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

2o1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 艺术鉴喷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 

吴秋杰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 

摘要: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了艺术的一个大的发展时期,凭借着西方现代主义带来的冲击而开始向 

之靠拢,借由自己的情绪抒发而模仿并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行为艺术;大众审美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041—01 

当今社会在全面发展,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受到 

了西方思潮的影响。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了艺术的 

一个大的发展时期,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对这个阶段的艺术有个 

明确的解释或者形成系统的定义。 这时期的艺术一直处在一种尴尬的位置,没有资金的支持, 

没有固定的场所,甚至有些艺术家没有较强的知识储备,只凭借 着西方现代主义带来的冲击而开始向之靠拢,借由自己的情绪 

抒发而模仿并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艺术家们汲取到了 

新鲜的血液,大批艺术创作者发现艺术还有新的表达方式及形 

式手段。于是涌现出了新的并不成熟的创作形式为主的艺术家 

们。 八十年代那种促使艺术家产生过量激情的意识形态神话烟 

消云散了,空洞的理想主义连同它所有的神学迷雾也梦幻般的 

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对自身价值、活动、发展 

进行关注的各类充满活力的瞬间。九十年代初,一种以写实技巧 

为手段的作品和观众首次接触,这也就是后来走在中国艺术市 

场主流的一些艺术家。主要画家包括喻红、刘晓东、方力钧、赵半 

涤、宋永红、邓箭今等,他们的作品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这种作 品是对生活和社会的近距离逼视传达出复杂的文化和社会心 理。我们再也无法阻挡和漠然视之。 

没有哪一种单一的价值构造再能统治人们的想象力和观 

念,价值多元化和个人经验崇拜已经弥漫在这一代人的整个生 存观之中,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它更像是现实功利,个人欲望和 

市场操作的混合物。但其现代性主题未变,它将在新的艺术环境 中被重新书写。中国时下的这些艺术家们就是在这个轰轰烈烈 

的时代背景下画着自己的情趣。没有描山画水的大气势,没有热 

血喷涌的革命义气,只是固执的坚持勾画着人类的情感世界。在 

他们的笔下或者艺术创作的内涵里,也许更多的场景只为表达 

自己对世事的看法。这种看法传递着嘲讽、不满甚至是更为残酷 

的现实世界。 中国当代艺术家正在非常躁动不安的寻找各种刺激的创作 路子,这种刺激不仅仅是当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一瞬间在感官及 

精神上的刺激,甚至还包括了创作之前素材累积中的自我刺激, 

和作品最后留给观者甚至是作者本身的余味。行为艺术是一支 

令无数人都觉得颇为刺激的道路,这种艺术方式时刻在提醒乃 至突破大众审美的极限,以及让艺术家感到兴奋的艺术行为模 

式。艺术教育里和日常的艺术接受知觉里,行为艺术被拒绝、被 

诋毁、被嘲笑、被否定。进入到宏观的层面,行为艺术一直扮演着 

社会前卫的姿态与作用,从社会的态度以及艺术自身疆界的划 

定,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给不出统一的现时代的艺术定 义,是因为我们总想框定那些充满人性的东西。当代艺术的很多 

表现都不是说物本身,而是物的关联性是什么。在当下的华人艺 术圈内,不乏有部分艺术家在为了行为而去创作艺术,为了寻求 

刺激而选择行为。行为艺术的当代属性,而当代艺术对传统艺术 

概念的突破,使得它具备了社会关系的很多特征。 

何云昌是中国当代行为艺术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 艺术家,就何云昌行为艺术而言,他实践了二十余年,可以说是’ 

中国从事行为艺术持续时间最长的艺术家,他的某些行为艺术 

在通过刺痛自己本身的前提下而去刺激观者的社会神经,质的 

对比、疼痛的真实表现,这都无非是在讽刺并挑战着这整个社 

会、大众文化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还有当今的政治底线。他 

的每次行为无疑是在对自己做出新的宣言,而引起大众的反思, 每一次都在提醒着我们对于自身肉身上的加负太多太重。在《春 

天》的行为中的几个元素:裸体的女子、扑克牌、皮肉的创伤、淋 

漓的鲜血无不被一面巨大的光可鉴人的金属屏蔽映照着,犹如 

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毕现于此。这种艺术对观者而言是一种思维 

模式的转换,欣赏角度的颠覆。从最直观的视觉刺激到更深一层 的精神震撼,这无疑不刷新着观者的接受能力。但是这种刺激带 

来的真的就全是正面的所谓的审美影响吗?这还有待时间的进 

一步认证。 

这种变相的甚至可以说是变形的艺术是不是能经受得住历 史的洗礼,这种艺术方式是否可以真的可以等同于艺术。是否又 

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妥协社会的伪艺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 

创作出来的谋利商品。是否在当下社会一定要用这种方式来表 

达情愫,依靠这种极端的手段来进行推崇。还是说社会在发展, 

人们的生活也在变化,随之而变的还有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样 

开放的年代艺术就可以不再坚持审美底线而抒发自己的一种扭。o 曲形式。这种思维模式是否又是因为在社会利益的驱使下而在 

艺术范围内达成的一种默契的共识。 

参考文献: 

【1]刘建伟著.谁在伤害艺术.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2]【法]丹纳著.艺术哲学. 【3】凌继尧著.中国艺术批评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 1年版 

4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