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新旧QC七大手法详解
五、系统图做法:
❖确定目标或目的; ❖提出手段和措施; ❖评价手段和措施; ❖绘制措施卡片,作成系统图; ❖确认目标是否能够充分的实现; ❖制定实施计划;(最好确定进度、责任人)
41
第四章 系统图
六、实例
如
观念要正确
何
使
Q
C
C 落
实
活动活泼化
加强培训 举办读书会
37
第四章 系统图
二、适用范围: ❖新产品研制过程中设计质量的展开; ❖制订质量保证计划,对质量活动进行展开; ❖可与因果图结合使用; ❖目标、方针、实施事项的展开; ❖明确部门职能、管理职能; ❖对解决企业有关质量、成本、交货期等问题 的创意进行展开。
38
第四章 系统图
三、系统图的特点 ❖很容易地对事项进行展开; ❖易于统一成员的意见; ❖容易整理,手段又一目了然;
20
第二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二、品管新七大手法
❖关联图——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系统图——系统地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亲和图——从杂乱的语言数据中汲取信息; ❖矩阵图——多角度考察存在的问题,变量关系; ❖PDPC法——预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 ❖箭条图——合理制定进度计划; ❖矩阵数据解析法—多变量转化少变量数据分析;
21
二、品管新七大手法浅说
❖品管新七大手法的特点:
❖整理语言数据; ❖引发思考,有效解决零乱问题; ❖充实计划; ❖防止遗漏、疏忽; ❖使有关人员了解; ❖促使有关人员的协助; ❖确实表达过程。
22
第二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品管新七大手法在品管手法中的地位: ❖并不取代品管七大手法; ❖与品管七大手法相辅相成; ❖与品管七大手法的差异。
10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因果图示例
作业员问题
加工困难
2 不熟悉工作图
马达座 4 3
导板加工取放困难
导板 隔板 2 寻找资料困难 模具搬运费力
1 屑料清理费时
光线不足
外壳冲剪模 托料架不当
2
1
导柱,顶柱阻 碍作业路线
3
4
马达座脱料困难
隔板抽孔脱料困难 5
固定梢设置不当
其他
设备不当
冲压作业效率低
11
14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六、直方图
❖用于分析和掌握资料的分布状况,以便推断特性 总体分布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 ❖注意几点: ❖确定过程特性和计量标准值; ❖收集数据,必须是计量值数据; ❖资料针对一个范围时期收集至少50-100个; ❖确定积差R,分组数K,组间距h,分组组界; ❖作次数分配表;
乱接灯
照明耗电大
长明灯
乱盖房
灯头多
节电意识差
光线暗
缺乏节电教育
厂房低
33
第三章 关联图
八、注意事项
❖要针对复杂的因果关系; ❖原因查找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 面考虑; ❖针对找到的原因排序时适当调换位置; ❖中间关键因素也要作为主因对待;
34
第三章 关联图
思考题
XX公司发现报表发出到结案的时间太长,往往 延误处理问题的时效,造成作业上的困扰,请 用关联图法寻找原因。以“报表作业时间长” 为题目。
废 品
数4000
3000
2000
1000 0
欠铸 冷隔 小砂眼 粘砂 其他
100 累 90 计 80 频 70 率
60 50 40 30 20 10 0
7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三、散布图
❖研究成对出现的不同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坐标图。 ❖注意几点: ❖收集足够的资料,至少30对; ❖横坐标表示资料(原因),纵坐标表示因变量 (结果); ❖正确判断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式; ❖因果图的后续工作,提供直观的相关性验证;
2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品管七大手法: ➢检查表——收集、整理资料; ➢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 ➢散布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因果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分层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直方图——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 ➢控制图——识别波动的来源;
3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一、检查表(数据采集表)
❖系统地收集数据和累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资 料进行粗略的整理和简单分析的统计图表。
❖注意几点: ❖用在对现状的调查,以备今后作分析; ❖对需调查的事件或情况,明确项目名称; ❖确定数据收集人、时间、场所、范围; ❖资料汇总统计; ❖必要时对人员进行培训;
4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品管新旧 QC七大手法详解
黄非(整理)
2006年10月10日
1
前言
❖当前企业应具备质量意识、问题意识、危机意 识、改善意识,寻求自身工作的改善方法,在管 理上应用统计技术的方法和观念,在全员努力之 下来满足顾客要求和社会要求。
❖在质量活动中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即我们常讲 的“品管七大手法”和“品管新七大手法”。
27
第三章 关联图
四、关联图类型:
❖多目的型 (两个以上目的)
1
4
2
问题
3
5
问题
❖单目的型 (单一目的)
问题
6
2 1
6
4
问题
3
5
28
第三章 关联图
❖中央集中型(向外扩散)
8
1
3 2
问题
9
7
10
4
5
6
11
❖单向汇集型(单向顺延)
2 1
6
4
问题
3
5
29
第三章 关联图
❖应用型(与系统图、矩阵图等联用)
2000.09.18 全部
6月 合计 223 1746 241 1537 107 913 72 493 32 130 675 4819
5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二、排列图
❖用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成矩形,表示各原因出 现频率高低的一种图表。其原理是80%的问题仅来 源于20%的主要原因。 ❖注意几点 ❖明确问题和现象; ❖寻找不良的情况统计资料; ❖频率计算和累计; ❖对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五、分层法
❖按照一定的类别,把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 理的一种方法。 ❖注意几点: ❖确定分层的类别和调查的对象; ❖设计收集数据的表格; ❖收集和记录数据; ❖整理数据并绘制相应图表; ❖比较分析和最终的推论;
12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分层法示例
某空调维修部,帮助客户安装后经常发生制冷液泄漏。 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泄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管子装接 时,操作人员不同(有甲、乙、丙三个维修人员按各自 不同技术水平操作);二是管子和接头的生产厂家不同 (有A、B两家工厂提供配件)。于是收集资料作分层法 分析(见表一、表二),试说明表一、表二的分层类别, 并分析应如何防止渗漏
手段4 要因1
手段1
7
手段5
2
目 的
手段6 手段2
手段7
3
4
手段8
8
手段3 手段9
5
手段10
6
9
A部门 B部门 C部门 D部门
工程1 活动要项1
2
工程2 3
4
工程3 5
6
7
工程4
8
9
30
第三章 关联图
五、关联图做法:
➢决定题目以标记写出主题; ➢小组组成集合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小组; ➢资料收集—运用脑力激荡,寻找原因; ➢用简明通俗的语言作卡片; ➢连接因果关系制作关联图; ➢修正图形讨论不足,修改箭头; ➢找出重要项目、原因并以标记区别; ➢形成文章整理成文章使别人易懂; ➢提出改善对策;
17
第一章
控制图示例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上控制界限(UCL)
中 心 線 ( CL)
下控制界限(LCL)
18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注意几点:
➢确定产品型号、工序名称、质量特性。 ➢确定子组大小(4-5)、收集100个以上数据和频率。 ➢计算各组的平均值X(取至测定值最小单位下一位数) ➢计算各组之极差R(最大值-最小值=R)。 ➢计算总平均 ➢计算极差的平均X R ➢计算控制界限 ➢X控制图:中心线(CL)= X
➢➢➢➢➢控控R控控控制制制制制上下上下图限限限限:((中((ULULCC心CCLLLL线))))====(CDDXXL43 RR)=AAR22 RR
19
第二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一、品管新七大手法的来源:
❖1972年日本科技联盟整理出七个新手法; ❖1977年在日本开始在企业中推行实施; ❖1978年由日本水野滋、近藤良夫教授召开研讨会 命名为“品管新七大手法”; ❖1979年日本科技联盟正式公布品管新七大手法。
15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直方图示例
與要求相比偏高
20 SL=130 15 10
5
Sμ=160
與要求相比偏低
正常
過程波動小
120.5 124.5 128.5 132.5 136.5 140.5 144.5 148.5
過程波動大
規範
16
第一章 品管七大手法简介
七、控制图
❖控制图是用于分析和控制过程质量的一种方法。 ❖控制图是一种带有控制界限的反映过程质量的记 录图形,图的纵轴代表产质量量特性值(或由质量 特性值获得的某种统计量);横轴代表按时间顺序 (自左至右)抽取的各个样本号;图内有中心线(记 为CL)、上控制界限(记为UCL)和下控制界限(记为 LCL)三条线(见下图)。
23
第二章 品管新七大手法概述
❖两种品管七大手法的区别:
品管七大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