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轮番上涨一路走高的原材料价格,使中
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致命冲击,企
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 日前,我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
阐述了我对目前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一些观
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供应量与需求关
系的变化都会导致价格上涨。但是从目前石
油、基本金属、贵金属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 况看。美元贬值与金融的投机也是关键因素
之一。美元贬值,按贸易加权基础计算的美
元汇率自2002年初以来已经下跌了约四分之
一。IMF表示,美元贬值加上短期实际利率
下跌, “通过一些渠道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把大宗商品作为另类资产。”IMF称: “总
体而言,这些金融因素似乎在很大程度上解 释了2008年以来的原油及其它大宗商品的价
格上涨。”也就是说。资本为了规避美元的
贬值,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调仓行为,从债券 等投资品种上撤出,增加了对大宗商品的比
例。迄今为止,投资者向原材料市场投入的 资金已达创纪录水平。在主要商品指数投入
的资金总量已增至2,500亿美元左右,自2003 年以来,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原油期货
交易量已经翻了3O倍。
所以,中国企业不可能等待原材料价格
回归平衡,更不可能期望金融退出投机,更
务实的做法就是想办法削减成本。 我们总认为成本靠的是控制,事实上成
本靠的是早期的策划,新产品在设计之前就
事先制定出目标成本,而这一目标成本将成 为产品从设计到推向市场的各阶段所有成本
确定的基础。
早期成本策划人员开始编制构成产品成 本的每一个因素,包括设计、工程、制造、
销售等环节的成本,然后将这些因素进一步
分解以便估算每一个部件的成本。可以说: “这只是成本核算的战役”,这一“战役” 就是公司同外部供应商之间,以及负责产品
不同方面的各部门之间的紧张谈-f0过程,最
初的成本预算结果也许会高出目标成本的
20%左右,或是一个更高的比例,通过早期 成本策划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营销部门
之间妥协和利益权衡后,最终产生出与最初
制定的目标成本最为接近的计划成本。 而建立一种动态成本体系,不断推动
产品设计人员去改进产品,也能降低成本。 我们可以对竞争对手的产品部件进行详细的
比较研究。我们把这种做法称之为“拆卸
法”,首先研究制造某种产品的原材料制作 方法,然后分析组装工序,采用这种“拆卸
法”我们就能弄清这种产品的大概成本。最
后,就会采用竞争对手同类产品中的最低成 本作为自己部件的目标成本。如五十铃的汽
车驾驶装置的目标成本是以其对丰田的同类
部件的成本分析为基础,而其挡泥板的目标 成本则基于对日产的这类部件做成本分析。
此外,在机械、橡胶轮胎、化工等行 业,原材料消耗量大、3-.期时间长的企业,
在通货膨胀期所受影响比较大。因为企业一
般按定单生产,产品价格在接单时合同已确
定,而生产所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
利润空间就会不断压缩,加上产品占用流动
资金大、资金周转慢等原因,企业经营更加
困难。这些问题都不是可以靠早期成本策划 可以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套期保值”等
方法加以解决。 汤晓华HR专业经济学
硕士,ClPM/CiSCM/美
国采购管理协会、美国 认证协会、全球谈判协
会CPP、CPPM高级培 训师。采购与供应方面
的杰出专家。曾在日资
企业(世界500强)任 职采购经理。为通用汽
车、飞利浦、西门子、
蒙牛、德力电器、神威
药业提供过内部咨询与
顾问
PPMP 201o.08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