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器官移植中的医生道德准则

器官移植中的医生道德准则

-211-注重病人自主权是现代医学伦理学的

一个重要实践原则。尊重供体和受体的自

主权关键是要做到知情同意。倘若不遵守

这一原则,不仅违背了医生的职业道德,而

且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1999年1月18日《健康报》报道了北

京一个眼科医生没经病人家属同意,擅自

摘取病人尸体角膜为失明病人进行角膜移

植手术的事件警示我们:在医学研究和临

床上必须坚持“知情同意”原则。“知情同

意”原则要求医生和研究者,在对病人进行

医疗干预或者对受试者进行试验以前,将

有关干预和试验的情况,包括可能出现的

积极和消极的后果向病人和受试者交代清

楚,并取得他们的自愿同意。这样做是为了

保护病人和受试者利益,尊重他们的自主

权。知情是同意的条件,同意是知情的结

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知情的内容和限度。目前至少

应向受体或代理人提供有关治疗过程的概

况、治疗的实验性质、术后近期和远期的危

险性和死亡率概况、生存率及存活时限概

况、并发症及排异反应的预防及改进措施

等。向供体提供手术的危险性、术后近期、

远期的影响的可能性及其受体移植手术的

成功率和存活时限度。其次,供体与受体的

智力能力的判断,通过此判断界定供体与

受体是否具有决定同意的能力。最后,同意

有两种类型,系强迫同意和自愿同意。自愿

同意才是伦理意义上的同意,是知情同意

的关键,是伦理学上所追求的同意。帮助同

意者排除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又是自愿

同意的关键所在,对于供体更是如此。左右

供给自愿同意的内部压力主要来源于道义

上的压力和关系标准上的压力。外界压力

可来自家庭和医务人员的干扰。

对于实行器官移植的医生来说,存在

着更多的道德责任,即对于器官供给者的

生命和器官接受者的生命的尊重。只有在

确定是出于对器官接受者和供给者的利益

考虑下,才能施行器官移植。不应在增加施

行例数等非病人的利益的考虑下,使双方

冒着两败俱伤的危险并负担相当大的医疗

费用。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要求一切从病人

出发,尽可能努力使对病人的伤害减低到

最低限度。病人的利益高于科学利益和社

会利益,医生是救死扶伤的使者,只能对病

人有利,不能对病人有害,所以,活体移植

必须以维护供体、受体双方利益为前提,不

能只顾及医学科研而牺牲病人的根本利益。

端正对待名利的态度,摆正医学与名利的器官移植中的医生道德准则

王英文 中国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 110001

摘 要

本文从当代医疗器官移植现状出发,阐述了

医生在器官移植中道德准则,即更新观念,正

确把握器官移植的科学价值;严格遵循知情

同意、病人利益高于医学利益的原则;严格遵

循无伤原则,保证生命质量原则。

关键词

器官移植;道德准则

医生作为器官移植技术的载体,具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病人对医学专业知

识的局限,医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患者的

“代理人”。器官移植手术成功与否,一方面

要取决于手术条件是否具备、医生的技术

水平是否与技术要求匹配,另一方面还与

医生的道德责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更新观念,正确把握器官移

植的科学价值

在我国,阻碍器官移植扩大发展的重

要因素之一是伦理因素。如“身体发肤,受

之父母,不敢损伤”的封建孝道观的存在,

对开展器官移植更是水火难容。至于活人

的脏器移植他人更是大逆不道,无法接受。

致使每年有700百万以上(其中有相当数量

是在医院中死亡)的死亡者,死后均进行火

化或土葬处理。这部分遗体器官完全可以

成为器官供体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由于

受社会文化、传统观念和伦理思想的制约,

又由于没有一个可实施的法律,使科技的

发展先于伦理、法制的发展,导致伦理观

念、法制的制定严重滞后,使大量可供移植

的器官白白浪费掉。即便有些人花费昂贵

的医药费用,为延续生命苟延残喘的在死

亡线上挣扎,而数以万计患者只能在痛苦

的企盼中由于没有供体的来源而遗憾地死

去。

一面是每天要烧掉或埋掉的两万具可

供移植的供体;另一方面则是在渴求盼望

中等待器官移植的人群,在我国器官供体

来源十分有限的今天,把大量火葬和土葬

处理的尸体,作为解决器官移植供体来源

之路,不失为明智之举。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掌握着专业科学

文化知识,有义务向全民进行摒弃旧思想,

树立新观念的教育,提高全民的医学伦理

学素质,促进器官移植的深入发展,使更多

的患者受益。

二、严格遵循知情同意,病人利

益高于医学利益的原则位置,医务人员在移植手术中要对供者与

受者均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严格遵

循关心病人第一、发展医学科学第二原则。

在注重医学技术的同时,还应考虑医学的

伦理目的和社会目的。这样,才能使器官移

植技术在人道主义指导下正常进行。

三、严格遵循无伤原则,保证生

命质量

用作器官移植的活体器官必须是成对

的,同时,要保证供体失去一侧器官,也不

会残废或丧生,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以活体肾脏移植作为供体为例,摘除

一侧健康的肾脏,显然会给供体造成很大

的伤害,而受体的生活质量及近期、远期

的风险并没有一个满意的回答。如亲属肾

移植一年存活率为92%。5年存活率为

72%,而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排斥和感

染,如何使这种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首先

要严格掌握好受体的选择标准,做好风险

与效率的评价工作。不作弊大于利的活体

肾脏移植手术。对于供者严格按照相同的

组织配型进行选择。否则,不仅难以取得移

植术后长期存活的效果,而且也使供者失

去一侧正常的肾脏,代价太大。因此宜谨慎

行事,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方案应由

有经验的专家制定周密计划,应该选用经

过专门训练、具备专门知识和技术、有丰富

临床经验的医生来实施,应在具备适当设

施以保护手术双方健康和安全的医疗机构

中进行。术后加强对双方的随访工作,对术

后双方的心理因素、工作、学习、饮食、婚

姻、生育等多方面指导,不断改善肾移植术

后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创造条件提

高肾移植长期存活率。因此,在器官移植中

医生必须坚持对病人健康的关心和忠诚原

则。

医疗实践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诊疗

措施和手段,对于病人都具有双重性,即诊

疗作用和损伤作用。这种双重性在活体肝

脏移植中表现尤为突出。对于供体来说,客

观上存在着肝叶切除的危险,一方面是切

除手术本身就存在的损伤性的危险,它是

以一定的肝组织、细胞受损为前提;另一方

面,肝叶切除后使肝组织总量减少,客观上

存在着肝功能代偿能否满足生命需要的危

险,它是以一定的肝叶缺少、功能减少为前

提的。对于受体来说,除了存在肝移植带来

的排斥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这些危

险是目前无法避免的客观事实。医务人员

应本着对受体和供体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

树立高度的无伤意识,权衡得失,选择最佳

的抗排斥措施,最佳肝叶切除的活体肝移

植手术,力争最大限度地防止两败俱伤的

事件发生,以求得活体肝移植的最大效应。

我们看到科技领域的拓展,推动了医

下转第

214

-214-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9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ct.2008健康与生物医药

状态可以用来与可能引起焦虑的情况抗

衡。

呼吸控制训练是病人有意识地进行深

呼气和深吸气,通过控制自己的呼吸来调

节和解除压力的心理护理方法,它适用于

各种心身障碍的调节与心理反应的缓解和

消除,如焦虑、抑郁、恐惧、失眠等。

深呼吸法可以采用站立、坐式、卧式,

以卧式为最佳。

卧式练习时病人平躺于床上,两膝屈

曲,两脚分开约20㎝,背部躺直,对全身

紧张部位逐一用意念扫描,将一手放于腹

部,另一手放于胸部,用鼻子慢慢地深吸

气,放在腹部的手可随之升起,然后微笑着

用嘴呼气,呼吸时轻轻地松弛发“啊——”

音好像轻轻地将风送出去。此时腭、舌、嘴

感到很轻松,呼吸应当缓慢。在呼吸时体验

到胸部的上下起伏,体会呼吸时的声音和

机体越来越松弛的感觉,每天做1—2次,

每次5—10分钟,2周后可将练习时间延长

至20分钟。

3、讨论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神经毒物,进入人

体内与胆碱酯酶迅速结合,形成较稳定的

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分解乙

酰胆碱的能力,结果使胆碱能神经末梢所

释放的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破坏而大量蓄

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出现中毒症

状。主要表现:(1)毒蕈碱样症状:是由于

副交感神经受刺激,导致平滑肌和腺体活

动的增加,如细支气管痉挛,分泌物增加;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量出汗,流涎

增多,心率减慢,瞳孔缩小,膀胱失禁等。

(2)烟碱样症状:由于交感神经及运动神经

受刺激,导致交感神经节及横纹肌兴奋性

增加而出现肌肉纤维性颤动、抽搐,严重时

有肌力减退甚至瘫痪、面色苍白、血压上升

等征。(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

头昏、头痛、烦躁不安、共济失调、精神恍

惚、惊厥、昏迷等。

少数患者除上述急性中毒表现外,可

于急性中毒后数天或数周出现不同类型的

神经精神症状。(1)脑衰弱综合症:表现为

头痛、头晕,以前额为主的头胀,注意力不

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及乏力、嗜睡。

(2)癔病样发作及其他癔病样症状,如情感

爆发、朦胧状态、痉挛发作或癔病性失语,

以及感觉障碍如黑蒙、耳聋,可一日或数日

发作一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3)

兴奋状态,病人喊叫哭笑无常,言语增多,

到处乱跳乱跑,有的伴有意识障碍,并出现

幻觉,事后遗忘。此类表现据认为与胆碱酯

酶活性抑制无关,而系神经组织内的神经

毒酯酶(NIE)被抑制所致。对精神症状可

根据轻重给安定、氯丙嗪,注射葡萄糖及维

生素C及B族维生素,但最主要的在此时

应给予心理疏导及行为矫正。从而使病人重新获得健康的人格。

学伦理问题更为深入、更高层次的探索。

在器官移植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出

现的大量伦理问题,使人们再也不能认为

高新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是遥远的,而应

从人本理论的高度加以审视,为使这一高新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了人类的健

康共存,必须对医学伦理学的应用进行认

真的研讨。上接第211页

上接第212页

行分析。同时还讨论了二氧化钛光催化、

等离子体技术以及组合工艺等新型的消毒

处理技术,能对复杂水质进行处理,不仅

可去除有机污染物及消毒副产物还能杀灭

顽抗微生物,是今后饮用水杀菌消毒及深

度处理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1] 丁宝坤.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央

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58—68.

[2]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4—

119.

参考文献

[1] 杨檬檬.器官移植的医学伦理学问题浅

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8(6):30

[2] 万晓华.器官移植及其伦理学问题的思

考[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1090

参考文献

[1] 王占生,刘文君.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

处理.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郑毅强. 浅谈饮用水消毒中常用的几

种方法. 山西建筑.2007,33(27),190-

191

[3] 徐贤英,胡世文,付超,范新年,陈

树生. 二氧化氯消毒剂在饮用水中应用的

几个问题的探讨. 四川化工.2006,9

(3),22-25

[4] 李红兰,张克峰,王永磊. 臭氧在饮

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水资源保护.2006,

22(3),60-65

[5] 唐玉朝,李薇,华河林,王怡中,黄

显怀. TiO2光催化技术处理饮用水微污染

及杀灭微生物的研究.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与设备.2004,5(5),61-66

[6] 郭玉芹,谢国辉,李晓玲,邓汉辉.

饮用水深度净化方法的应用. 中国微生工

程学.2002,1(3)

,187-1882.5 开展校园闲暇体育的作用

2.5.1 闲暇体育的开展是推进素质教

育的需要

闲暇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将为实施

素质教育提供背景和舞台,同时素质教育

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要求也为闲暇体育教育

提供了可能与方向。

2.5.2 闲暇体育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

的全面实施

“全民健身”活动是一项由国家领导、

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的、有任务、有

措施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由战略意义的、

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无论从现实还

是将来看,闲暇体育对“全民健身计划”的

推行都是长远的意义。

2.5.3 闲暇体育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群

体的需要

闲暇体育尊重人对运动的要求,注重

人自发、自主地从事运动,而这一切又是体

会运动中的真正乐趣和持之以恒从事体育

活动的重要条件。由于闲暇时间较体育课

时间多得多,随意性大,不同学生或群体根

据自己的运动兴趣、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

项目,在运动由弱变强,超越别人,也超越

自我。

2.5.4 闲暇体育能够提高人们生活质

大量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利用闲暇

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防止现代文明

病的最佳良药。因此,注重从小培养青少年

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是闲暇体育教育的

一个重要任务。

3.结论

在未来的社会中人们所占有的闲暇时

间将更多,如何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认

识开展校园闲暇体育,将成为人类面临的

重大课题。现阶段要把握学校闲暇体育的

本质,使学校闲暇体育真正走上“正轨”,实

现校园体育的“多元化”。上接第215页

参考文献

[1] 于涛.余暇体育研究的理论框构[J].上

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3)

[2] 张春华.我国休闲体育的初探[J].体育

文化导刊.2002(4)

作者简介

郝正晖 性别:女 出生年月 1980.09 毕业

学校:沈阳体育学院 职称:助教 研究方

向:学校体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