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doc 43页)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doc 43页)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doc 43页) 2013年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 第一章 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及融资需求变迁 2012 年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程度下降,外需减少,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小微企业的经营受到了较大冲击。调查发现,小微企业正在探索和实践可行的转型升级之路,也衍生了新的融资需求。 一、近六成企业利润持平或下滑 整体需求平淡,营收增长艰难。调查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仅有 6.9% 的企业订单大幅增长,订单持平的小微企业占比 36.7%, 20% 的企业出现了订单下滑;53.3% 的企业维持原产量,12% 的企业产量有所下降。企业销售情况总体平淡,37.4% 的企业销量维持之前的水平,17.9% 的企业销量下降。营业收入方面,41.3% 的企业营收略有增长,30.5% 的企业持平,出现下降的企业占比 21.5%。 三成企业利润出现下滑。相对于营收的缓慢增长,企业净利润的表现更差强人意。调查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42.3% 的企业利润小幅增加,26.9% 的企业利润持平,30.8% 的企业利润下降。 企业库存增加,集中在批发零售环节。由于需求不振,企业库存水平有所增长,批发零售环节体现得最为明显。调查显示零售业库存上涨企业比例为 50.6%,批发业库存上涨企业比例为 49.1%,远高于平均水平。零售环节库存量增加,令生产企业形成应收账款,也是造成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长不同步的原因之一。 成本上升存在行业差异和地域差异,东北地区和中部地中部地区劳动力、资金成本问题反映最为区反映成本上升的集中。在参访企业中,49.9% 的企业反映遇到过员工不稳定的情况,成本上升存在行业差异和地域性差异。从资金成本来看,批发、零售企业出现资金成本上升的从资金成本看,批发、零售企业出现资金成本上升的比例(70.7%、67.1%)高于工业制造业 (58.7%)。

地域性方面,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反映成本上升的小微企业比例是最高的,东部、西部地区比例则相对较低。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反映最为集中在中部地区;各地区原材料成本上升程度相近,相对比例较高的区域是东北地区;资金成本上升则是东北、中部地区比例更高,东部地区的资金成本上升企业的比例最低。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地区快速转移,带动了劳动力和资金需求,使得中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出现普遍上升的情况。 成本的上升带来的是企业资金需求的上升。根据百度公司提供的数据,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小微金融有关的 100 个关键词在 2011 年和 2012 年的搜索量中,“小额贷款”排名第一。进一步以 2011 年 1 月的数据为基准,以“每月的搜索量 /2011 年 1 月的搜索量”为变量,进行月度数据序列分析,可以发现,搜索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在 2012 年 7 月达到高点,反映出“小额贷款”的社会关注度比较高,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额贷款”的社会需求较为强烈。

减税是小微企业最希望的政府举措。调查显示,六成企业认为减税能够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比例最高;四成企业希望政府在市场开拓方面提供帮助;36.6% 的企业希望得到融资方面的协助。 三、转型升级成为小微企业主流做法 在需求增长放缓、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之下,小微企业业内竞争加剧,一些效率低的企业遇到经营困境。调查显示,在 2012 年内,14% 的企业考虑过裁员,15% 的企业考虑过暂停生产线。

更多的企业选择主动进行调整,即致力于企业的转型升级或者进入新的产业。26% 的企业提升了产品质量,14.3% 的企业进行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7.2% 的企业设立自主品牌。另外有 15% 的企业通过向上下游延伸拉长产业链条,还有少量企业通过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以降低成本。

21.3% 的企业表示希望进入新的产业。在目标行业中,商业贸易领域得到的关注最多,占到 14.55%,其次是房地产开发、农林牧渔和旅游酒店餐饮,而私募股权基金(0.9%)、机器制造(2.8%)、生物医药(2.8%)、交通运输(2.8%)等领域受到的关注较少。可以看出,进入门槛低、所需专业知识少的产业更受到小微企业主的青睐。 四、四成外贸企业认为渠道拓展投入较高是开展内销的主要困难 外贸企业困境较为严重。由于外贸行业企业多属于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相对于非外贸企业更加明显。调研结果显示,有外贸业务的企业营业收入情况与无外贸业务企业大体相当,但无外贸业务的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更加明显。68% 的有外贸业务的企业认为去年的支出有所增加,而无外贸企业中只有 57.3% 作此判断。调查显示,5.8% 的外贸企业在 2012 年内进行了裁员,近一成的外贸企业暂停生产或主动减少业务,普遍高于非外贸企业。 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意愿更强。25.6% 的外贸企业考虑了进行产业转移,24.8% 的外贸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是非外贸企业水平的两倍。大量外贸企业开始发展国内市场,减少外销比例,停止贴牌加工服务,设立自主品牌。调查显示 30.6% 的外贸企业增加了内销比例,15.7% 的外贸企业设立了自主品牌。 虽然出口转内销能够消耗部分过剩的产能,降低对外需的依赖,然而转内销之后企业也会面临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不再享受税收优惠等。调查显示,外贸企业最为关心的是内销拓展渠道需要更高的要求,其次是内销回款难度大。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制定转内销决策时需要考虑的。 在对百度公司一些小微企业客户的调研中了解到,从外贸转到内销的小微企业在认识到传统市场渠道拓展模式周期长、投入大、品牌劣势短期无法弥补的现实之后,也在逐步借助“投入小、见效快”的网络营销尤其是搜索引擎营销开拓内需市场,一定程度上避开了传统渠道的风险。在搜索引擎平台上国内大型企业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被弱化,小微企业能更平等地获取市场机会。 五、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引发新的融资需求 从金融角度来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呈现出与稳定经营阶段显著不同的特征。建立并发展与转型升级阶段特殊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与创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对于保障小微企业顺利完成转型升级目标、找到良性成长的可持续道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及具体形式 转型升级分为转型和升级,转型是改变企业经营的战略,转移产业或者市场;升级则意味着从低效率生产转向高效率生产,或者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转向高附加值产品,也就是生产技术与设备的创新与升级。 小微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是目前 转型升级意愿最强的企业群体。结合转型升级理论和现实中的成功实践经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可行的转型升级具体形式主要有六种:

(二)转型升级过程中融资需求的变化及建议 传统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体现了“短、小、急、频”的典型特征,而在转型升级阶段,不同的转型升级路径对融资金额、期限、条件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综合来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状况有了显著变化。概括来说,转型升级阶段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期限变长,金额变大,风险变高,抵押担保品更少、质量更低,同时金融服务需求从单一化转向综合化、一体化。相应的,为了更好地对接已变迁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必须有针对性地配置金融产品或者开展金融创新。 1、希望得到长期资金支持 一般来说,小微企业的融资目的主要是获取流动资金,因此小额、短期的贷款在稳定经营阶段的小微企业资本结构中通常占据最大比例。然而,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小微企业需要期限更长、金额更大的资金支持。首先,无论是改造技术还是更新设备,甚至包括典型的跨产业转型模式——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退出,进入资本密集型产业,都需要大额资金做支持,往常以补充小微企业流动性为目的的资金供给规模显然是杯水车薪。其次,在产品升级的过程中,从最开始增加研发投入,到新产品的生产,再到开拓渠道,到最后完成销售获得销售收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期限较长的贷款与该过程匹配;不仅如此,产业转换、生产基地转移等战略同样需要稳定的长期信贷资金。 2、抵押方式创新、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方式更快推进 企业选择不同的转型升级路径,将会出现差异化的经营状况,而相应的金融创新与服务机会则蕴含其中。 第一,小微企业可以使用创新型抵押方式解决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外贸型小微企业在从产品出口转向内销的过程中,由于销售方式的不同,可能出现大量产品压仓、存货量增加的状况,令企业的资金面吃紧。通过采用存货抵押贷款,不仅能帮助企业解决存货积压带来巨大资金占用压力的问题、获得流动性,还可以为企业迅速打开国内市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援助。除存货抵押外,无形资产抵押也可发挥重要作用。多数小微企业选择提升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作为转型升级的路径,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选择转移到“轻资产”的高新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所掌握的核心资产即是知识产权、技术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因此,针对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形成的技术与科技成果进行无形资产融资产品创新,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模式,为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来源,还能够推进专利技术的产业化,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成长。 第二,在机器设备升级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置办设备所需要的一次性大额支出给企业带来压力,希望能采取融资租赁的形式先行使用固定资产,而把置办费用平摊到未来的较长期限内,从而平滑企业的支出,避免企业经营状况发生较大波动。 第三,在实行产业转移战略时,企业从自身熟悉的领域转向所未知的、缺乏经营经验的产业。转型能否成功、进入新产业后能否取得优于原产业时的经营业绩,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产生了对于 VC、PE 等主要投资风险资产的金融机构的需求。 第四,若小微企业选择将产业按供应链向上下游延伸,金融机构可以选择“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为该过程提供资金支持。采用供应链金融产品,能够将供应链核心企业较好的信用资质延伸到供应链的上下游,加强对上下游企业的主导能力和控制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为采用并购模式进入上下游奠定有利条件。有了供应链金融对上下游企业的全方面金融服务,选择转型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在延展产业时将更加顺畅。 3、差别化金融政策与均等化政府支持 一是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小微企业希望进一步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调研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