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5.DNA、核T3受体(TRs)、基因TRβ、TRα检测,TRβ基因发生点突变,碱基替换 多出现在TRβ的T3结合区的中部及羟基端,即外显子6、7、8上,导致受体与T3亲和 力下降。少数患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者,基因分析发现TRβ基因大片缺失,出现 受体DNA结合区及T3结合区上,病人均为纯合子,而仅有一条TRβ等位基因缺失的
D 从遗传特征来说,SRTH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献中只有一个家庭病例报道是 D 隐性遗传。如果患者合并两个基因突变,则病情是严重的抵抗,也有报道同卵双生 C 子同时有SRTH。
病因:SRTH的确切病因不清楚,绝大多数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发生突变。最
D 常见的是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核苷酸发生变化或者缺失,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氨基 D 酸顺序发生变化,导致受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甲状腺激素发生抵抗或不敏感。 C 其次为甲状腺激素受体数目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作用减弱。还有甲状腺激素受体
file:///C|/html/内分泌科/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html
1.全身性甲状腺激素不应症 垂体与周围组织均受累,本型又可分为甲状腺功能代 偿性正常型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型。
(1)代偿性正常型:多为家族性发病,少数为散发者,本型发病多较轻。家系调查 多为非近亲婚配,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型患者的垂体及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 抵抗或不敏感程度较轻,甲状腺功能状态表现被高T3、T4代偿,可维持正常的状 态,无甲亢临床表现,智力正常,无耳聋,无骨骺愈合发育延迟,但可有不同程度 的甲状腺肿及骨化中心延迟表现,其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T3、T4、FT3、FT4)均有升 高,TSH值升高或正常,TSH不受高T3及T4的抑制。
D 颤等异常。查体可有甲状腺肿,血中T3、T4、FT3及FT4水平升高,TSH分泌不受T3抑 C D 制,TSH对TRH反应增强。本型甲减与呆小病及黏液性水肿表现有区别。
2.选择性垂体对甲状腺激素不应症 本型特点为垂体多有受累,对甲状腺激素不反 应,而其余外周组织均不受累,可对甲状腺激素反应正常,其临床表现有甲亢,但
D 导致甲状腺激素受体丢失了部分氨基酸,这种氨基酸缺失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 C D 个。出现在受体DNA结合区及T3结合区上,病人均表现纯合子,即必须两条等位基
因同时发生基因缺失才会发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上表现为多样 性,可能因为基因突变或缺失的多变性,而不是受体数量减少的多样性。而甲状腺
D 抵抗,研究证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3核受体和T3的亲和力只为正常对照组的1/10; C D 也有作者证明患者淋巴细胞结合甲状腺激素的Ka值是正常的,但结合容量减低;还
有的患者淋巴细胞T3核受体正常,但其他组织如垂体、肝脏、肾脏、心脏存在T3核 受体缺陷。
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和TR-β基因分别位于第17染色体和第3染色体上。全身性 SRTH的研究发现,T3核受体区的β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即甲状腺激素受体β基因中
D TSH水平亦高于正常,而又无垂体分泌TSH瘤的存在。本型又可分为以下2型。 C D (1)自主型:根据TSH对TRH及T3、T4的反应性,本型TSH升高,垂体TSH对TRH无
明显反应,高水平的T3、T4仅轻微抑制TSH分泌,地塞米松也只轻微降低TSH分泌, 故称自主型,但无垂体瘤存在。患者有甲状腺肿及甲亢临床表现,但无神经性耳
file:///C|/html/内分泌科/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html(第 2/9 页)[2008-4-27 16:43:17]
file:///C|/html/内分泌科/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html
有一个核苷酸被另一个核苷酸代替,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受体中相应位置的氨基酸 被另一个氨基酸取代,使受体功能表现异常;或者数个碱基对缺失;或者单个核苷 酸缺失;或者核苷酸插入;或者发生数个碱基复制等等。点突变出现在T3核受体和 T3结合区的中部及羟基端,导致激素和受体亲和力减低。患者多为杂合子,即只要 有一条T3核受体β等位基因点突变即可发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少数全 身激素抵抗的患者T3核受体β基因有大片丢失,即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中一个编 码,氨基酸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使表达的甲状腺激素受体过早终止密码子,
D 基因水平,其发病机制与分子缺陷和突变本质有关,如全身性甲状腺激素不应症发 C D 病较多,此型患者的受体基因改变出现在TRβ上,尚未发现TRα基因异常,说明一
条等位基因的点突变就可引起本病。目前认为本病多因TRs基因表达的多方面失调所 致,它是发生在受体分子水平上,并且是一种典型的受体疾病。因此,实验室检查
file:///C|/html/内分泌科/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html
疾病名: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英文名:Thyroid hormone resistance syndrome 缩写: 别名:syndrome of resistance to thyroid hormone;syndrome of thyroid hormone resistance;甲状腺激素不反应综合征;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甲状腺激素不应 症;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症 ICD号:E07.8 分类:内分泌科
程度的增生,大小不等,有些病人呈现腺瘤样甲状腺肿,或者胶质样甲状腺肿,或 者正常的甲状腺组织。 临床表现: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及儿童,男女发病比率为1.2∶1,根据其发病及临床 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
file:///C|/html/内分泌科/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html(第 3/9 页)[2008-4-27 16:43:17]
D 聋,骨骺可愈合延迟,还可无身材矮小,智力差,计算力差及其他骨发育异常。 C D (2)部分型:临床表现可同自主型,但又不及自主型明显,临床表现可有甲亢,且
TSH升高,垂体TSH对TRH、T3有反应性,但其反应性又可部分被T3及T4所抑制。本 型还可有胱氨酸尿症。
3.选择性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不应症 本型特点为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不反应 或不敏感,而垂体多无受累,对甲状腺激素正常反应。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大,无聋
有外周组织对过量甲状腺激素的反应。 其病因包括甲状腺激素受体突变或甲状腺激素和受体结合障碍或甲状腺激素受体结
D 合后作用异常等原因,导致组织器官对甲状腺激素反应减低,引起代谢和甲状腺功 C D 能异常等表现。全身除了脑、睾丸、淋巴器官外,其他器官、组织和细胞都有甲状
腺激素受体。临床上多见的是部分抵抗,真正完全性抵抗是很少见的,而各个器 官、组织对甲状腺激素抵抗程度不同,病人的代偿能力不同,所以临床有不同的表
很少有关于SRTH病人的病理性改变,从一例病人肌肉活检,电镜下发现线粒体肿 胀,和甲亢相似。用甲苯胺蓝染色皮肤成纤维细胞,光镜下发现中度至重度异染
D 粒,在甲减黏液性水肿皮肤也有这种细胞外异染物质沉积,在SRTH中这种表现可能 D 是皮肤组织甲状腺激素作用降低引起,甲状腺激素治疗并不能使SRTH病人成纤维细 C 胞的异染粒消失。从活检或外科手术取得病人的甲状腺组织,见到滤泡上皮有不同
file:///C|/html/内分泌科/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html(第 4/9 页)[2008-4-27 16:43:17]
file:///C|/html/内分泌科/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html
哑及骨骺变化,虽甲状腺激素正常及TSH正常,但临床有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心动 过缓,水肿、乏力、腹胀及便秘等异常,本型患者给予较大剂量的甲状腺制剂后可 获病情缓解,因为其甲状腺功能及TSH正常水平,因此临床上对本型患者常常漏诊或 误诊。 并发症:目前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1986年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出核T3受体(TRs),此后有关TRs的研究迅 速进展,并对发病机制作出进一步解释。本病与TRs缺陷有关,其缺陷表现形式有多 样,并推测本病可能存在着两种TRs,其中异常的受体可抑制核T3受体复合物与染色
D (2)甲状腺功能减退型:本型特点为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而临床表现甲减, C D 多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型可表现为智力差,发育落后,可有骨成熟落后表现,
有点彩样骨骼,骨龄落后,还可有翼状肩胛、脊柱畸形、鸡胸、鸟样颜面、舟状颅 及第四掌骨变短等异常表现。有些患者尚可发生先天性聋哑、少动、缄默及眼球震
D 对本病的诊断相当重要,并要求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条件。 C D 1.放免检测甲状腺功能 T3、T4、FT3、FT4、TSH、TBG、TRH兴奋试验等。T3、T4
可结构正常,有免疫活性,其值常常超过正常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多。 2.PBI值升高,BMR正常,过氯酸盐试验阴性,131Ⅰ吸碘率正常或升高。
D 3.血中LATS阴性,TGA(-)、TMA(-)。 C D 4.染色体测定可发现异常。
例,约占1/3。大都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年龄最小的为新生儿,男女性别均可患
D 病。临床表现血清游离T4 (FT4)和游离T3 (FT3)持续升高,同时促甲状腺激素(TSH)正 D 常,病人没有药物、非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激素转运异常的影响。最特异的表现是 C 给以病人超生理剂量甲状腺激素后,不能抑制升高的TSH下降到正常水平,同时也没
file:///C|/html/内分泌科/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html(第 1/9 页)[2008-4-27 16:43:17]
file:///C|/html/内分泌科/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html
然为不恰当升高。 流行病学:SRTH至今国外已报道500例,国内罕见报道。由于甲状腺激素抵抗常常是 先天性疾病,在出生时就有表现,常规筛查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可以发现这种疾 病。关于SRTH确切的发病率不清楚,虽然甲状腺疾病女性多于男性,但SRTH在男 女性别是相等的。本病多见于白种人、黑种人和亚洲人种,不同民族也有不同的发 病率。由于甲状腺激素抵抗多数是基因突变,和遗传有关,家族性发病占75%~ 85%,散发病例占15%~25%,真正后天获得性SRTH是极罕见的,有些作者对一些后 天性获得性SRTH报道提出质疑。
D 质DNA的合成。患者淋巴细胞结合甲状腺激素的Ta值正常,但结合容量下降,提示 C D 家族性生化缺陷可能是TRs蛋白的缺乏。有些患者不存在淋巴细胞或成纤维细胞。
相关主题