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借,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肠套叠;整复;儿童;空气灌肠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影响因素
以总结经验提高整复率。方法:对42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行空气灌肠 (压力6 kPa~13 kPa),分析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的时间、部位、
药物的使用及按摩手法使用的关系。结果:426例小儿急性肠套叠396 例获得成功,空气灌肠整复率93%,其中56例为二次整复。整复率 随肠套叠发病时间患儿全身情况及按摩手法时间.部位、药物的使用 及按摩手法的使用有关。结论:及早整复,合理控制整复压力并配合 手法按摩,解痉剂的使用,可提高小儿肠套叠的整复率。
[关键词]肠套叠;整复;儿童;空气灌肠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取代液体静压整
复肠套叠具有整复率高.安全性强.误损少.整复时间短、射线量少 的特点,故现己被广泛使用,但各地整复成功率报道差异较大,我院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本组病例整复率达93%。其中56例为 二次整复,笔者通过对木院一个时期整复成功与失败病例的对照分析, 探讨影响整复的因素,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426确诊肠套叠患儿均采用国产自动空气灌肠机
行灌肠及整复,一次整复成功340例,56例二次整复成功,失败30 例。一般情况见表1。
表1临床表现呕吐便血腹部肿块略
1.2方法术前均先行X线立、卧位胸腹联合透视,以排除肠 穿孔,同时了解肠梗阻的程度。经肛门插入Foley氏双腔气囊管约5 cm, 气囊冲气25 ml〜35 ml,用肠套叠整复器诊断档缓慢注气,显示肠套 叠征象及部位,确诊后逐档提高压力,6. 0 kPa〜12 kPa,必要时适量 使用解痉药物并辅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借,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以手法按摩。
2结果
42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经空气灌肠后均明确诊断。主要X线 征象是空气通过受阻并伴有结肠内的“杯口”状、“球”状软组织块影。 经空气灌肠,成功整复396例(93%);其中56例首次整复失败后,使 用解痉药物并辅以手法按摩,经二次整复取得成功。整复成功与否与 肠套叠的类型,发病时间的长短及是否使用手法按摩、解痉剂等有密 切关系。我们的经验表明当肠套是复杂型如回回结、回回结结及回结 结型时通常难以整复。具体相关性见表2。
表2肠套叠类型与整复率之间的关系对照表略
肠套叠发病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肠套整复的重要因素,一般 来说时间越长整复可能性越小,具体关系见表3。
表3肠套叠发病时间与整复率之间的关系对照表 略
此外使用解痉药物并辅以手法按摩对肠套叠的整复也大有帮 助,木组就有56例首次未能整复,经使用解痉药物并使用手法按摩取 得成功。具体关系见表4。 表4是否使用解痉药物并辅以手法按
摩与整复率的关系表略
3讨论
肠套叠以2岁以下小儿多见,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占婴儿肠 梗阻的首位。男女发病之比1.5〜3 : 1 [1],本文为2 : lo
3.1肠套叠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小儿肠套叠与以下因素有 关:婴儿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借,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时期回盲部系膜尚未固定完善,致回盲部游动度过大;诸如 辅食添加等的饮食改变及小儿腹泻、发热等引起肠蠕动不协调;植物 性神经、病毒或其他原因引起回盲部淋巴组织炎性增生,压迫肠管诱 发肠套叠[1, 2]。
3.2影响肠套叠整复的因素对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的原因 分析有不少报道,过去国内往往把发病时间在48 h之内。无明显中毒 症状作为非手术适应证,而越来越多的病例证实,不能以发病时间的 长短,年龄大小、全身状况等单一因素作为判断可否作为外科手术复 位的依据。其实能否成功脱套,与诸多因素有关:首先肠套叠空气整 复失败的原因与肠套叠的类型密切相关,木组失败组30例,复朵性肠 套叠14例占46.7%;与发病时间有关。本组病程在12 h内的复位率 达95. 6%, 12 h〜48 h复位率为75%〜50%, >48 h的复位率0%。 可见,随着肠套叠发生时间的延长,局部肠壁充血、水肿加重。时间 越长套入部与套鞘的嵌顿就越紧,注气整复也就越困难;与合理的整 复方法有关,有研究表明[3, 4],小儿正常结肠肠壁耐压能力约26. 6 kPa~40. OkPa,当发生肠套叠时,肠壁水肿、坏死,其耐压能力明显 下降,有时即使用较低的整复压力,也会引起肠管破裂、穿孔。通常 整复压力宜控制在60 mmHg〜100 mmHg, 8. 0 kPa〜13. 3 kPa。以增加 压力来提高整复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合理的按摩手法加上解痉药的 合理使用可提高整复率。本组396例整复成功病例就有56例首次整复 未成功,转尔使用解痉药物,并辅以手法按摩获得成功,使患者免去 了手术之苦,其方法为:在X线透视下,用右手轻柔地按摩套叠头部, 并逐渐加压,使其向肠腔的近端推移,如此反复多次。此法常能使大 部分用常规压力不能整复的患儿整复。
3.3停止整复的指征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影响肠套叠整复的 因素等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借,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献报道较多[5, 6],但对停止整复的指征鲜有报道,根据有 关文献和我们的经验制定以下标准:血便量多的患儿,其整复率明显 较低。因此,即使发病在48 h内也应在诊断性灌肠后尽早手术,以避 免肠穿孔的发生;时间>48 h只做诊断不做整复,因为根据我们的经 验肠套叠>48 h,整复的可能性为零;X线下暴露时间较长,一般达 0.5 h应该停止整复;有作者认为,体温超过38 °C、白细胞数>12 X 109/L者应慎重对待,是注气整复的禁忌证但据我们的经验,若此 时小肠内的张力性液平而不明显时,仍可适当加压进行空气灌肠,但 压力宜控制在60 mmHg(8.0 kPa) o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 王龙胜,秦文生,张德志.小儿肠套叠X线诊断与复位 体位(附35例分析)[J].中外医用放射技术,1997, (3): 6263.
[3] 童尔昌.小儿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1:
224229.
[4] 刘立炜,丁木立.应用“自稳氧气气压整复器”治疗 小儿肠套3552例[J]・广东医学,1989, 10(2): 1315.
[5] 刘立炜.小儿肠套叠非手术疗法的现代观[J]・影像 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2, 1 (1): 7071.
[6] 君军.婴幼儿肠套叠的X线诊断与复位[J].中外医用 放射技术,1998, (8):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