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发展观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观点。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多年来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概括。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价值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马克思主义把人看成社会历史的主体,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也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个人发展的程度与个人的现实素质相联系, 同时它又离不开社会的发展, 他看到“这些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作为对于马克思的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中国共产党人决心高举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旗帜, 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实质。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理解其哲学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应把握其本质要求。
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思想。
马克思明确地把人类社会称作社会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是在人们的劳动、实践和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唯物史观就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形态则是不断与时俱进的。
现在看来, 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理论创新, 实质上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理论诠释。
可以这样说, 科学发展观实际上把马克思的哲学发展理论创造性地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 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国化和当代化的理论诠释。
结语:作为世界观意义上的科学发展观, 其核心与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哲学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观点。
并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118 - 11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