机管理档案多数处在管理档案目录信息的阶段,文件的全文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对各机关大量产生的电子文件,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已经产生的电子文件(档案)有流失的危险。 -- 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未引起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和应用单位的重视,一些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档案管理功能不能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以至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脱节。 -- 电子文件管理研究滞后,没有及时提出电子文件存储的技术规范和格式标准。电子文件的处理系统和应用系统的不统一,信息的提取、检索方式的不统一,造成电子文件统一管理的兼容性差,影响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和信息迁移问题,以至存储的文件、档案信息无法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 多数地方档案信息化建设未纳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范围,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未有档案信息化建设部分。 (三)人才队伍与标准规范建设情况。 从1998年开始,省档案局开展高新技术知识培训工作,全省大多数档案局(馆)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受过培训,通过培训各级档案干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计算机知识不断丰富。 据统计,全省目前的档案专职干部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64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8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405人。但计算机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现职档案人员中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仍不多。 深圳、江门市、广州荔湾区档案局等先后制定了有关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规定,并已组织实施。省档案局将根据即将颁布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家标准制定实施细则。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省政府关于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目标,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电子信息管理为重点,确保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档案)信息,真实、完整、安全地保存在档案管理部门,并为党委、政府和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利用服务。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以政务外网建设为基础,加快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实现电子文件的实时管理与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网络化,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信息管理法制化。 在各地的电子政务建设中,电子文件(档案)管理要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 省、市、县各机关产生的需归档的电子文件,须交单位档案室管理。档案室作为归档电子文件的最终信息接收和管理的信宿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电子文件实时归档,保证本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安全地保存。 -- 省、市、县各机关已归档的电子文件,由机关档案室提供利用。机关档案室作为归档电子文件原始信息管理和提供利用的信源单位,须加快计算机网络建设的步伐,尽早实现为本机关各部门提供电子文件的利用服务。 -- 各地档案局馆要与本地区信息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起"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简称文档数据中心),使文档数据中心成为本地区党委、政府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档数据中心集中管理政务外网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为党委、政府和政务外网各用户提供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 -- 省档案馆、经济特区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市县档案局馆,要在本地公众网平台建立"数字档案馆"或档案网站,使公众可通过 "数字档案馆" 或档案网站获得"一站式"的已公开的现行文件和开放档案查询、利用服务。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 在电子政务信息建设中,档案部门重点配合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建立文档数据中心和"数字档案馆"或档案网站。文档数据中心的任务是对党委、政府电子政务系统产生的应归档电子文件进行实时归档管理和即时提供利用,"数字档案馆"或档案网站的任务是为党委、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馆藏档案信息、已公开现行文件信息的检索和利用。同时做好未纳入党委、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单位的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工作,保证有价值的电子信息真实、完整、安全地收集到档案管理部门,并提供即时利用。 (一)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1. 省、市、县各机关单位档案室应收集和保管本单位已经产生的应归档的电子文件,最大限度地降低已生成信息资源的流失,并将电子文件的数据信息输入数据库,在单位局域网中提供检索利用服务。 从2003年开始,纸质文件归档时,须同时归档同版本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文件须与纸质档案并存。各机关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须做好本单位归档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保管工作,同时做好收集和接收电子文件的技术准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已具备接收电子文件条件的单位要注意做好近年来已生成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已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单位,档案部门可提前接收电子文件归档或实时接收电子文件归档,并即时提供利用。 2. 省、市、县档案馆都要建立文档数据中心管理系统,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本地区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在政务外网中提供检索利用服务。在党委政府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正式运行后,逐步实现: -- 光盘或网络接收应归档电子文件; -- 开通现行电子文件目录和档案目录检索服务; -- 开通非密级现行电子文件全文和开放档案全文利用服务,为党委和政府领导以及各部门提供已归档电子文件、档案查询,及全文利用服务; -- 通过政务内网或机要网,逐步实现涉密电子文件实时归档,并为党委、政府领导即时提供利用服务。 各地在规划政府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设时,应同步规划建设文档数据中心。已建成或正在建设政府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地区,应把文档数据中心的硬件部分 同政府网络办公系统的硬件建设同步完成。 档案部门要发挥文档管理的技术优势,以统一格式标准存储电子文件,编制电子文件检索分类索引数据库,保证政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安全性和方便、快捷提供利用,保证电子文件长期存储数据的安全、准确迁移,保证存储的电子文档信息长期利用。 深圳和顺德市要力争在2003年建成文档数据中心并试运行。省档案馆、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档案馆要在认真研究深圳和顺德市建设文档数据中心经验的基础上,加快自身的文档数据中心的建设。要将科学、规范的文档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行机制在全省逐步推广。 3. "数字档案馆"或档案网站,首先要将已开放馆藏档案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目录上网,向公众提供网上检索服务。然后根据社会需求,对馆藏档案分类、分步进行全文信息数字化工作,逐步实现开放档案全文信息远程利用服务。经当地党委、政府批准,还要逐步实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全文利用服务。 4. 省档案馆、地级以上市档案馆可设立档案信息数字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设备、人员和技术优势为县级档案馆和省、市、县各机关单位的档案室提供文档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工作的计划目标是: -- 3年内地级以上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目录须全部录入数据库, 5年内各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目录须全部录入数据库。其中档案目录可通过本地文档数据中心提供查询利用服务,同时根据社会的需求,加速编制开放档案专题目录。 -- 加大开放档案全文、视频档案、音频档案数字化力度,5年内实现1/5馆藏开放档案全文数字化。 (二)加强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建设。 1. 应用软件系统方面: -- 进一步提高已推广的优秀档案管理软件的性能,增加著录质量控制和智能化功能,并使之从管理档案目录二次信息为主的软件系统,升级为档案目录、电子文件管理、存储功能完善的软件系统。 --应用或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时,其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及电子文件目录管理功能须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确保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 -- 开发文档数据中心、数字档案馆运行管理系统专用软件,应包括:档案信息数字化专用软件;文档数据中心、数字档案馆运行管理、数据存储、迁移转换软件;档案信息搜索引擎;档案信息数据安全、存储、备份软件等。各应用系统须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在确保原始信息数据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具有高起点,高技术含量和较高的智能化水平。 -- 开发电子文件、文档著录信息自动获取软件,为电子文件的收集、存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保证未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单位,可以方便、及时、完整地收集、管理、存储电子文件,以技术措施避免现行信息资源流失。 2. 硬件基础设施方面: 重点是在建设各级党委、政府政务外网的同时,统一规划、同步建设文档数据中心、数字档案馆或档案网站的硬件设施。 -- 各机关单位存储归档电子文件的计算机设备是本单位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和备份单位全部电子文件数据,单位在建设内部计算机网络系统时,存储和备份电子文件的相关硬件设备应是单位局域网建设的重点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